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冠男

作品数:32 被引量:12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动脉
  • 31篇动脉瓣
  • 31篇主动脉
  • 31篇主动脉瓣
  • 22篇导管
  • 22篇主动脉瓣置换
  • 21篇置换术
  • 21篇主动脉瓣置换...
  • 17篇主动脉瓣狭窄
  • 5篇心脏
  • 5篇瓣膜
  • 4篇行经
  • 4篇置入
  • 4篇术后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二叶式
  • 3篇动脉根部
  • 3篇心脏瓣膜
  • 3篇形态学

机构

  • 27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徐州市第一人...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成都赛拉诺医...
  • 1篇乐普(北京)...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32篇牛冠男
  • 30篇吴永健
  • 22篇王墨扬
  • 15篇宋光远
  • 14篇张倩
  • 14篇罗彤
  • 12篇赵振燕
  • 11篇滕思勇
  • 10篇叶蕴青
  • 10篇陈阳
  • 9篇张洪亮
  • 9篇赵杰
  • 7篇张文佳
  • 7篇杨跃进
  • 6篇吕滨
  • 5篇王建德
  • 5篇刘庆荣
  • 4篇裴汉军
  • 4篇张昊
  • 3篇王宇彬

传媒

  • 19篇中国循环杂志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23
  • 1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总结“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一站式”PCI+TAVR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35例,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及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平均年龄(77.0±6.6)岁,平均心胸外科协会风险评分(6.8±2.1)%。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4.6±0.8)m/s,跨瓣压差(53.4±23.0)mmHg(1 mmHg=0.133 kPa)。35例患者均进行了PCI,其中处理冠状动脉靶病变≥2处共5例,左主干病变8例,重度钙化病变予以旋磨3例,所有患者PCI过程无并发症。PCI后立即应用国产自膨胀瓣膜行TAVR,1例术中死亡,2例急诊转外科,2例置入第二个TAVR瓣膜,无术后即刻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住院期间永久起搏器植入5例,无大出血及脑卒中发生,6个月随访全因死亡2例,无新发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脑卒中。二叶瓣比三叶瓣瓣叶钙化程度更为严重[(529.5±277.8)mm^(3) vs.(301.8±316.2)mm^(3),P=0.041],二叶瓣患者术中死亡、急诊转外科及瓣中瓣比例相对三叶瓣患者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三叶瓣比较30 d全因死亡率、早期安全率以及6个月全因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具备成熟PCI和TAVR经验的中心行“一站式”PCI+TAVR安全、有效,在二、三叶瓣患者均具有可行性。
王墨扬宋光远张倩牛冠男叶蕴青罗彤滕思勇乔树宾吴永健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站式主动脉瓣狭窄
中国首例SinoCrown^(TM )经皮介入主动脉瓣置入术被引量:3
2022年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
陈阳刘庆荣牛冠男张洪亮王宇彬宋光远王墨扬王建德袁素赵杰段伟方唯一吴永健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短期超声心动图和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变化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血流速度特点,以明确TAVR术后心功能、主动瓣跨瓣压差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信息。方法:2013-12至2015-12连续入选常规外科换瓣手术禁忌或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高危、在我院成功行TAVR治疗的49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TAVR治疗前后、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检测,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最大跨瓣压差、最大跨瓣血流速度和血NT-pro BNP浓度。TAVR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入心功能不全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患者分入心功能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TAVR术后心功能和NT-pro BNP浓度变化。结果:49例患者中,心功能不全组15例(30.6%),心功能正常组34例(69.4%)。TAVR治疗后7 d内,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6.0±14.6)%vs(52.5±13.8)%]、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11±5)mmH g(1 mmH g=0.133 kP a)vs(58±18)mmH g]、最大跨瓣压差([21.7±9.5)mmH g vs(93.0±28.6)mmH g]、最大跨瓣血流速度([2.3±0.5)m/s vs(4.8±0.7)m/s]、血NT-proB NP浓度[1 831(1 098~3 363)pg/ml vs 3 842(1 763~8 664)pg/ml]、主动脉瓣瓣口面积[(1.57±0.43)cm2 vs(0.58±0.23)cm2]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仍持续上升,尤以心功能不全组为著;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最大跨瓣血流速度、NT-proB NP浓度较术后持续下降,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持续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是外科手术禁忌或STS评分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在6个月内可明显且持续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改善尤为明显。
