吴文芳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组织多普勒衍生新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房局部功能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衍生新技术即组织速度成像及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房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 HCM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测量两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右室流出道压差,二、三尖瓣口E、A峰(Em、Am及Et、At),计算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及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取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左房侧壁(LA)、右房侧壁(RA)、房间隔(IAS)近瓣环部(bas)和中部(mid)的峰值组织速度(Vs、Ve、Va)和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结果 HCM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及LAAEF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E/Am、E/At及LAPEF则显著减低(P<0.01)。HCM组LAbas、LAmid及IASbas、IASmid的Ve减低;LAbas、LAmid、IASbas、IASmid和RAmid的SRe减低、SRa增高;LAmid及IASbas、IASmid的SRs减低,与对照组相应各节段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组左房各节段SRa平均值(mSRa)与LAAEF呈显著正相关(r=0.810,P<0.01)。结论 HCM患者的左、右心房局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组织速度成像及应变率成像可准确评价心房功能尤其是左心房的局部功能变化情况。
- 吴文芳张平洋张幼祥吴成权董静张建鑫马小五方玲玲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房功能组织速度成像应变率成像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1例
- 2013年
- 患者男,29岁,因"活动后胸闷不适5年"入院。查体发现胸骨左缘第4~5肋间可闻及3/6级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大。胸部X线片:心影增大。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约79mm;右冠状动脉主干明显扩张,内径约20mm,左心室后侧壁基底段偏薄,向外膨出,其侧后方见一宽约9mm的管道开口于此(图1)。
- 吴文芳马小五张平洋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超声心动描记术
- 单、多循环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性肾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单、多循环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案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经切除右肾、分离出左肾动脉后随机均分为4组:①缺血再灌注(I/R)组:直接夹闭左肾动脉45min恢复血供24 h;②单循环缺血预处理(SCP)组:夹闭左肾动脉10 min,开放血流10 min,仅一个循环,余同I/R组;③多循环缺血预处理(MCP)组:夹闭左肾动脉2 min,开放血流5min,反复三个循环,余同I/R组;④假手术(Sham)组:暴露术野60 min后,直接缝合。24h后取材行生化、病理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sham组未见明显改变;I/R、SCP、MCP组血肌酐(Scr)水平及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P<0.01),MCP组低于I/R组,差异显著(P<0.01);SCP组低于I/R组,差异显著(P<0.05);MCP组低于SCP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从功能和组织学上减轻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循环预处理方案的保护作用在24h内强于单循环的方案。
- 张立元尹忠诚吴文芳武煜曹长春陈宇
- 关键词:肾脏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
- 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评价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生物力学特性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应用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声学密度定量评价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随机选取体检发现有颈动脉孤立性斑块的患者30例,运用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观测斑块以及斑块上游、顶部及下游区域的内膜中膜厚度变化特点,计算每个区域内膜中膜应变率(SR)、时间应变率(TR),得出不同区域斑块的参数。与此同时,应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测量斑块上述相应区域的校正声学密度值(corrected average image intensity value,AIIc%),以同侧颈动脉邻近斑块的正常内膜作为对照组,将所有参数进行比较。此后,根据斑块厚度(IMT)将斑块分成三组:小斑块组(1.2 mm2.5 mm),分析比较不同厚度斑块组SR、TR及AD,并探讨SR、TR与斑块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斑块组SR、TR均较正常内膜(对照组)降低(P〈0.05)。斑块上游的SR值高于顶部(P〈0.05),TR值高于斑块下游(P〈0.05);斑块顶部SR、TR值均高于斑块下游(P〈0.05)。斑块顶部及斑块下游SR、TR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校正密度值AIIc%在斑块上游及顶部比下游低(P〈0.05),而上游与顶部之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斑块上游、顶部及下游部位的AIIc%均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密度值AIIc%与SR、TR呈负相关(r=-0.63,r=-0.58,P〈0.05)。三个不同厚度斑块组T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管内膜中膜自动跟踪技术结合声学密度定量可以较准确测定颈动脉孤立性斑块应变及组织密度的不均衡性,有望成为早期评价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特性的无创、简捷的新方法。
- 李妙张平洋马小五董静吴文芳丁钱山
