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晓旭

作品数:10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生态
  • 4篇生态系统
  • 4篇石羊河流域
  • 4篇流域
  • 4篇河流域
  • 3篇区域经济
  • 3篇县域
  • 3篇县域单元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生态经济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土地利用
  • 2篇经济系
  • 2篇经济系统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中国段
  • 1篇生态脆弱性

机构

  • 10篇西北师范大学
  • 8篇兰州城市学院
  • 2篇甘肃省水利厅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0篇魏晓旭
  • 8篇魏伟
  • 7篇颉斌斌
  • 3篇周俊菊
  • 3篇赵军
  • 2篇石培基
  • 2篇雷莉
  • 1篇钱大文
  • 1篇颉耀文
  • 1篇张强
  • 1篇郝媛媛
  • 1篇冯坤
  • 1篇万炜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7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清楚、透彻地认识LUCC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核心领域并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在回顾国际LUCC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LUCC的内涵、驱动因子及驱动机制,再将LUCC对大气、水体、土壤与生物等四大自然要素的环境效应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最后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与展望,对今后LUCC的环境效应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重视遥感与GIS研究手段的同时,加强其他方法的应用;重视学科交叉,加强综合研究;环境效应的微观机理及反馈机制研究有待加强;将多尺度融合问题及构建普适模型作为今后研究的突破点.
万炜魏伟钱大文魏晓旭冯坤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CC环境效应驱动力
基于县域单元的中国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及空间演化
以中国2853 个县(市、旗、区)为研究单元,利用1980、1990、2000 和2012 年的中国县级行政单元GDP数据和全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GDP的变化率,构建生态经济系...
魏晓旭赵军魏伟颉斌斌
关键词: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经济
石羊河流域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与结构形态异质性被引量:1
2014年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以流域内居民点的分布、水系、道路等矢量数据和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同时结合乡镇统计数据、实地调研和采集数据,利用地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石羊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与结构形态异质性.研究表明:1道路对石羊河流域居民点的分布影响不明显,水系对流域内的居民点分布有着直接影响,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地区.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沿低海拔、小坡度、近水系聚集分布的特点.2石羊河流域农村居民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表现为居民点高密度区与高密度区邻接,低密度区与低密度区邻接.且居民点分布表现为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特征.3居民点密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永昌县-凉州区-古浪县这一条西北线和民勤县-凉州区这一东北线上.居民点空间分布具有圈层结构、轴带延伸的"T"字型特征.
魏伟雷莉周俊菊魏晓旭颉斌斌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GIS
基于区统计方法的石羊河流域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以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采用ArcGIS区统计方法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通过构建石羊河流域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四个定量评价指标,利用栅格叠置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石羊河流域土地敏感性特征,生态敏感性等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极敏感和高敏感区占到了全流域总面积的74.68%,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石羊河流域总面积的10.59%和0.88%。最后,针对石羊河流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的特点,通过综合研究结果和相关资料提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相关对策,为指导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魏伟石培基周俊菊雷莉魏晓旭颉斌斌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特征被引量:18
2015年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县域(市、旗、区)单元为基本单元,以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3年统计年鉴的相关县域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钱纳里经济发展理论、空间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整体上经历了"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的发展趋势,其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资源富集性县域单元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偏远和资源贫乏区域,对周边县域有较明显的辐射和联动效应。(2)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冷点和热点集聚区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少到多的过程,形成了资源富集区域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区。(3)县域经济增长以空间正关联为主,HH类型有减小趋势,LL类型较为稳定,HL和LH类型则较少且分布零散。(4)通过因子加权回归发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次产业总值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其它3个因子对其经济发展和空间格局分布亦有显著相关性,各因子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的显著性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强。
魏晓旭赵军魏伟颉斌斌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
基于CLUE-S模型和生态安全格局的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被引量:25
2017年
以典型干旱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将GIS技术、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和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模型应用到该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中。通过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构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基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和驱动因子的定量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方法,借助1986年、2000年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自然发展情景3种模式下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对优化配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生态安全情景下耕地有所减少,林地、草地和水域有较明显增加;耕地保护情景以土地开发和整治及宅基地还耕为主要目标,科学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大力开发未利用地潜力;自然发展情景综合考虑了目前发展情况和宏观政策指导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及空间结构发展情况。综合考虑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及耕地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研究结果认为耕地保护情景更为合理,其它两种情景可为耕地保护情景进行补充和局部修正。该结果可为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魏伟颉耀文魏晓旭颉斌斌张强郝媛媛
关键词:土地利用优化CLUE-S模型石羊河流域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研究
面对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自然环境变化的不断增强,人—自然耦合系统的研究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高能耗、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这些现象在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魏晓旭
关键词:生态系统水土流失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基于县域单元的中国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及空间演化被引量:32
2014年
以中国2853个县(市、旗、区)为研究单元,利用1980、1990、2000和2012年的中国县级行政单元GDP数据和全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GDP的变化率,构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模型,分析了EEH的空间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统计Loc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指数评价EEH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自1980年以来中国县级行政单元GDP持续快速增长,全国呈现东南沿海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的特征;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和北部地区较高,南部和中东部地区较低;3中国县域EEH 1980-2012年间逐步得到改善,EEH空间关联度总体相对稳定,但空间格局分布不均衡。总体来看,确保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魏晓旭赵军魏伟颉斌斌
关键词: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经济
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变被引量:35
2018年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逐渐好转,呈现出东北地区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好于中、东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反映出当面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间总体上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从1980年的低于均值聚集模式发展变化到2010年的高—低两种聚集模式共同分布;(3)中国陆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当前整体上趋于好转,但在区域分布上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需大力发展经济,而东中部地区则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持与修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魏伟石培基魏晓旭周俊菊颉斌斌
中国县域单元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以中国2853个县(市、旗、区)为研究单元,以1980、1990、2000和2010年全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和中国县级行政单元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VSD模型,构建了基于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下的生态系统影响力指数和社会经济适应力指数,用以综合表达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异,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县域单元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县域生态系统影响力指数持续降低,2000年之前呈现由"东北到西南"逐渐降低的趋势,2000年之后,基本呈现"中东部及新疆北部高、西南低"的格局.适应力指数空间分布差异十分明显,表现出东南沿海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的格局.从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布格局来看,东南部比西部地区更脆弱,从时间变化来看,中国生态脆弱度整体好转,局部恶化;从数量变化来看,1983个县域单元处于高度脆弱区和极度脆弱区,仅有327个县域单元于处于轻度和微度脆弱区.处于极度脆弱区和高度脆弱区的县域单元未来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利用管理,调整用地布局并严格控制城镇规模扩张;对于轻度和微度脆弱区则应坚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主,禁止污染型产业发展,有序引导人口转移,发展生态旅游业和高技术产业.
魏晓旭赵军魏伟颉斌斌
关键词:生态系统脆弱性适应力县域单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