赵振燕宋光远张文佳张倩牛冠男周政张昊裴汉军王建德肖明虎杨跃进吴永健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心脏瓣膜假体植入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叶式主动脉瓣并存心肌病变的汇总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并存心肌病变的流行病学及两者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21年10月之前发表的BAV并存各类型心肌病变的研究文献,提取流行病学数据及临床特征并分析。结果:共8项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项为横断面调查,2项为病例对照研究。共获得BAV并存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患病率数据4个(患病率在0.7%~17.6%);并存肥厚型心肌病(HCM)患病率数据2个(患病率为0.4%、1.4%);并存扩张型心肌病患病率数据1个(患病率为0.8%);合并心肌纤维化患病率数据1个(患病率为38.0%)。另外,获得LVNC患者并存BAV调查数据2个(患病率为3.4%、5.0%);HCM患者并存BAV调查数据2个(患病率为0.4%、1.4%)。因各研究异质性较大,未做Meta分析。结论:未发现BAV患者具有更高心肌病变发生率的有力证据。
赵跃武陈阳牛冠男丰德京吴永健
关键词:二叶式主动脉瓣心肌病变
不同治疗方式对外科高危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及药物治疗对外科高危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SAS)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入选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在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65岁外科手术高危SAS患者2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AVI组(81例)、SAVR组(59例)和药物治疗组(102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为1年内的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心功能(NYHA分级)、血管并发症、瓣膜功能、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卒中、出血、起搏器植入、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再住院。使用Kaplan-Meier法估计和绘制生存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病死率的组间比较。 结果(1)在基线资料中,3组患者的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Ⅲ和Ⅳ级、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轻和中度二尖瓣反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TAVI组的STS评分高于SAVR组[(7.28±4.98)分比(5.67±3.49)分,P=0.036]。(2)在围手术期并发症中,TAVI组植入起搏器[11.3%(9/81)比0, P=0.025]和轻度瓣周漏的比例均高于SAVR组[29.6%(24/81)比1.7%(1/59),P〈0.001]。(3)治疗后1年,TAVI组再住院的比例低于SAVR组[3.0%(2/67)比22.7%(10/44) P=0.005],起搏器植入的比例高于SAVR组[17.5 (12/67)比0,P=0.008];TAVI组和SAVR组治疗后1年的全因死亡比例均低于药物治疗组[5.8%(4/67)和11.4%(5/44)比54.9%(50/91),P均〈0.05],而TAVI组与SAV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2)。(4)与基线比较,TAVI组和SAVR组术后1年心功能Ⅰ和Ⅱ级的比例增高,而Ⅲ和Ⅳ级的比例减少(P〈0.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后1年心功能Ⅰ和Ⅳ级的比例减少,而Ⅱ和Ⅲ级的比例增高(P=0.020)。(5)生存曲线显示,TAVR组和SAVR组的生存�
叶蕴青王银堂李喆王墨杨许海燕张文佳刘庆荣牛冠男吴永健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心脏外科手术
基于array-CGH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学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目前流行最为广泛的先天性生理缺陷之一,是一类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先天畸形。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由于经济等方面因素,诸多婴幼儿不能得到有...
牛冠男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成年遗传学ARRAY-CGH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4到10月于阜外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收集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学(包括超声心动图及主动脉根部及全主动脉CT)评估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TAVR手术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例患者,其中2例为女性,年龄范围66~80岁,平均胸外科医师学会(STS)风险评分为7.8%,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4.4 m/s,平均跨瓣压差为52.3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8.6%。2例患者需旋磨靶病变位于前降支中段,1例位于左主干到前降支,3例均合并非旋磨靶病变,平均SYNTAX积分为20分。术中均采用股动脉入路,先进行主动脉瓣跨瓣留置猪尾导管,然后行冠状动脉靶病变旋磨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期进行非旋磨靶病变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予以主动脉瓣球囊扩张及自膨胀瓣膜置入,1例因瓣膜位置偏高予以“瓣中瓣”置入。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即刻效果满意,术中均无并发症。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为2.1 m/s,平均跨瓣压差为9.3 mmHg,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随访6个月内无死亡,无冠状动脉再次血运重建。结论对于合并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及狭窄且外科风险较高的AS患者,行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置入+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初步结果满意,该技术具有可行性。