- 关键词:声学密度定量技术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病例均为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内科、心外科收住就诊患者,均根据心电图、心肌酶学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心肌梗死.受检患者静息状态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其中部分患者已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入选患者均排除糖尿病、心肌病及严重瓣膜病.选取图像清晰者进行图像采集,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入选45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运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检测患者各节段径向、纵向及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Ls、Cs)和(或)面积应变、3D应变.以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各节段划分为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心肌,并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定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所有测值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特异度及敏感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①所观察的720个节段中,368个节段表现为运动异常,其中存活心肌节段204,梗死心肌节段164;②存活组与非存活组比较,二维应变Rs、Ls及C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三维应变Cs于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Rs及3D应变、面积应变于非存活组较存活组应变值显著减低;④以Rs、Lss及3D应变、面积应变作为观察对象,Rs值为11.1%评价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95.1%,特异度为53.4%;Ls值为14.3%评判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65.7%;3D应变值为17.4%评判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77.2%;面积应变值为23.2%评判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78.8%.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超声心动图能够作为临床提供有效区分
- 冉红张平洋张幼祥张建鑫吴文芳董静马小五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肌存活性
- 心脏手术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变化与急性肾损伤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检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观察其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根据AKI的诊断标准,将33例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分为AKI组及非AKI组,分别留取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尿液标本,测定所有标本中的肌酐水平和尿液标本中NGAL水平。结果①33例患者有9例发生AKI,发生率为27%,AKI组血清肌酐(Scr)升高峰值出现在12-48h内。②与术前相比,非AKI组患者术后2h尿NGAL水平显著升高(P〈0.001),此后逐渐下降,其余各时间点与术前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术后2h及术后4h尿NGAL水平显著升高(均P〈0.001),术后8h仍持续较高水平,但与术前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KI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尿NGAL水平都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1)。④与术前相比,非AKI组患者术后2h及4h尿NGAL/Ucr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此后逐渐下降,与术前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术后2h及术后4h尿NGAL/Ucr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此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⑤AKI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尿NGAL/Ucr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⑥2h尿NGAL和尿NGAL/Ucr的cutoff值分别在250μg/L和250μg/mmol时,体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⑦AKI组术后12hScr水平与术后2h尿NGAL水平间存在线性相关(R=0.638,P〈0.05)。结论①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AKI发生率较高,可达到27%;②术后2h尿NGAL和术后2h尿NGAL/Ucr可作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中术后2h尿NGAL/Ucr更具敏感性;③术后2h尿NGAL和NGAL/Ucr分别在250μg/L和250μg/mmol时,体现出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万辛曹长春陈宇肖雨龙吴文芳陈鑫穆心苇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明胶酶类心脏外科手术
- 斑点追踪成像结合腺苷负荷超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性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旋转运动、评价其存活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静息状态及腺苷作用(140μg·kg-1·min-1,持续6 min)下,观察其左心室各节段峰值旋转角度(Peak Rotation,PRot)及收缩期峰值旋转率(Peak-systole Rotation Rate,PRRs)。以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各节段划分为存活及非存活心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基础状态下,存活组与非存活组间的二尖瓣及心尖水平心肌PRot、PRRs无显著性差异(P>0.05)。腺苷负荷后,存活组二尖瓣及心尖水平心肌PRot、PRRs(绝对值)均明显升高,而非存活组的二尖瓣及心尖水平心肌PRot、PRRs无显著性变化。以腺苷负荷后△PRot(%)≥14.5%作为截断值、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6%(115/126)、88.23%(90/102);以腺苷负荷后△PRRs(%)≥18.5%作为最佳截断值,其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113/126)、86.27%(88/102);联合△PRot(%)与△PRRs(%)两项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1%(119/126)、90.19%(92/102)。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肌旋转运动,可以作为一种识别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较可靠的新方法。
- 夏梦宁张平洋方玲玲马小五冉红吴文芳张佳佳
