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沙林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减压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减压
  • 2篇血管减压术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减压
  • 2篇微血管减压术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通路调控
  • 1篇血肿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机构

  • 7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沙林
  • 4篇黎军
  • 4篇安刚
  • 4篇殷杰
  • 3篇马庆防
  • 2篇姜德华
  • 2篇肖惠生
  • 2篇王翀
  • 2篇孙恺
  • 2篇杨阳
  • 2篇孙建新
  • 2篇张猛
  • 1篇曹垒
  • 1篇郑成
  • 1篇王博
  • 1篇宗海亮
  • 1篇孙振国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叉神经痛合并斜坡囊肿一例报道
2015年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1-3]。临床上,单纯显微镜下责任血管的发现率为25%~98%,手术失败和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未能识别责任血管或者减压不充分[4]。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显微镜因角度问题本身有一定的盲区,再加上血管、岩骨遮挡,结果造成血管走形位置的判断错误[5]。
殷杰王翀沙林肖惠生孙恺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成形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后遗留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5~8周)进行颅骨成形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规时间内(3~6个月)行颅骨成形的患者37例为对照组。术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评价患者预后情况,并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肢体运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颅骨成形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2、4周时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研究组颅骨缺损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研究组恢复良好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早期行颅脑成形术可促进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减少颅骨缺损相关并发症,对提高患者远期运动、生活能力、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沙林黎军殷杰安刚马庆防宗海亮曹垒
关键词: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
幕上枕叶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术后远隔部位血肿一例报道被引量:1
2016年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由原如未分化的小圆形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1973年Hart和Earle首先报道,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外周PNET和中枢PNET。
殷杰黎军沙林安刚马庆防张猛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手术远隔部位血肿
显微手术对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比较和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3年6月前收治的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2003年6月后收治的4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4.1%,高于对照组的57.5%(χ2=7.259);研究组术中平均输血量为(389.2±210.3)ml,低于对照组的(1 058.4+386.2)ml;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6+18.8)min,高于对照组的(50.4+12.2)min;研究组症状改善42例(95.5%),高于对照组的31例(77.5%),两组在肿瘤全切除率、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症状改善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沙林黎军郑成姜德华孙建新王博安刚杨阳
关键词:显微手术脑膜瘤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典型与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典型与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典型与不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各40例,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微血管减压术,比较2组术中所见血管压迫来源、压迫程度及血管压迫位置。结果典型三叉神经痛组压迫血管来源为单纯动脉占85.0%,显著高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组的57.5%(P<0.05);来源为动静脉混合占15.0%,显著低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组的42.5%(P<0.05);典型三叉神经痛组血管与神经位置接触者显著高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术中发生三叉神经出现萎缩者比例显著少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典型三叉神经痛者其压迫血管在近端者显著多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压迫血管在远端者显著少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实施血管减压术,术前鉴定其发病特点,在预测其压迫血管类型、位置及其与神经的关系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沙林王翀殷杰肖惠生孙恺
关键词:原发性微血管减压术
GOLPH3通过WNT信号通路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转染至胶质瘤U251细胞中,将转染negative control siRNA oligo和各siRNA oligo的细胞分别设为阴性对照组(siNC组)和下调组(siGOLPH3组、siWNT2组、siβ-catenin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EdU法检测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siGOLPH3组细胞中WNT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siNC组,siWNT2组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WNT2组细胞中GOLPH3蛋白相对表达量与si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相比,siGOLPH3组、siWNT2组、siβ-catenin组细胞增殖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GOLPH3后可以降低WNT2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WNT2后可以降低其下游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GOLPH3、WNT2、β-catenin均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GOLPH3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张猛沙林马庆防安刚于如同黎军
关键词:胶质瘤WNT细胞增殖
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高Fisher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再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再出血提供指导。方法对327例高Fisher分级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入院3日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37)和未出血组(n=290),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方法来筛选影响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出血发生率为11.3%(37/32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R=2.51),癫痫(OR=3.32),动脉瘤形态(OR=3.24)和动脉瘤处理前行侧脑室外引流(OR=4.03)为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仍然有较高的再出血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影响术前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注意避免或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孙振国杨阳孙建新沙林姜德华王诗筌
关键词:破裂动脉瘤术前再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