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宇翔

作品数:5 被引量:9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变流
  • 3篇变流器
  • 2篇电机
  • 2篇电流
  • 2篇直流
  • 2篇谐振
  • 1篇电磁暂态
  • 1篇电感
  • 1篇电机控制
  • 1篇电流检测
  • 1篇电压
  • 1篇电压比
  • 1篇调度
  • 1篇调度管理
  • 1篇新能源
  • 1篇虚拟同步发电...
  • 1篇移相
  • 1篇移相角
  • 1篇载波
  • 1篇载波相位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临港电力...

作者

  • 5篇王宇翔
  • 4篇李武华
  • 3篇何湘宁
  • 3篇顾云杰
  • 1篇金孟加
  • 1篇向鑫
  • 1篇王金华
  • 1篇孙伟
  • 1篇徐驰

传媒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微电机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电工技术
  • 1篇电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压大容量传动系统的直流母线谐振建模及抑制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以中压电机对拖测试平台为例,分析了中压大容量传动系统中母线电容与线路电感谐振问题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首先提取谐振网络参数,建立网络模型,然后通过定量计算建立谐振网络的传递函数;从激励源和响应两个部分入手,定量分析改变线路电感对谐振现象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载波相位抑制谐波的新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吴汉鲁哲别李一粟王宇翔李武华
关键词:谐振寄生电感载波相位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并网变流器同步频率谐振机理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是解决高渗透率新能源并网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然而,不同于传统同步发电机,变流器模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因其快速灵活的调节能力可能引发同步频率谐振现象。通过建立精确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动态模型,分析得到同步频率谐振现象是由电磁磁链的动态过程引入;基于此谐振在控制参数设计不合理时会带来稳定性问题,提出2种阻尼控制的策略来抑制同步频率谐振现象。最后,通过搭建8 k W实验平台,验证了虚拟同步发电机中的同步频率谐振现象及所提阻尼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王金华王宇翔顾云杰李武华何湘宁
关键词:虚拟同步发电机电磁暂态阻尼控制
交流电机驱动器中采用霍尔电流传感芯片与过采样技术的电流检测被引量:2
2015年
交流电机驱动器的电流检测单元在精度、响应、集成度、隔离性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流检测方案,采用温度稳定性好、精度高的集成芯片来实现,以克服分立元件空间占用大、温漂明显、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弱等缺点。该方案通过霍尔电流传感芯片实现高集成度的电流隔离检测,再经低通滤波器滤去高频电流分量后由高精度的A/D采样模块实现电流的过采样,最终由控制芯片实现数字滤波得到电流采样值。整个过程进行实时过流保护,以确保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流检测方案线性度好、安全性高,为交流电机驱动器的电流检测提供了可靠保证。
王宇翔孙伟金孟加
关键词:电流检测过采样
大电压比双向变流器的软启动策略被引量:2
2016年
在现有的双向DC-DC变流器启动中,通常需要额外的启动电路来限制启动冲击电流幅值,不仅降低了系统的效率,而且增大了系统的成本。在分析启动冲击电流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软启动的优化控制策略:占空比控制启动法和移相角控制启动法。这两种控制方法均无需添加辅助电路,并且能有效地抑制冲击电流的幅值,从而确保变流器的安全启动。对两种控制方法的工作模态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软启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双向变流器的软启动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和经济的方法。
徐驰王宇翔顾云杰李武华何湘宁
关键词:软启动占空比移相角冲击电流
新能源直流微网的控制架构与层次划分被引量:67
2015年
以新能源直流微网为研究对象,融合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特点,提出一种直流微网层次控制架构。根据直流微网的物理特性,将控制框架划分为变流器控制层、母线控制层和调度管理层。在变流器控制层,将各类变流器统一为终端控制型和母线控制型;在母线控制层,根据母线电压划分3种运行模式,以实现系统中各单元的自适应模式切换;在调度管理层,中央控制单元通过自上而下的决策仲裁机制,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位于底层的变流器控制层通过分散自治控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处于顶部的调度管理层通过集中控制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处于中间的母线电压控制层作为重要衔接,实现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交互。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验证了所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李武华顾云杰王宇翔向鑫何湘宁
关键词:直流微网控制架构变流器控制调度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