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鑫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氢气
  • 2篇细胞瘤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母细胞
  • 2篇胶质母细胞瘤
  • 1篇代谢
  • 1篇电极
  • 1篇电子传递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反转录...
  • 1篇悬浮芯片
  • 1篇疫苗
  • 1篇异柠檬酸脱氢...
  • 1篇质子泵

机构

  • 9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航天员科...

作者

  • 9篇张鑫
  • 7篇马雪梅
  • 6篇赵鹏翔
  • 6篇谢飞
  • 1篇李英贤

传媒

  • 7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相中氢气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20年
近年来,研究表明氢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饮用富氢水(hydrogen-rich water,HRW)是其主要的摄取方法,但目前对于水相中氢气浓度检测方法的研究甚少。为了建立适用于测定水相中氢气浓度的检测方法,利用纯水氢气发生器制备饱和富氢水。然后,利用氢气微电极直接测定水相中的氢气浓度,结果表明,在不同氢气浓度范围内(0~1.6200 mg·L-1和0~0.2025 mg·L-1),氢气浓度与微电极信号值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method detection limit,MDL)为4.3×10-3 mg·L-1。同时,采用顶空方式将水相中的氢气转移到气相中,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氢气的浓度,结果表明,在不同氢气浓度范围内(0~1.6200 mg·L-1和0~0.2025 mg·L-1),氢气浓度与气相色谱峰面积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MDL为8.7×10-4 mg·L-1。研究结果表明,氢微电极法和气相色谱法均可用于水相中氢气浓度的精确定量,即成功建立了采用氢气微电极及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水相中氢气含量的检测方法。
张昭魏娅楠仪杨马胜男张晓康马雪梅张鑫
关键词:气相色谱
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不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也会导致其幸存者的认知活动和感觉运动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建立合理的TBI模型有助于理解TBI病理生理机制并探索其治疗方案。许多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属体内模型,in vivo TBI model)已被用来复制人类各种创伤性脑损伤,遗憾的是,在动物实验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治疗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大多无效。由于体外培养的细胞未掺杂体内复杂的影响因素,各种创伤性脑损伤体外模型(in vitro TBI model)被逐步建立起来。根据致伤方式的不同,可将常用的体内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分为机械作用力损伤模型、压力损伤模型、爆炸伤模型、反复性轻度损伤模型。对上述常用TBI模型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分析,以期为寻找在临床上具有神经保护效果的策略提供帮助。
赵清辉琚芳迪苏泽华罗秋丽仪杨张晓康张鑫谢飞马雪梅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体外模型动物模型细胞模型
CRISPR/Cas9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CRISPR/Cas9技术自从出现以来便迅速应用于肿瘤研究。在肿瘤发生的机理研究中,CRISPR/Cas9可用于研究单核苷酸突变、染色体异位等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同时也可以用于肿瘤细胞中功能缺陷基因的筛选。在肿瘤治疗方法的研究中,CRISPR/Cas9主要用于诱发机制比较清晰且诱因为病毒的肿瘤类型,例如鼻咽癌、宫颈癌等,通过对相应病毒的基因进行编辑从而抑制其致癌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还可以加速新肿瘤治疗靶点基因的发现。尽管发展和应用十分迅速,但是CRISPR/Cas9在肿瘤研究和治疗中的作用仍然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包括Cas9和sgRNA的输送效率、脱靶效应以及安全性和成本等。对CRISPR/Cas9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肿瘤发生、转移机制和肿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吕宝北赵鹏翔张鑫马雪梅谢飞
关键词:肿瘤发生肿瘤治疗
氢气生物学作用的生物酶基础被引量:14
2020年
氢气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但是氢气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机理一直都有争论,制约了氢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现在被广泛接受的是氢气选择性与毒性自由基反应的理论,但是生理条件下氢气与自由基直接反应的证据并不充分,多数属于间接证据,无法区分氢气是与自由基直接反应还是影响了自由基的产生。氢气具有抗氧化作用,本团队研究表明,氢气不是在自由基产生之后去清除,而是减少自由基的产生,类似于在自由基产生之初就关上"开关";氢气可以提高包括线粒体复合物Ⅰ、乙酰胆碱酯酶、HRP在内的生物酶的活性,可以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和调节神经细胞膜电位,细胞膜的氧化还原酶类及离子通道等都受到氢气的调节,这表明氢气的作用可能是多靶点的主要基于酶学反应的过程,高等生物具有产生和利用氢气的氢化酶活性。主要探讨了氢气和自由基的关系以及氢气作用的生物酶学基础,以期为揭示氢气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机理提供参考。
