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乙肝患者锌指蛋白A20、CTGF、FibroScan与肝纤维化关系
- 2024年
- 目的观察锌指蛋白A20(A20)、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并检测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Scan),探讨其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160例来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患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A20、CTGF按照肝脏病理纤维化及炎症分期,行免疫组化定量检测,并检测FibroScan,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A20、CTGF表达随肝脏病理纤维化及炎症加重而增加,各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oScan亦随肝脏病理纤维化及炎症加重而增加,各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A20、CTGF之间呈正相关,r=0.796,(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20、CTGF、FibroScan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A20、CTGF亦与肝脏炎症程度正相关,其可作为评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严重程度的指标,进一步指导患者的抗炎抗纤维化的治疗。
- 张松赵子龙胡倩李健王晓静耿惠杰康海燕孙殿兴郭争荣
- 关键词:锌指蛋白A20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肝纤维化
- 国产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国产恩替卡韦与进口恩替卡韦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定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本评价。方法将110例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国产恩替卡韦口服,对照组给予进口恩替卡韦口服,观察治疗12,24,48周时HBs Ag定量、AFP、BFGF及TGF-β1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12,24,48周时HBs Ag定量、AFP、BFGF及TGF-β1水平逐渐下降(P均<0.05);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及进口恩替卡韦在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抗病毒、抗纤维化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两者疗效相当,国产恩替卡韦价格优于进口恩替卡韦,具有更高的经济学价值。
- 康海燕王艳耿惠杰贾彦生李健王晓静叶立红赵子龙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恩替卡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乙肝S和E抗原在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动态观察
- 康海燕冯爱东王琳曹雪改陈蕾赵子龙李健王晓静王建彬耿惠杰王艳许文进
- 动态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中HBsAg、HBeAg定量等,评价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为不同慢乙肝患者个体化个体化治疗方供参考。先进性:1.HBsAg、HBeAg定量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有正相关性,均与HBV...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肝治疗抗病毒治疗用药安全
- 70例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临床血清学特征及病理特点分析
- 2024年
- 目的:观察慢性肝炎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血清学特征及病理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观察70例经肝穿刺组织病理明确诊断为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用药史、合并基础病、血清学指标、影像特征及病理损伤程度等资料。结果: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45~60岁多见,平均(52.6±11.4)岁。最常见用药是中药或中成药(27.1%),其次是抗生素类(21.4%),联合用药占比32.9%;前三位并发症分别是高血压(22.9%)、糖尿病(17.1%)、甲状腺功能亢进(8.6%);17.1%患者存在过敏史;反复发作的有患者41例(58.6%),平均反复发作次数2.1次。血清学指标以ALT、AST、TBil、LY%轻度升高为主,有45例(64.3%)患者伴自身抗体阳性,以抗核抗体最常见(41.4%),炎症活动以中或重度为主,纤维化程度以轻或中度为主。结论: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易反复发作,中药或中成药是最常见用药类型,常伴有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炎症与纤维化程度常不同步。
- 李健刘云燕孙扬李俊卿董金红王翀奎
- 关键词: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
- 丹红注射液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重型肝炎合并2型肝肾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特利加压素对重型肝炎合并2型肝肾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指标、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72例重型肝炎合并2型肝肾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2组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预防感染、护肝、利尿、限制钠摄入、补充白蛋白等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特利加压素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肾素、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腺素I_2(PGI_2)、血栓素A_2(TXA_2)水平和24 h尿蛋白、尿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LT、AST、TBil、SCr、BUN、CysC、肾素、NO、ET、TXA_2和尿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ALB、PGI_2水平和PTA、尿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特利加压素可以有效治疗重型肝炎合并2型肝肾综合征,改善肝肾功能指标,可能与有效调节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有关。
- 赵子龙康海燕张志耿惠杰王艳李健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特利加压素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血管活性物质
- 肝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免疫血清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不同炎症病变患者免疫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病变反复发作与免疫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肝穿病理证实为肝细胞型DILI的3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学炎症坏死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分析3组间免疫球蛋白G(IgG)、球蛋白(GLB)峰值、抗核抗体(ANA)水平及与炎症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各病变组又依据是否有反复发作分为反复发作组与非反复发作组,比较2组中不同炎症程度间IgG、GLB峰值及ANA水平差异。结果轻、中、重度组IgG及GLB峰值相互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G及GLB峰值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P均<0.05);轻、中、重度组ANA相互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发作组与非反复发作组间的轻、中度组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组Ig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发作组与非反复发作组间轻、中、重度组GLB峰值及A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血清中IgG、GLB峰值与肝组织炎症病变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变损伤程度及免疫状况;除重度组IgG峰值与反复发作具有相关性外,各免疫血清学指标水平与反复发作与否无关。
- 李健李小琴刘士甫关卫卫黄肖雨
-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免疫状态抗核抗体
- 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sAg及FibroScan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HBs Ag及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 Scan)的影响,评估医用臭氧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抗纤维化作用。方法将120例HBe 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采集患者静脉抗凝全血100 m L,在其中缓慢注入100 m L 30μg/m L医用臭氧,然后再回输到静脉),每周3次;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观察2组治疗4周、8周、12周时血清HBs Ag、HBe Ag定量及Fibro Scan的变化。结果 2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时血清HBs Ag、HBe Ag定量及Fibro Scan均逐渐下降(P均<0.05);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血清HBs Ag定量、HBe Ag定量与Fibro Scan之间呈正相关(r=0.764,0.779,P均<0.05)。结论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效果相当,其抗病毒、抗纤维化效果确切。
- 康海燕董江龙李健陈蕾叶立红王艳王晓静王晨雪
- 关键词:医用臭氧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HBEAG定量HBSAG定量FIBROSCAN
- 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单药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分为2组,单药治疗组5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组35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2组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Scan),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血清HBsAg定量逐渐下降,各治疗节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24,48周时FibroScan数值亦逐渐下降,各治疗节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血清HBsAg定量及FibroScan数值在各治疗节点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均能有效抗病毒及抗纤维化,2种治疗方法之间未见明显差别。
- 康海燕李铁牛曹雪改李健王晓静耿惠杰王建彬
- 关键词: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HBSAG定量FIBROSCAN
- 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研究
- 王建彬康海燕赵子龙李健黄肖雨王晓静耿惠杰王艳
- 动态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及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抗病毒、抗纤维化过程中的相关指标,评价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为不同慢乙肝患者个体化个体化治疗方供参考。先进性:1.HBsAg、HBeAg定量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有正...
- 关键词: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类似物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被引量:4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拉米夫定100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及96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HBV DNA水平和HBe Ag阳性情况。结果 2组治疗12,24,48及96周时血清ALT、AST、HBV DNA水平、HBe Ag阳性率及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96周时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恩替卡韦单药短期内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均具有明显疗效,但长期用药时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药治疗。
- 赵子龙康海燕张志耿惠杰陈勇良王建彬刘振中王艳许文进李健王晓静
-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乙肝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