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孙延平

孙延平

作品数:60 被引量:283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学成
  • 15篇化学成分
  • 11篇中药
  • 10篇多糖
  • 9篇活性
  • 7篇药性
  • 7篇牵牛子
  • 6篇药理
  • 5篇化学成分研究
  • 4篇性味
  • 4篇药理作用
  • 4篇生物活性
  • 4篇中医
  • 4篇中医药
  • 4篇细胞
  • 4篇类化
  • 4篇纯化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通路
  • 3篇药效

机构

  • 60篇黑龙江中医药...
  • 28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天津港口医院

作者

  • 60篇孙延平
  • 55篇匡海学
  • 34篇杨炳友
  • 18篇王知斌
  • 14篇王秋红
  • 6篇张志宏
  • 5篇王蒙
  • 5篇姜海
  • 4篇孟永海
  • 4篇刘艳
  • 4篇孙延平
  • 3篇杨柳
  • 3篇刘源
  • 3篇王洋洋
  • 3篇苏晓琳
  • 3篇颜美玲
  • 2篇李凯
  • 2篇周媛媛
  • 2篇李振宇
  • 2篇吴丹

传媒

  • 10篇化学工程师
  • 6篇中草药
  • 5篇中成药
  • 4篇中医药学报
  • 3篇中医药信息
  • 3篇中药材
  • 3篇中南药学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食品与药品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0篇2024
  • 13篇2023
  • 8篇2022
  • 1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本发明的中药颗粒制剂由中药提取物和辅料制成。所述中药提取物和辅料的重量比为10:0.8~1.5;所述中药提取物由重量份为:丹参30份、三七10份和...
李振宇孙延平郑秀茜
文献传递
贝母属多糖分离、鉴定、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贝母属中药在我国应用广泛,含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多糖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的生物活性。多糖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水提醇沉法、酸碱法、微波辅助法、超声法、柱色谱法等,鉴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红外光谱法、刚果红染色法、X射线衍射法等。本文从提取、化学结构的表征、生物活性3方面对贝母属多糖进行综述,以期为贝母属多糖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赵宏权王知斌孙延平杨春娟杨炳友匡海学
关键词:贝母属多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
辽宁楤木嫩叶中三萜皂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辽宁楤木Aralia elata(Miq.)Seem.嫩叶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通过乙醇回流提取,运用硅胶、AB-8型大孔吸附树脂、ODS柱、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和MS谱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辽宁楤木嫩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楤木皂苷A(2)、刺囊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5)、anchusosid 2(6)、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8)、竹节参皂苷Ⅳa(9)、randianin(10)、macranthoside A(11)、常春藤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3)、常春藤皂苷元-3-O-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4)、刺囊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5)。结论:其中,化合物4、8、11、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吕惠王知斌李凯孙延平杨炳友匡海学
关键词:化学成分三萜皂苷
牵牛子化学拆分组分对正常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牵牛子化学拆分组分对正常大鼠的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牵牛子水煎液及拆分组分(多糖组、酚酸组、树酯苷组、脂肪油组)灌胃21天,测定大鼠肝组织Na+-K+-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结果:牵牛子水...
盖应丽钮婧杰孙延平王悦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牵牛子化学拆分组分能量代谢琥珀酸脱氢酶实验药理
中药单体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肝损伤是一种不易被察觉的肝脏疾病,如果持续损伤,则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甚至危及生命。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西医常用维生素及促进代谢类药物、解毒保肝药物、抗炎护肝等药物缓解肝损伤症状,然而长期使用会导致疗效降低、产生耐药性等问题。基于中医药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调节优势,中医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等作用机制治疗肝损伤的研究越来越多。因此本文以“中药单体”“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等为关键词,检索近年中、英文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发现中药单体可以从JAK/STAT、PI3k/Akt、NF-κB蛋白和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急性肝损伤作用,抗肝损伤中药大多具有疏肝理气、清利肝胆、补血活血等活性,能通过抑制免疫炎症、抗氧化应激等多途径多靶点治疗肝损伤,且中药在治疗肝损伤时,大部分中药单体是通过提前给药对肝进行预保护,也有小部分中药单体是对肝损伤有治疗作用。
张志宏周俊发秦安琪孙延平曾元宁匡海学王秋红
关键词:中药单体急性肝损伤信号通路
中医药辨证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3年
癫痫是一种表现为痫性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具有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难治性的特征。临床上治疗癫痫以西药为主,但是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和肝功能异常,不利于患者长期服用。中医药治疗癫痫采用辨证论治的方式,在改善患者证候的基础上又能避免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通过检索国内外中医药治疗癫痫的文献发现,中医辨证常以痰、瘀、风、虚辨证,治法以针刺、穴位埋线、艾灸、中药单体、中药药对及复方汤剂为主。中医药采用多种治法缓解癫痫发作的程度、减少发作的次数,发挥着多途径、多环节、全面性治疗癫痫的重要作用。该文综合整理了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经验,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经典治法及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中药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癫痫方案提供理论基础,为中医药更加有效地治疗癫痫提供多元化的思路。
苏发智孙延平白晨曦张文森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癫痫辨证中医药治疗
膜荚黄芪叶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叶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等色谱方法对膜荚黄芪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D-NMR)和2D-NMR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果:从膜荚黄芪叶提取物中共分离出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芪叶苷B(1)、黄芪叶苷L(2)、cyclounifolioside D(3)、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24-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乙酰基-3β,6α,16β,24(S),25-五羟基环菠萝蜜烷(4)、黄芪叶苷K(5)、黄芪叶苷A(6)、astraverrucinⅠ(7)、cycloaraloside A(8)、黄芪叶苷D(9)、astralanosaponin D(10)、大豆皂醇E(11)、3β,21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12)、3β,22β,24,29-四羟基齐墩果-12-烯(13)、豌豆皂苷Ⅰ(14)、大豆皂醇B-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苷(15)。结论:化合物3、4、7、8为首次从膜荚黄芪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5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徐凤王知斌马振平曹峰孙延平匡海学
关键词:三萜皂苷化学成分
炙法对中药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炙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加热处理,以改变其内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然而,不同的炙法、不同的中药材以及不同的炙制条件都可能对化学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阐明炙法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许多学者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对该方法炮制后的中药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炙法所使用的辅料不同,从盐炙、醋炙、酒炙、蜜炙、姜炙和油炙这六种炙法入手,对相关代表性药物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综述,并与各位学者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炙法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和复杂性,显著性表现为:相关研究测定了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炮制后的中药其成分会发生量变和质变,进而增强中药的药理活性或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复杂性表现为:炮制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减机制没有得到科学解释,化学结构变化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旨在为炙法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为完善炙法炮制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白浩东张子东孙延平祝明涛张志宏曾元宁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炙法中药化学成分
含羞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2023年
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在全球分布广泛。现代研究发现含羞草属植物中含有黄酮及其苷类、萜类、苯丙素类、甾体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蛇毒、抗氧化、镇痛、保护生殖系统、降血糖、利尿等多种药理活性。该属植物有毒,主要表现在溶血、遗传毒性(致畸性)、细胞毒性等方面。该文对含羞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毒性等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为该属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及科学依据。
李彪孙延平史丛晶张文森康钰艳王秋红匡海学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毒性
姜黄属多糖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姜黄属植物因其独特的活性成分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医药领域,除了姜黄素和挥发油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外,多糖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受到关注,所以本文就姜黄属多糖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为姜黄属多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野津张文森王知斌孟永海孙延平匡海学
关键词:姜黄属多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