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永菊
-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艾灸法防治时行瘟疫刍议被引量:11
- 2020年
- 通过文献分析,梳理艾灸在"时病温疫"及热证防治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特点,认为艾灸可通过其消毒、退热以及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应答等途径发挥防治作用,对于轻型、普通型及恢复期患者可采用熏艾法、温和灸法等方案。
- 陈珑王挺莫慧林立宇何苗文燕秦永菊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疗法艾灸
- 基于互联网问卷的2019冠状病毒病流行期人群情绪、应激及中医五脏症状调查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了解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流行期人群情绪-躯体等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急性应激障碍自评量表(ASDS)、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及五脏健康问卷,基于网络平台对受疫情影响人群情绪-躯体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共回收有效答卷5296份。ASDS平均(28.00±10.82)分,10.50%的被调查者符合急性应激障碍诊断;依据PHQ-9存在重度及极重度抑郁者577例(10.90%),依据GAD-7存在中度及重度焦虑986例(18.62%);各项评分在年龄段、性别、人群分级、湖北及非湖北地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中医五脏症状分布以脾系(1623例,30.65%)、肝系(1124例,21.22%)和肺系(827例,15.62%)症状最为多见。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应激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病毒威胁风险较高人群尤为明显。启动并介入现场心理急救支援可能有助于改善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的应激异常和负性情绪。
- 林立宇王挺皮璐陈珑何苗余婉蓉文燕莫慧周跃芳秦永菊
- 关键词:急性应激障碍情绪
- 基于“四回归九系统”的中医经典病房全要素构建的思考与探索被引量:10
- 2020年
- 中医药在新时代国家战略中已上升为中西医并重,近期启动的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反映了学术界对中医药在住院病房中充分应用的担忧和希望。目前中医药在住院病房的应用存在边缘化和形式化的问题。笔者认为,经典中医在病房的完整实现有赖于4个回归,即回归中医经典思维、回归中医经典目的、回归中医经典方法以及回归中医经典文化。在“四回归”的牵引和指导下,以包含收治病种界定、诊断辨证思维形成、中医病案记录系统开发、诊疗护理方法集成、经典查房系统设计、临床经典集成教学、临床经典研究、医疗安全保障和中医文化展陈等“九系统”全要素整体构建为框架,延续和深化中医药特色,强化现代进展和临床解释,是设计中医经典病房的关键所在。
- 王挺秦永菊文燕何苗陈珑林立宇
- 关键词:中医思维中医理论
- 重大疫情对神的影响及调神干预“四策”——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被引量:7
- 2020年
- 重大疫情背景下个体受疠气与情志内伤影响,导致神异常,具体表现为形失调、神失和。调神干预包括"四策",即言(疏导)、情(相胜、转移)、精(转改、平和)、形(导引、放松),可根据人群体质特点和接触疫毒程度差异酌情选用。
- 莫慧王挺皮璐何苗林立宇陈珑文燕秦永菊余婉蓉周跃芳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医心理情志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系统评价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14日。借助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6.0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9篇文献,涉及患者671例,其中治疗组341例、对照组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4,1.32),P<0.00001],治疗组能更好地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3.81,95%CI(-5.63,-1.99),P<0.0001]。共报告20例不良反应/事件,均为轻度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使用常规抗抑郁药物相比,单用或联合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抑郁症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由于文献质量和数量等因素影响,结论尚待进一步验证。
- 文燕陈珑王挺皮璐余婉蓉秦永菊何苗莫慧林立宇
- 关键词:小柴胡汤抑郁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ETA分析
- 清热降逆法联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清热降逆法联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治疗及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50例,基本痊愈3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清热降逆法联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 秦永菊孙志广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不同人群中医五脏症状调查及简析
- 2022年
- 目的: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期不同人群的中医五脏症状及健康状况,为中医辨证论治COVID-19提供思路。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中医五脏健康问卷,基于网络平台对受疫情影响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答卷5296份;五脏症状总平均分为(9.27±6.30)分,五脏各项评分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分级、学历、地域间有显著差异。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人群五脏症状以脾系、肝系、肺系症状为主,上、中二焦居多;病邪以热、湿、虚、瘀为主;COVID-19的中医辨证可从脾、肺、肝考虑。
- 文燕王挺皮璐林立宇陈珑何苗余婉蓉莫慧周跃芳秦永菊
-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中医
- 疫病背景下大型集体收治场所(方舱医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思考被引量:4
- 2020年
- 方舱医院结合了传统大型传染病集中收治场所和现代移动集成医疗系统的优势,具有快速部署、快速收治患者和迅速控制传播途径的作用。中医药对轻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有较好的疗效,适合在方舱医院内独立和联合使用。同时,四诊技术和诊疗项目在此环境中具有相应的优势和缺陷,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探索。
- 秦永菊柴丹王挺文燕莫慧陈珑何苗林立宇
- 关键词:中医药非药物治疗
-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探讨伏温疫之防治
- 2024年
- 我国古代在应对疫病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理论,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拟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为契机,通过观察分析感染人体后的症状表现,拟用“伏温疫”这一病名概括这一类具有潜伏性、传染性且具有热毒性的疫病,并基于邪伏膜原的基本理论,通过阐述伏温疫的发病过程及病机,进一步探讨伏温疫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文章论述了温邪起病本与六淫物候无关,提出注重温疫的首末两端诊治,以未病远疫、邪伏膜原和邪留膜原3个方面论述避、溃、搜三法,丰富了疫病防治的理论内容,更为后世医家在防治此类疫病的过程中提供些许经验。
- 何苗秦永菊陈珑付婷婷施军文燕张文佳林立宇莫慧余婉容王挺
- 关键词:温邪
- 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联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机理探讨
- 目的:观察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联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探讨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的作用机理。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
- 秦永菊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