马雪梅张鑫谢飞赵鹏翔张昭仪杨张晓康马胜男李秦剑吕宝北刘梦昱YAO Mawulikplimi Adzavon孙学军李英贤
关键词:氢气氢化酶自由基能量代谢
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免疫治疗旨在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如今所采用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机体部分的免疫应答或针对靶向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其中,后者通常将重新启动免疫应答的细胞引入体内使免疫系统直接作用于靶标抗原。临床上,主要将免疫治疗应用于黑素瘤和前列腺瘤等实体瘤的治疗中。中枢神经系统曾被认为是免疫特免区,然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脑部的免疫系统处于高水平活化状态并能够与脑部肿瘤相互作用。因此,研究并利用这种免疫作用对于恶性脑部肿瘤的治疗十分重要。针对近年来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机制、免疫治疗疫苗及T细胞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为发展出更为有效的靶向治疗手段进而大幅提高GBM患者的生存时间带来新的思路。
刘梦昱谢飞张鑫赵鹏翔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疫苗T细胞
灰霉病菌抗药位点及其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灰霉病由灰葡萄孢侵染所致,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理方法,而随着杀菌剂的广泛使用,抗药菌株频繁出现。本文就近年来已研究报道的灰葡萄孢菌的抗药分子位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六大类杀菌剂,涉及5个基因;对灰霉病菌抗药位点的分子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测序法、CAPS、ARMS、Tetra primer ARMS-PCR、AS real-time PCR、ASPPAA PCR和双杂交探针法,通过对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高通量的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张鑫马雪梅
关键词:灰葡萄孢抗药性
胶质母细胞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肿瘤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4个月,并且经过治疗后仍有极高的复发率。现今无法治愈GBM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仍然缺乏对GBM耐药性在肿瘤生物学机制方面的理解。因此,全面探究GBM相关分子标记物对于研究GBM是必不可少的。对近年来研究发现的GBM相关分子标志物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异柠檬酸脱氢酶1/2(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2, IDH1/2)、1p19q等以及影像学和免疫学相关分子标志物等,这些分子标志物为胶质母细胞的准确分类和精准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以上标志物相关的肿瘤分子通路的探究,有利于发展出更为有效的靶向治疗手段,从而大幅提高GBM患者的生存时间。
刘梦昱谢飞张鑫赵鹏翔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端粒酶反转录酶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8年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位于线粒体的内膜,是呼吸链中最重要的蛋白复合体之一,可以将电子从NADH传递至CoQ,同时偶联四个质子从线粒体基质泵出至膜间隙,形成跨膜质子梯度,驱动ATP的合成。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复合物I的晶体结构已经比较清楚,包括14个中心亚基,分别构成外周结构域和膜结构域,其中外周结构域负责电子的传递,膜结构域负责质子的泵出。由于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存在多个中间态阶段,因此复合物I是机体中活性氧产生的主要位点。复合物I也可以通过A/D状态之间的转换,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学者认为复合物I中电子传递产生的静电作用可以改变其结构,从而驱动质子的泵出,但是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复合物I功能的缺陷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诱因,包括阿兹海默症、帕金森等,主要是由于其中不同亚基的点突变导致。本文综述了复合物I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吕宝北赵鹏翔张鑫马雪梅谢飞
关键词:线粒体电子传递线粒体疾病
悬浮芯片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应用进展(邀请论文)被引量:3
2015年
悬浮芯片技术是基于荧光编码微球、激光检测、流式细胞技术、数据分析系统于一体的高通量生物芯片检测平台,能同时检测多达100甚至500种不同的蛋白质、多肽、DNA或RNA等目标分析物.该技术具有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介绍了悬浮芯片技术的原理、系统构成及生物学应用,并与其他常规蛋白及核酸检测技术进行比较,从而使其更加广泛服务于基础科学和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张鑫赵鹏翔吕宝北马雪梅
关键词:悬浮芯片生物学应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