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瑞杰
- 作品数:15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水泥充填对椎体溶骨型转移肿瘤控制作用的CT评价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评估骨水泥充填对椎体溶骨型转移肿瘤的局部控制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溶骨型转移患者且CT随访资料完整的132例268节椎体,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3d,3、6、12及≥18个月椎体内肿瘤破坏范围的变化,参照美国MDAnde^on(MDA)癌症中心骨转移瘤评估标准评价肿瘤控制情况,并比较不同骨水泥充填组间肿瘤控制率的差异。根据CT图像评价将靶椎破坏区骨水泥充填程度分为两组:完全充填组和骨水泥周围有残余破坏组。结果268节椎体成形均获成功,平均注人骨水泥0.7—8.5(3.9±1.5)ml/节。术后3、6、12及≥18个月靶椎体控制率分别为98.9%、95.1%、91.8%、85.2%,各时间点靶椎体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靶椎体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6、12及≥18个月各时间点完全充填组靶椎控制率高于残余破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癌+胃肠癌等患者68例135节术后3、6及12个月靶椎体控制率高于肝癌+肾癌17例36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充填对椎体溶骨型转移肿瘤具有控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 孙飞虎何仕诚朱海东方文杜瑞杰李书书郭金和邓钢秦永林朱光宇滕皋军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溶骨性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间隔长短对近期肝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评价TACE治疗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2次间隔长短不同对肝功能影响程度是否有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至少连续2次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根据TACE治疗间隔时间中位数分为A组(短间隔组间隔时间<61 d)和B组(长间隔组间隔时间≥61 d)。对比两组2次TACE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间隔时间第1、2次TACE间隔A组平均为(48.2±7.0)d(35~60 d),B组(75.5±9.5)d(61~93 d)。2次TACE术后6 d两组ALB、TBIL、ALT、AST、CP及白蛋白-胆红素分级法(ALBI)分级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TACE前A组ALB较首次TACE前平均下降1.8 g/L,A组ALB较B组平均低2.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4,P=0.046);第2次TACE前ALBI由1级降为2级的比例A组有11.4%、B组则无降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第2次TACE术后6 d A组ALB较B组平均低2.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ALBI由1级降为2级的比例A组有25.0%,B组为1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原发性肝癌两次TACE后6 d肝功能均呈一过性损伤,治疗间隔延长有助于第2次TACE前的肝功能恢复更好,并减少第2次TACE后肝功能ALBI等级降低的发生。
- 魏庭丰何仕诚朱海东方文杜瑞杰彭博刘琳琳郭金和邓钢朱光宇滕皋军
-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功能原发性肝癌
- CT多曲面重建在C臂引导经皮骶骨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术前行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曲面重建(MPR)技术建立模拟穿刺路径对C臂下行经皮骶椎成形术(PSP)术中实际入路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7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17例患者资料,17例患者术前均经过多排螺旋CT扫描并行MPR建立模拟穿刺入路,分别测量棘突旁开距离(AC)、椎弓根横向角(AOC)及腰骶角(AOB),并与术中实际测量值行配对t检验。所有病例均在C臂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入路进行操作,术后3 d内CT复查观察骨水泥分布及有无渗漏,术后7 d内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17例20节次椎体成形均获成功,所有椎体术前均建立模拟穿刺路径,术前模拟AC、AOC分别为(4.3±0.4) cm、30.5°±1.9°,与术中实际测量值(4.5±0.5) cm、30.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腰骶角AOC为37.1°±4.1°,与术中实际测量值2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T证实椎间盘渗漏2例,骶孔渗漏1例,无穿刺路径损伤或骨水泥渗漏引起的有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多曲面重建可模拟骶1椎体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路径,与实际针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可指导C臂透视下行骶骨成形术,提高实际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孙飞虎何仕诚王卫东朱海东方文杜瑞杰范晨
- 关键词:腰骶角C臂
- 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评价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的远期疗效及术后瘤体大小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肝血管瘤137例155个瘤体,采用碘化油与平阳霉素混合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CT评价瘤体大小并计算平均缩小率,比较1个月内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所有瘤体均栓塞成功。TAE后随访时间点6个月、6月~1年、1~3年、3~5年及5~12年CT测量瘤体平均缩小率分别为61. 6%、72. 2%、83. 9%、88. 3%及89. 9%,其中TAE后3年内3个随访点瘤体呈逐步缩小,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余随访点无显著性差异(P> 0. 05)。TAE后1周AST及ALT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但ALB、Tbil、Dbil、Bun、Cr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 0. 05); TAE后1个月AST及ALT较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 0. 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E治疗肝血管瘤安全、远期疗效显著;术后1年内瘤体进行性缩小,1~12年期间瘤体缩小趋于稳定。
