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塔中地区志留系原油运移方向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利用咔唑类非烃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示踪剂,探讨了塔中地区志留系可动油的运移方向。对塔中地区志留系可动油的吡咯类化合物的丰度、参数的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志留系可动油侧向运移分馏效应不显著,具有近源性特点。志留系可动油主要来源于满西地区和塔中北斜坡的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向南东-南的方向首先进入塔中47号构造,然后依次向塔中11、塔中12-50及塔中16号等构造侧向运移。垂向上,志留系可动油有自下而上运移的趋势。油气运移过程受区域构造控制,运移方向与志留系主要断裂走向一致。
- 霍红刘洛夫解启来陈元壮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气运移
-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志留系油气运移及成藏特征研究
- 本文在详细研究塔中、塔北构造发育史、有效烃源岩分布、主要生排烃期和排烃量大小的基础上,运用GC/MS/MS进行志留系油源对比,利用含氮化合物分析确定出较为合理的油气运移路线;比较塔中、塔北两个地区油气运移的异同点;进行塔...
- 霍红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成藏特征
-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被引量:28
- 2004年
- 运用含氮化合物咔唑类探讨塔中、塔北地区在第一期成藏时志留系油气藏的烃类的运移方向 ,为建立古油藏成藏模式 ,预测原生油气藏分布提供依据 .研究表明 ,塔中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主要来源于满加尔凹陷的中、下寒武统烃源岩 ,向西南—南的方向首先进入塔中志留系 ,然后沿不整合面或顺储层从北西向南东和从北东向南西 2个方向向志留系在塔中地区的尖灭线附近运移 .塔北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也主要来自满加尔凹陷的中、下寒武统烃源岩 ,首先向北西方向进入塔北隆起的志留系 。
- 陈元壮刘洛夫陈利新赵素平赵素平李超
- 关键词: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古油藏志留系塔里木盆地
- 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古近系那读组烃源岩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 2005年
- 百色盆地东部坳陷古近系那读组的那一段上亚段和下亚段以及那二段广泛发育厚度很大的暗色泥岩 ,累计厚度可达 2 0 0~ 10 0 0m。在东部坳陷的绝大部分地区三段地层暗色泥岩的有机碳含量都在 1 0 %以上 ,是好的烃源岩。三套高效源岩的干酪根均以ⅡA型为主 ,次为ⅡB型和Ⅲ型 ,干酪根类型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那一段泥岩的Ro 值为 0 4 %~ 0 6 5 % ,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 ;那二段在较深部位的Ro 值为 0 7%~ 0 8%或更高 ,处于成熟阶段的早期。该坳陷的暗色泥岩厚度高值区、半深湖区、有机碳含量高值区、Ro 高值区是一致的 ;沉积中心、沉降中心与生烃中心吻合。那二段成熟度相对较高 ,已达到成熟阶段早期 ,源岩厚度、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等也比较有利 ,因此 ,那二段应是本区的最主要的高效烃源岩。田东沉积区面积较大、泥岩厚度较大、半深湖区范围较大、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有机质的成熟度也相对较高 ,因此 ,田东沉积区比田阳沉积区更具有生、排烃的潜力。
- 刘洛夫赵素平杜振川朱胜利李双文霍红陈元壮陈利新
- 关键词:百色盆地烃源岩那读组古近系有机碳含量生烃
- 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风险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13
- 2010年
- 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风险评价,对于海外油气勘探项目的投资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反映不同的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条件及风险的差异,针对海外油气勘探项目特点,探讨了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风险评价原则,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项目地质特征及勘探程度的地质风险定量评价新方法,并建立了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地质风险评价参数体系及赋值标准体系,为海外在实施油气勘探项目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一种科学、适用的新方法。
- 王俊玲史丹妮刘志强霍红
- 砂砾岩储层物性下限(CUT OFF)值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确定油层物性下限(CUT OFF)值是储集层评价和储量评估的基础。砂岩和碳酸盐岩油层物性下限研究比较多,也比较成熟。对于砂砾岩储层,由于埋藏深度较深,孔隙结构多为双模态或复模态结构,砂砾岩油层物性下限研究比较难。通过常规物性下限研究方法结合核磁共振测井方法,确定了砂砾岩储层物性下限(CUT OFF)值为孔隙度大于等于6%,渗透率大于等于85×10-3um2。
- 申本科李广朝季敏霍红李军
- 关键词:砂砾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核磁共振测井
- 利用咔唑类化合物研究油气的运移——以塔里木盆地环阿瓦提凹陷志留系古油藏为例被引量:16
- 2006年
- 咔唑类化合物是原油中极性较大的化合物,是研究油气运移的有效指标。在油气运移过程中,咔唑类与围岩发生作用而被吸附;苯并[a]咔唑比苯并[c]咔唑运移速度快;C3-咔唑的极性相对于C2-咔唑的较小而运移较快。因此,随运移距离增大,原油中的咔唑类化合物的含量将不断减少,苯并[a]咔唑/苯并[c]咔唑比值增大,C2-咔唑/C3-咔唑比值变小。塔里木盆地的第二期油气成藏发生在海西晚期,阿瓦提凹陷在海西期不断沉降,为塔里木盆地主要的生油凹陷,寒武系—下奥陶统源岩此时处于大量排烃期,根据上述几项含氮化合物指标的研究可知,排出的油气从生烃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运移,在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晚海西期运动时被抬升至地表形成现今广泛分布的干沥青。
- 刘洛夫霍红李超赵素平陈元壮陈利新郭永强李燕李双文
- 关键词:油气运移古油藏志留系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