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琨

作品数:50 被引量:379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太湖
  • 8篇水生
  • 7篇群落
  • 6篇底栖动物
  • 6篇植物
  • 6篇水生态
  • 6篇太湖流域
  • 6篇群落结构
  • 6篇流域
  • 6篇湖泊
  • 6篇湖流
  • 6篇浮游植物
  • 5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哨兵
  • 4篇生态
  • 4篇水华
  • 4篇蓝藻
  • 3篇底栖无脊椎动...
  • 3篇生态健康
  • 3篇生物评价

机构

  • 48篇江苏省环境监...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监测...
  • 4篇江苏省常州环...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省环境监...
  • 2篇江苏省无锡环...
  • 2篇江苏省苏力环...
  • 2篇江苏省苏州环...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49篇蔡琨
  • 22篇李旭文
  • 18篇姜晟
  • 10篇吕学研
  • 10篇王甜甜
  • 9篇张咏
  • 9篇牛志春
  • 8篇丁铭
  • 8篇侍昊
  • 8篇李娣
  • 8篇张悦
  • 5篇王备新
  • 3篇高占啟
  • 2篇赵永刚
  • 2篇孙长海
  • 2篇郭蓉
  • 2篇金小伟
  • 2篇董圆媛
  • 2篇于海燕
  • 2篇张然

传媒

  • 15篇环境监控与预...
  • 5篇中国环境监测
  • 3篇环境监测管理...
  • 2篇湖泊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10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1
2022年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为明确空间和环境因子对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8-9月期间比较太湖流域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的85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空间和环境特征.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并结合传统人工镜检,共鉴定浮游植物250个分类单位,隶属于9门13纲28目57科110属,以绿藻门(45.6%)、硅藻门(19.2%)和蓝藻门(16.4%)为主.共划分功能类群31个,包括M、D、J、S1、C、Y、F、P、MP、H1、SN、W1、G、K和TB共15个优势功能类群.结果表明:1)太湖流域不同水体功能类群组成差异显著,差异主要来自M、J、S1、Y、P、H1类群;2)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以太湖为中心向外形成3个聚类组,物种组成类型依次为蓝藻型、蓝藻-绿藻-硅藻型、绿藻-硅藻-蓝藻型,主要贡献类群依次为M、S1类群,M、S1、P、J类群,P、S1、J、D、C类群;3)在太湖流域,相对于环境因子而言,空间因子对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的影响更大.RDA分析表明,COD、NO~--N、TN、SD、pH值和DO与太湖流域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类群呈显著相关.过去十年,以控源截污为主导的环境管理政策已在太湖流域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对于以M、S1类群水华为特征的夏季太湖流域而言,蓝藻水华防控仍是必须面对的难题,有机污染物和氮的控制仍是关注重点,不同水体类型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因地制宜的管控模式仍是关键.
罗敏纳孙蓓丽朱冰川宋挺蔡琨吕学研张咏张玮石浚哲张虎军刘妍陆欣鑫范亚文张军毅
关键词:太湖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环境因子
浅谈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监测与评价被引量:5
2016年
指出了滨海湿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述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滨海湿地现状及监测评价方法。对我国滨海湿地管理与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探索。
葛伟蔡琨马晶晶王甜甜张悦
关键词:滨海湿地
一种生物多样性调查用观测点布设优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观测点布设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物多样性调查用观测点布设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生态区域平面图像,设定分辨率和边长,按所述分辨率划分网格并标记交点为观测点;选取子区域并对观测点编号,设定观测周...
蔡琨 卜亚谦 马士胜吕学研
一种基于MSI影像的水色异常区域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SI影像的水色异常区域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基于MSI影像数据计算出MCI指数;对MCI指数进行二值化处理,将小于0的值赋值为1,将大于等于0的值赋值为0;将赋值为1的部分确定为第一水色异常区域...
张悦姜晟王甜甜纪轩禹侍昊李旭文蔡琨
一种黑臭水体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臭水体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获取目标河流的水体图像,并获取所述水体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点的波段信息,计算所述水体图像的各个像素点的各个波段的反射率,基于所述各个像素点的各个波段的反射率和所述各个像素点的...
李旭文王甜甜姜晟纪轩禹张悦侍昊丁铭蔡琨
文献传递
徐州城市河流和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对徐州市京杭运河市区段和市区湖泊云龙湖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中,大型底栖动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其中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组成主要为水栖寡毛类和软体动物,城市湖泊大型底栖动物主要组成为水栖寡毛类和摇蚊幼虫。除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外,河流与湖泊的其他群落指数相差不大。聚类分析将两类生态系统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明显分为两组。CCA结果显示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是p H和溶解氧,京杭运河徐州市区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磷和化学需氧量。
李朝蔡琨杜娟杨靖李勇胡红娟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城市河流城市湖泊
太湖流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生态质量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研究水生态环境功能的整体性是树立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基础。本研究于2020年,对江苏省太湖流域49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区水生态监控点位进行水质、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调查;评价了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其质量状况,分析了水质目标和水生态质量目标达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57个点位共获得底栖动物物种94种,底栖动物群落前二位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河蚬,17个湖库点位共获得浮游植物物种247种,隶属7个门113属,硅藻门57种、蓝藻门51种、绿藻门107种、隐藻门7种、甲藻门9种、裸藻门15种和金藻门1种,优势种属于微囊藻属,太湖流域底栖动物、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向好发展趋势;太湖流域4个水生态功能分区中底栖动物、浮游藻类质量指数评价等级均为“一般”,均低于水质指数评价等级(“中”~“良”);对照2020年管理目标,太湖流域49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水质目标达标率为81.6%,远高于水生态质量达标率(40.8%)。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环境管理应尽快从水质目标管理向水质、水生态双重管理转变。
李娣李旭文吕学研姜晟蔡琨高占啟王甜甜蔡永久
关键词:太湖流域底栖动物浮游植物水生态
太湖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和生态健康评价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1980年以来,随着太湖流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太湖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蓝藻水华爆发频繁,太湖生态健康状况不断下降。本研究根据2010年春~2012年秋,太湖32个样点的大型底...
蔡琨
关键词:淡水湖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文献传递
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现状及“十四五”工作建议被引量:8
2021年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保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十三五”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和2020年全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分析了全省农村环境监测现状。指出,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测任务较重、基础信息获取难度较大、水环境监测代表性不足、监测指标单一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评估支撑不够等问题;提出,强化部门数据共享与信息整合、完善农村环境例行监测网络、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探索特色指标监测研究、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等“十四五”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建议,以期摸清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全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王军敏姜晟李旭文蔡琨李娣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环境
基于Landsat 8卫星OLI影像遥感反演盐城市区域大气能见度状况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遥感软件ENVI 5.2的FLAASH大气校正模块,对盐城市2013—2014年共22景Landsat 8卫星OLI影像进行了区域大气能见度遥感反演,并与盐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PM10、PM2.5以及当地气象部门的能见度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OLI遥感影像可以对区域尺度大气能见度进行有效的观测,反演的区域性大气能见度水平与地面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结果存在消长关系,与地面能见度数据有近70%的一致性。
李旭文牛志春姜晟丁铭蔡琨
关键词:LANDSAT遥感反演空气质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