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超

作品数:8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生态
  • 6篇生态安全
  • 6篇土地生态
  • 6篇土地生态安全
  • 5篇土地利用
  • 3篇生态安全评价
  • 3篇土地生态安全...
  • 2篇土地利用结构
  • 2篇皖江城市
  • 2篇皖江城市带
  • 2篇结构优化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带
  • 1篇生态调控
  • 1篇生态功能
  • 1篇生态功能分区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碳排放
  • 1篇土地利用分区
  • 1篇土地利用结构...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国土资源
  • 3篇池州学院

作者

  • 8篇严超
  • 6篇张安明
  • 3篇荣慧芳
  • 3篇吴仕海
  • 2篇郭欢欢
  • 2篇郭栋梁
  • 1篇曹伟
  • 1篇黄九松
  • 1篇李灿
  • 1篇张乐勤
  • 1篇刘燕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庆市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揭示重庆市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黔江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生态负荷、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及生态经济4个方面构建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和综合指数法对该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改善;(2)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区中心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低,四周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的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结论]主客观组合赋权有助于克服单一的主观赋权及单一客观赋权的不足;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自然—经济—社会"模型有机结合构建的基于生态负荷、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及生态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好地反映了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差异状况。
严超张安明石仁蓉郭欢欢郭栋梁吴仕海荣慧芳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基于能源消费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能源消费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模型,从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碳足迹和碳排放强度3个方面,对重庆市1997-2010年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呈增加趋势,由1997年的3 796.12×104t增加到2010年的9 435.21×104t;独立工矿用地的地均碳排放强度最大;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节能减排实施效果明显;碳足迹呈增加趋势,生产性土地面积不足以补偿土地碳足迹;(2)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足迹的多少顺序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圈","渝东北","渝东南"的空间分布状态.
吴仕海张安明曹伟李映晖李灿黄九松严超
关键词:能源消费土地利用碳排放碳足迹
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调控研究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土地生态安全已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也成为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  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
严超
关键词:生态安全评价生态调控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功能分区
文献传递
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被引量:19
2015年
基于耦合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模型,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对重庆市1997-2012年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指数和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在不断上升,处于一般协调耦合阶段.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促进、配合得当,整体协调向前发展;3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对发展度变化较小,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在对应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日趋一致.
严超张安明石仁蓉刘燕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
基于土地生态安全的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被引量:10
2017年
通过构建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黔江区2005—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黔江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由2005年的0.426 9上升到2012年的0.586 2,土地生态安全级由"较不安全"上升到"临界安全",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还有待改善,需要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2)黔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级上升到"较安全"级,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达到0.748 9;(3)从优化结果看,农用地中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都有所增加,建设用地中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增幅较大,其他土地中自然保留地面积有所减少。研究结果对黔江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和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严超张安明石仁蓉郭欢欢郭栋梁荣慧芳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生态安全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被引量:21
2015年
针对目前生态安全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运用熵权物元模型对皖江城市带的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可划分为"向理想安全转化"、"向临界安全转化"、"向较不安全转化"、"向极不安全转化"4个等级,其中超过88%的区域处于临界安全及以下水平,土地生态安全整体状况不容乐观;(2)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状态整体稳定性较差,对于外界的干扰较为敏感;(3)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明显,西部优于东部,南部优于北部;(4)单位土地工业废水负荷、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人均水资源量、经济密度、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森林覆盖率是造成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从而得出结论:熵权物元模型既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稳定状态,也可以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
荣慧芳张乐勤严超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熵权物元模型皖江城市带
土地利用分区背景下的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在土地利用分区的背景下,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年皖江城市带各地级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土地利用分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皖中区除了六安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外,其余都处于"危险"级;沿江区中安庆处于"较安全"级,芜湖和马鞍山处于"危险"级,铜陵处于"预警"级;皖南区除宣城处于"预警"外,其余均处于"较安全"级。2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东西分异明显,且各区内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指标各不相同。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调控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措施与建议:皖中区应将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和集约用地放在首位,沿江区应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放在首位,皖南区应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
严超张安明石仁蓉黄留龙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土地利用分区皖江城市带
基于GM(1,1)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分析与预测——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被引量:20
2015年
基于2001-2011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M(1,1)模型对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池州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 GM(1,1)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2就土地生态各子系统而言,呈现出土地生态系统压力上升、状态好转、生态环境的人文响应不断加强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765 9增加到2020年的0.860 8,安全等级由良好级上升到安全级.3影响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水土协调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这些因素是今后调控重点.
严超张安明吴仕海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GM(1,1)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