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华
- 作品数:18 被引量:61H指数:6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优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出C-WLI检查后联合NBI-ME检查为一种理想的检查策略。 方法: 本课题选取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
- 苏振华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癌前病变
- 文献传递
- 抗病毒治疗在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其对瘦素和脂连蛋白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在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脾栓塞术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同时选取40名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退黄、降转氨酶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脾动脉栓塞术达到抗病毒标准后,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24周。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肝功能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变化、抗病毒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各组瘦素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脂连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治疗后,2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蛋白、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蛋白、TBiL和PTA虽较治疗前略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非基因Ⅰ型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与对照组非基因Ⅰ型的SVR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基因Ⅰ型(P<0.05)。2组基因Ⅰ型RVR、EVR、ETVR及SVR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基因Ⅰ型RVR、EVR、ETVR及SVR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瘦素和脂连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瘦素和脂连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2项指标虽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魏新亮史晓盟苏振华
- 关键词:肝硬化利巴韦林瘦素
- 内镜技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黏膜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其中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CAG的典型特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多种新型内镜技术被应用于CAG的诊断。本文就普通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CAG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苏振华张健康
- 关键词:内镜检查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化生
- 腹腔结核性脓肿误诊为肝脓肿1例
- 苏振华魏新亮魏思忱
- 腹腔结核性脓肿误诊为肝脓肿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男性,45岁。主因间断右上腹疼痛1月余,加重10 d于2018-01-27人院。既往饮酒10余年,否认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病史。缘于1月前劳累后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持续约10余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向背部放射,无午后发热,无盗汗,无咳嗽、咳痰,未予重视。10 d前饮酒后出现腹痛加重,呈持续性胀痛,伴发热、寒战,体温最高达39.0℃,于当地医院查胸片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彩超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腹部CT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考虑感染性脓肿,给予抗感染治疗10余天体温较前控制,腹痛缓解不明显,遂转人我院诊治。
- 苏振华魏新亮魏思忱
- 关键词:结核性脓肿肝脓肿右上腹疼痛误诊午后发热持续性胀痛
- 易误诊的原发性肝结核瘤1例
- 李立文魏新亮魏思忱郭瑞雪苏振华史晓盟
- 可开闭式钛夹联合OTSC系统治疗残胃血管性出血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胃手术后吻合口动脉性出血临床少见,类似于Dieulafoy病,呈动脉波动性出血。残胃出血再次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难度增加,手术风险增大,单纯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故经消化内镜止血成为必要治疗措施。然而对于动脉波动性出血常用内镜止血方法,如热凝、激光、局部注射药等,效果不确切,且再出血率较高,局部喷洒药物作为最简单的内镜下止血方法,对于出血量较大者常无效。
- 苏振华王亮魏思忱
- 关键词:残胃出血
- 胃蛋白酶原联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指导靶向活检对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及早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及早癌中指导靶向活检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5月于我院行普通胃镜(C-WLI)检查可见萎缩、糜烂及凹陷性病变需要内镜随访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复查,即C-WLI组(n=100)和NBI-ME组(n=100),均行病理活检,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检测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完善胃蛋白酶原化验,检验其对胃黏膜萎缩及早癌筛查的价值。结果 (1)CWLI和NBI-ME诊断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的敏感度分别是70.73%和89.41%(P<0.05),特异度分别是55.38%和67.27%(P<0.05),准确度分别是63.90%和78.5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的诊断NBI-ME优于C-WLI。(2)C-WLI和NBI-ME诊断异型增生及早癌病变的敏感度分别是70.58%和90.58%(P<0.05),特异度分别是53.84%和77.55%(P<0.05),准确度分别是56.67%和79.8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异型增生及早癌的诊断NBI-ME优于C-WLI。(3)入选病例诊断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的患者PGI水平(69.2±9.2)μg/L,PGR值(3.1±1.8),诊断异型增生及早癌的患者PGI水平(65.6±7.6)μg/L,PGR值(3.2±1.2)。结论 (1)胃蛋白酶原筛查有助于提高对萎缩及早癌的诊断;(2)对于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及早癌的诊断,NBI-ME优于C-WLI,可用于内镜精查。
- 苏振华王亮魏思忱王卫卫孔郁魏新亮田树英郭瑞雪史晓盟
-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
- 可开闭式钛夹联合OTSC系统治疗残胃血管性出血1例
- 苏振华王亮魏思忱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联合胃功能三项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联合胃功能三项对早期胃癌(EG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EGC患者167例为EGC组,对术中的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收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比较VEGF、PD-1阳性表达情况。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74例为对照组,比较EGC组与对照组胃功能三项[胃蛋白原Ⅰ(PGⅠ)、胃蛋白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水平。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3年随访,根据是否病死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EG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EGF、PD-1联合胃功能三项检测在EGC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EGC组患者癌旁组织VEGF、PD-1阳性表达率低于胃癌组织(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EGC组PGⅠ水平降低,PGⅡ、G17水平升高(均P<0.05)。根据随访结果,预后不良组59例,预后良好组108例。预后不良组患者VEGF和PD-1阳性表达率以及PGⅡ、G17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中高分化占比和PGⅠ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低PGⅠ水平、高VEGF和PD-1阳性表达率、低分化、高PGⅡ和G17水平是EG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VEGF、PD-1、PGⅡ、G17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GⅠ水平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VEGF、PD-1联合胃功能三项检测对EGC患者均有一定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联合检测的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VEGF、PD-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联合胃功能三项对EG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较高价值。
- 王卫卫邢文韬张爱青苏振华王辉郝世梦魏思忱
- 关键词:早期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胃功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