- 关键词:超声诊断仪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心肌存活性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方法选择临床已确诊的左心室心肌梗死患者48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第1-4组:分别为下壁组(n=11)、后壁组(n=13)、前壁及前间壁组(n=12)、侧壁组(n=12),先后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法、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全容积法、核磁共振成像(CMRI)测量每例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将前两种方法所得参数与CMRI所得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Simpson法与CMRI测得第1、3、4组患者的LVEDV、S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pson法与CMRI测得第2组患者的LVEDV、SV、LVE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3DE与CMRI测得4组患者的LVEDV、SV、LVEF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pson法与CMRI测得的LVEDV、SV、LVEF间存在相关性,RT-3DE与CMRI测量的LVEDV、SV、LVEF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RT-3DE可以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可以弥补Simpson法评价左室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准确性较低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 万林林张平洋董静方玲玲吴文芳李林
-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肌梗死左心室收缩功能磁共振成像
- 超声三维斑点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特性改变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室心肌特性的变化,并探讨各应变参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选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且常规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室壁运动异常的患者110例,排除图像质量欠佳者后纳入98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最大狭窄程度分为四组:轻微狭窄组29例,冠状动脉狭窄率≤25%;轻度狭窄组21例,25%〈冠状动脉狭窄率≤50%;中度狭窄组23例,50%〈冠状动脉狭窄率≤75%;重度狭窄组25例,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应用三维斑点软件测得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以及三维应变(3D—Strain),并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每搏输出量(SV)。结果①四组间基本临床资料、LVEF及s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间3D—STI参数两两比较结果: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各3D—STI参数与轻微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的GLS、GRS、GAS、3D—Strain及重度狭窄组各3D—STI参数与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各3D—STI参数与中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结果:GLS、GRS、GCS、GAS以及3D—Strain诊断中度狭窄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697、0.577、0.718及0.711,其中以GAS-30.20%为最佳截断点时,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64.0%。GLS、GRS、GCS、GAS以及3D—Strain诊断重度狭窄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0.914、0.855、0.943及0.896,其中以GAS-25.80%为最佳截断点时,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84.9%。结论3D—STI能够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早、更敏感地检测到无室壁运动�
- 李林张平洋冉红吴文芳方玲玲江佩万林林张丹丹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斑点追踪显像冠状动脉狭窄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结合腺苷负荷评价心肌存活性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39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运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检测患者静息状态和腺苷负荷(140μg·kg~·min^-1)作用下各节段径向、纵向及环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peak-sys、LSpeak-sys、CSpeak-sys),以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结果作为金标准将各节段划分为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心肌。结果(1)总共624心肌节段中,368节段表现为运动异常,其中存活心肌215节段,非存活心肌153节段。(2)静息状态下,存活与非存活心肌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腺苷负荷后,存活组的RSpeak-sys[(37.98±5.45)%比(30.22±5.47)%]及LSpeak-sys[(-23.71±4.53)%比(-17.52±4.34)%]较其静息状态下明显增加(P〈0.05),而非存活组各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非存活组的Rs。aku。[分别为(37.98±5.45)%和(30.12±5.37)%]、LSpeak-sys[分别为(-23.71±4.53)%和(-16.95±4.62)%]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Speak-sy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RSpeak-sys、LSpeak-sys作为观察对象,腺苷负荷状态下RSpeak-sys增加〉9.8%评价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82.3%,特异度为81.1%;LSpeak-sys增加〉16.5%评判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83.5%,特异度为92.3%。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区分存活与非存活心肌的新途径。
- 冉红张平洋方玲玲马小五吴文芳冯王飞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放射性核素显像细胞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