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冬青
  • 2篇提取物
  • 2篇黏膜
  • 2篇黏膜炎
  • 2篇疗效
  • 2篇膜炎
  • 2篇口腔
  • 2篇口腔黏膜
  • 2篇口腔黏膜炎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口腔
  • 2篇放射性口腔黏...
  • 1篇牙髓
  • 1篇牙髓细胞
  • 1篇牙周
  • 1篇牙周膜
  • 1篇牙龈
  • 1篇牙龈炎
  • 1篇亚家族
  • 1篇炎性

机构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韦红霞
  • 3篇刘泉
  • 2篇王凤琼
  • 1篇熊颖铭
  • 1篇秦晓丹
  • 1篇陈爱明
  • 1篇黎舒敏

传媒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磷酸鞘氨醇对牙髓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
2019年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1-phosphate sphingosine,S1P)对牙髓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试验试剂盒检测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DPCs)毒性和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过滤小室过实验评价S1P对牙髓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MP-1、MMP-2和MMP-13 mRNA表达水平。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S1P在0.01~1μmol/L浓度范围内对牙髓细胞无毒性作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过滤实验结果显示S1P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影响DPCs的迁移,qRT-PCR实验结果显示S1P显著上调了MMP-2和MMP-13的mRNA。结论:S1P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是DPCs迁移的重要启动子,其上调MMP-2和MMP-13也参与其中。S1P可能介导牙髓组织损伤后的创面愈合,可作为牙髓再生治疗的一部分。
韦红霞王凤琼刘泉
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牙髓细胞细胞迁移
一次性根管治疗残髓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残髓炎治疗中的近期临床效果,评价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残髓炎的患牙94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照组采用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根管治疗术后一周疼痛发生情况及根充后一年成功率。结果两组患牙在根管治疗后一周疼痛反应情况及根充后一年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残髓炎治疗中,在熟悉患牙的解剖形态及变异情况的前提下,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具有可行性,且与常规的多次性根管治疗术在近期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
卢秋吉王凤琼韦红霞
关键词:残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
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片剂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片剂,按重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余甘子10‑20份、丹参20‑25份、蔓荆子15‑20份、桑叶10‑15份、松针10‑15份、蒲公英6‑10份、赤芍12‑20份...
周俊琳黎舒敏韦红霞陈爱明董梅珍邱鸿琳刘晓园
文献传递
毛冬青提取物对小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模型创面修复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毛冬青提取物外用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模型小鼠创面愈合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C3H小鼠,通过X射线照射口腔及舌部位诱导复制小鼠形成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
韦红霞熊颖铭刘泉
关键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HE染色CD34CK8
长链非编码RNA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成员1重叠转录本1通过靶向miR-24-3p调控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钾离子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成员1重叠转录本1(KC‐NQ1OT1)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牙周组织的hPDLSCs,矿化液诱导hPDLSCs成骨分化,研究下调lncRNA KCNQ1OT1、过表达miR-24-3p对hPDLSCs增殖、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ncRNA KCNQ1OT1、miR-24-3p、OCN、OPN、ALP的表达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ncRNA KCNQ1OT1和miR-24-3p的靶向关系。结果在hPDLSCs成骨诱导中,lncRNA KCNQ1OT1表达水平升高,miR-24-3p表达水平降低(P<0.05);下调lncRNA KCNQ1OT1表达,抑制细胞增殖,降低OCN、OPN和ALP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0.05)。lncRNA KCNQ1OT1靶向调控miR-24-3p,过表达miR-24-3p后,抑制细胞增殖,降低OCN、OPN和ALP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0.05)。抑制miR-24-3p可逆转下调lncRNA KCNQ1OT1对细胞增殖以及OCN、OPN和ALP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P<0.05)。结论下调lncRNA KCNQ1OT1通过靶向上调miR-24-3p抑制hPDL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庞鸣韦红霞陈茜
关键词:成骨分化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牙龈炎口臭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液对牙龈炎所致口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l^12月口腔门诊因牙龈炎致口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龈上洁治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牙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分别在0周以及4周末进行口臭值测定。结果试验组口气中硫化物含量在4周时较0周时明显降低,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帕依固龈液对牙龈炎所致口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韦红霞
关键词:西帕依固龈液口臭
水压法和冲顶法提升上颌窦底的短期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水压法和冲顶法提升上颌窦底并植入种植体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区需种植修复患者30例,剩余牙槽嵴高度均不足,需提升上颌窦底,随机分为水压法组和冲顶法组,每组15例。水压法组采用水压法,同期植入种植体16颗,冲顶法组采用冲顶法,同期植入种植体15颗。术后评估手术舒适度,3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3-12个月,观察种植体的稳定性、骨结合和种植体周围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提升高度为2-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利用VAS卡测量疼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骨吸收高度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无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及修复体无松动、脱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成功率100%。结论水压法和冲顶法提升上颌窦底并植入种植体均取得了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但水压法术中患者疼痛指数小,操作安全系数更高,骨吸收高度更小,更具临床优越性,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秦晓丹韦红霞
关键词:水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
毛冬青提取物对小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模型创面修复作用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毛冬青提取物外用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模型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C3H小鼠,通过X射线单次照射法照射口腔及舌部诱导复制小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细胞生长因子组和冬青组。HE染色观察黏膜病损恢复情况、成纤维细胞密度情况。免疫组化评价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各组TNF-α和IL-6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复制小鼠RTOM模型。模型组小鼠7d后表现为口腔溃疡溃疡Ⅲ级,口腔黏膜上皮层厚度变薄,角化上皮结构轻微紊乱,毛细血管扩张,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细胞生长因子组小鼠表现为口腔溃疡溃疡Ⅱ级,颊黏膜上皮厚度较正常组略微增加,角化上皮结构正常;冬青组小鼠处理7 d后表现为口腔溃疡溃疡I级,颊黏膜角化增厚,角化上皮结构正常。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生长因子组和冬青组小鼠颊黏膜TNF-α及IL-6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冬青组小鼠颊黏膜TNF-α及IL-6表达明显低于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生长因子组和冬青组小鼠TNF-α及IL-6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冬青组小鼠TNF-α及IL-6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细胞生长因子组。结论:毛冬青提取物外用对小鼠RTOM的溃疡创面有修复作用。
刘泉韦红霞
关键词:小鼠炎性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