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旭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病毒
  • 1篇液相芯片
  • 1篇染病
  • 1篇裂谷热
  • 1篇克里米亚-刚...
  • 1篇国境口岸
  • 1篇核酸
  • 1篇肝炎
  • 1篇肝炎病毒
  • 1篇肝炎病毒感染
  • 1篇MIRNA
  • 1篇丙型
  • 1篇丙型肝炎
  • 1篇丙型肝炎病毒
  • 1篇丙型肝炎病毒...
  • 1篇病毒感染
  • 1篇病毒核酸
  • 1篇出血热
  • 1篇传染
  • 1篇传染病

机构

  • 3篇辽宁国际旅行...

作者

  • 3篇马旭
  • 2篇葛藤
  • 2篇李云峰
  • 2篇蔡鹏
  • 2篇石静
  • 1篇梁华
  • 1篇薛芳

传媒

  • 2篇口岸卫生控制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MiRNA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丙型肝炎是通过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WHO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为3.5万例,其中50%-80%HCV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并可发展为慢性感染,20%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肝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小RNA(miRNAs)在肝脏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主动或被动受HCV感染调控。HCV可利用宿主miRNAs调节感染后的肝细胞中miRNAs分子的表达水平以保持其感染和复制进程。人血清中的miRNAs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有望成为HCV感染检测中候选的标记物。本文对miRNA分子在HCV感染及相关进程发展中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分析miRNA分子用于HCV感染早期诊断的标记提供思路。
葛藤李云峰马旭
关键词:MIRNA丙型肝炎病毒
基孔肯亚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谷热病毒核酸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基孔肯亚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谷热病毒核酸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方法建立探针偶联至荧光微球、多重PCR扩增方法、杂交检测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能对基孔肯亚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谷热病毒中的任意1种、任意2种或者3种同时进行筛查检测,基孔肯亚热病毒检测的灵敏度为1×104copies/PCR,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检测的灵敏度为1×105copies/PCR,裂谷热病毒检测的灵敏度为1×103 copies/PCR。该方法对汉坦病毒、埃博拉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病毒、马尔堡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方法具有高通量、多重检测、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为基孔肯亚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谷热病毒的筛查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李云峰石静马旭葛藤蔡鹏薛芳
关键词:液相芯片
国境口岸传染病传入监测策略的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国境口岸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模式。方法通过分析口岸传染病传入监测模式,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建议。结果应通过建立监测网络、提高入境人员传染病检测抽检率等手段加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检测工作。结论通过调整对入境人员传染病的监测检测模式,以有效提高国境口岸防控传染病传入的能力。
石静马旭梁华蔡鹏吕秀芳林佳
关键词:传染病国境口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