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国伟

作品数:22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艺术
  • 4篇历史地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4篇音乐
  • 8篇汉代
  • 5篇音乐考古
  • 5篇考古
  • 4篇形制
  • 4篇形制演变
  • 4篇音乐史
  • 4篇战国
  • 4篇乐史
  • 3篇音乐文化
  • 3篇文化
  • 3篇乐器
  • 2篇战国中期
  • 2篇山越
  • 2篇文字
  • 2篇没落
  • 2篇画像
  • 2篇教学
  • 2篇汉代音乐
  • 2篇编钟

机构

  • 17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央音乐学院
  • 2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国音乐学院
  • 1篇哈德斯菲尔德...

作者

  • 22篇朱国伟
  • 1篇李子晋

传媒

  • 4篇乐器
  • 2篇交响(西安音...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中国音乐
  • 1篇音乐艺术(上...
  • 1篇乐府新声(沈...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南方文物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艺术探索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 1篇人民音乐
  • 1篇艺术评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代乐器形制演变考察之一:琴被引量:3
2018年
琴虽产自先秦甚或远古,但先秦文字资料有关琴之形制与内涵的记载并不多见,特别是后世诸多关于琴制的衍生含义,多起于汉儒之说。如桓谭《新论·琴道》不仅是一篇早期的琴学专论,也对琴的形制与象征进行了这样的解读:“(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朱国伟
关键词:形制汉代文字资料神农氏先秦
汉代乐器形制演变考察之四:筝被引量:2
2019年
“筝”首见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李斯列传》,为秦地常用乐器,“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①,从李斯的描述中知道,战国时期筝已在秦国流行了相当一段时间。但是筝在先秦及汉代的文字记载却出奇的少,形制描述更是到东汉末期才有人提及,今天“红遍全国”的民乐重器,与其在东汉之前凄凉的生存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朱国伟
关键词:形制战国时期文字记载司马迁东汉
句鑃国属新考被引量:3
2012年
句鑃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种乐器,它主要流传在南方是学界公认的,但已往学界对句鑃具体的国属或族属多存而不论,或笼统冠之"吴越之器",这是因为从句鑃的发生情况确实难以确认其所宗归谁。但笔者认为,据现有的句鑃资料及吴越墓葬材料,应大致可确定其为越国乐器,即为"于越"族的本地特色乐器。本文从多个角度及理由试对此论点进行了论证。
朱国伟
关键词:吴越音乐考古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墓所出“抚琴俑”辩析被引量:1
2011年
2005年12月在南京发掘的江宁上坊孙吴墓中出土有3件"抚琴俑",发掘简报见于《文物》2008年第12期。根据已往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比对,并运用音乐考古方法分析,可以认为其中两件中的一件四弦器为卧箜篌俑,与湖北鄂州七里界卧箜篌同为三国时期的卧箜篌,且目前仅发现此两例;另一件九弦器为筝俑,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筝俑。
朱国伟
从徐州汉画看汉代乐队与用乐功能
本文试图以图像结合文献,以汉代乐队和用乐功能为主要解读对象,对徐州地区汉乐舞图像、汉代音乐文化等方面做进一步探索研究。
朱国伟
关键词:音乐艺术功能分析汉画像石
跨学科视域下的声音考古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意在探讨一个新的跨学科领域,其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对该领域前期的历程进行梳理。音乐考古学、考古声学和声音考古学这几个学科方向之间联系紧密,它们的历史可以回溯到40多年前甚至更早。本文讨论了这个领域的早期发展情形,意在为当前的学科工作提供一个历史背景,继而为读者梳理、补充了大量该领域的相关信息资料,并讨论了音乐学、考古学和声学之间跨学科合作带来的一些思考。本文又探讨了研究中的"意向性""科学性"和"阐释"等关键词,并结合声音考古实例肯定了后过程考古学对"复杂问题里找简单答案"这一教条的批判。
朱国伟李子晋
关键词:音乐考古学
汉代乐器形制演变考察之二:瑟(下)
2018年
(接上期)三、关于瑟轸的探讨洛庄汉墓出土了系列瑟枘、瑟轸与瑟钥,方建军先生根据洛庄汉墓出土瑟轸的位置分析,A区的1、3、5、6号瑟分别有铜瑟轸或骨轸4、6、5、6件,其他几瑟用的可能是木轸;C区则出土3件轸钥和1件骨轸,结合南越王墓琴瑟周围也出土多件类似的轸,可见汉瑟很可能施轸,但对于如何施轸则还难证实。
朱国伟
关键词:形制乐器汉代出土汉墓
编磬在汉代的转型与没落
编磬自春秋形制定型后,在先秦一直保持着较稳定的型态。进入汉代后,在西汉早期产生了一些较隐性的形制变革,在倨句角度、鼓股比例上有了变化,显示了对先秦制磬工艺的部分技艺失传。其后编磬形制由弧底变为角底,实用器减少,先秦典型的...
朱国伟
关键词:编磬汉代乐器学
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对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借鉴作用被引量:10
2010年
音乐史学的纵、深研究,可以从其它如考古学、民族学及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得到加强。民族音乐学的逆向考察、历时与共时研究法、宏观与微观的地域观念、比较研究方法、音乐解释法、乐器学方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音乐史学研究能起到借鉴的作用。
朱国伟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中国音乐史学
汉代乐器形制演变考察之三:筑被引量:4
2019年
'筑'是先秦时出现的一种击弦乐器,《战国策·燕策》记载'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唱出传世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较早的关于'筑'的文献记录。《战国策·齐策》更反映了齐地击筑的流行,言临淄之地'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
朱国伟
关键词:《乐书》战国策画像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