王墨扬宋光远牛冠男叶蕴青王宇彬罗彤滕思勇吴永健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北京阜外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医院经颈动脉途径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疾病患者21例,男性13例,年龄58~91(72.8±8.5)岁.对入选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12例接受全麻手术,9例在局麻下完成手术.20例患者经右颈动脉途径TAVR,1例经左颈动脉行TAVR治疗.置入Venus A瓣膜20例,VitaFlow Ⅱ瓣膜1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血肿,经局部处理后,血肿吸收好转,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1例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其中2例患者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后随访(30±7)d,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瓣周漏等不良事件.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未见中量及以上反流;且术后1个月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61.44±6.48)% vs (51.90±13.17)%,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平均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14.90±8.03)mm Hg(1 mm Hg=0.133 kPa)vs (59.48±22.43)mm Hg,P<0.01;(13.11±8.45)mm Hg vs (59.48±22.43)mm Hg,P<0.01].结论对不适合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以及主动脉瓣病变复杂,尤其是严重钙化、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既往曾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经颈动脉途径TAVR安全有效.
牛冠男宋光远王墨扬张倩罗彤王旭吴永健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左西孟旦注射液应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索左西孟旦注射液应用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用药前后心功能和症状改善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4-01至2015-12入住我院的20例患者,入选标准:超声心动图证实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且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具体试验方法: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记录用药前后LVEF、呼吸困难程度、心功能分级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比用药前后心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后患者心功能分级较用药前好转(P=0.025),NT-proBNP水平在用药后有明显下降[(9101.6±7368.0)pg/ml vs(13776.5±9503.7)pg/ml,P=0.018],较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用药前后LVEF[(31.1±7.5)%vs(33.1±8.5)%,P=0.078]、平均心率[(79.6±13.8)次/min vs(82.8±9.5)次/min,P=0.200]、收缩压[(99.6±11.7)mm Hg(1 mmHg=0.133 kPa)vs(97.2±12.1)mmHg,P=0.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24 h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好转者和好转者分别占40%(8/20)、50%(10/20)。结论:初步探索性研究证实左西孟旦注射液可改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缓解呼吸困难症状,降低NT-proBNP水平,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赵振燕宋光远张文佳周政牛冠男张昊张倩滕思勇罗彤杨跃进吴永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左西孟旦
使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中应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0至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应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行TAVR治疗的患者1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操作,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电图变化,行升主动脉造影评估瓣膜释放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记录院内和出院3个月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年龄为(73.8±8.3)岁 。13例患者中三叶式主动脉瓣9例,二叶式主动脉瓣3例,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置换术后1例。所有患者均在左心室导丝起搏下完成球囊扩张和瓣膜释放,球囊扩张时,以180次/min起搏后,血压均能降至6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瓣膜释放过程顺利,位置稳定。升主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瓣膜释放后无反流7例,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例。术中有3例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股静脉置入临时起搏导线,其中1例住院期间置入永久起搏器,另外2例术后24 h内传导恢复。另有1例患者,术中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术后10 d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永久起搏器。其余10例患者均在术后24 h开始进行床旁活动、康复训练。住院及出院3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TAVR中使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宋光远刘新民刘新民滕思勇罗彤王墨扬王宇彬牛冠男牛冠男钱杰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心脏瓣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