- 李书书何仕诚方文朱海东郭金和朱光宇邓钢杜瑞杰
- 关键词:肝血管瘤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动脉栓塞术
- 椎体骨质破坏行同轴穿刺活检298例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椎弓根同轴活检术在椎体骨质破坏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胸腰骶段椎体骨质破坏共298例356节,影像学均提示为脊椎转移癌,其中239例(279节)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切除史,59例(77节)无原发肿瘤史。骨质破坏类型包括溶骨性258例,混合性40例。均采用C臂DSA透视监视下经患侧椎弓根入路,当骨穿针头端抵达椎体破坏区边缘时置入活检针多方向、多次切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356节椎体穿刺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出的组织量不足以行病理组织学诊断有32例(10.7%),明确病理诊断266例(89.3%),符合脊椎转移癌243例(91.4%)。有脊椎外原发肿瘤史23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208例(87.0%),化脓感染1例,结核2例,余28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无脊椎外原发肿瘤史59例,病理诊断包括转移癌35例(59.3%),浆细胞瘤12例(20.3%),侵袭性血管瘤2例(3.4%),结核3例(5.1%),化脓感染3例(5.1%),余4例未获取明确病理诊断。溶骨性病变破坏的诊断阳性率为91.5%(236/258),混合性破坏为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脊柱外肿瘤病史的转移癌检出率为87.0%(208/239),无肿瘤病史检出率为59.3%(3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同轴活检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对于溶骨型椎体骨破坏的病理检出率更高。
- 黄雨何仕诚杜瑞杰虞文辉朱海东方文郭金和邓钢
- 关键词:椎体病理学转移瘤
-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介入微创治疗现状被引量:6
- 2018年
- 脊柱转移肿瘤(spinal metastasis)是脊柱最常见的肿瘤,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椎体转移发病率逐年增长。表现为背部疼痛进行性加剧、病理性骨折、甚至脊髓受压截瘫。对脊柱转移肿瘤的治疗目标为缓解疼痛、稳定脊柱并尽可能控制局部肿瘤,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介入微创技术因创伤小、并发症少、疼痛缓解率高等优点已成为脊柱转移肿瘤的重要诊疗手段。本文针对目前介入微创技术在脊柱转移肿瘤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孙飞虎何仕诚杜瑞杰虞文辉
- 关键词:脊柱转移肿瘤经皮椎体成形术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合并硬膜外脊髓压迫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合并硬膜外脊髓压迫(MESCC)的临床疗效及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硬膜外脊髓压迫(ESCC)分级是否有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采用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MESCC患者共37例病例资料,其中双下肢瘫痪23例,总病变椎体39节。治疗前后定期评价视觉模拟评分(VAS)、双下肢瘫痪情况,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点的VAS值;同时应用MRI评估椎管内ESCC分级变化并计算术后局部病灶有效率,分析比较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局部病灶有效率。结果所有病变椎体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操作均获成功。骨水泥注入量(3.2±1.3)ml/节,125I粒子植入数(25.0±8.6)颗/节,放射剂量(15.0±5.1)mCi/节。术前VAS为8.5±0.8,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上的VAS分别为3.6±1.3、3.8±1.5、3.4±1.4、5.5±1.0及5.9±1.4,术后各随访点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个月及1年与术后5 d、1个月、3个月比较VA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个月VAS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随访3个月时,23例双下肢瘫痪患者中有22例恢复了自主行走和排尿功能;术后1、3、6个月及>1年MRI评价MESCC局部病灶有效率分别为89.7%、91.9%、90.6%、94.7%,各随访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MESCC近期疼痛缓解和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均显著;联合治疗后MRI显示脊髓周围瘤体缩小明显,可显著降低MESCC分级并保持较长时间稳定。
- 彭博何仕诚朱海东方文杜瑞杰魏庭丰郭金和邓钢朱光宇陈荔滕皋军
- 关键词:双下肢瘫痪局部病灶经皮椎体成形术脊髓压迫
- CT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治疗骨盆溶骨性转移肿瘤
- 2023年
-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经皮骨成形术(percutaneous osteoplasty,POP)治疗骨盆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21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应用CT引导下行POP治疗骨盆溶骨性转移瘤且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POP术后1周和1、3、6及12个月的临床疗效,并记录关节功能及止痛药物应用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骨盆肿瘤破坏范围的变化,评价肿瘤控制情况。根据随访12个月内局部病灶有无进展分为控制组与进展组,比较两组全身抗肿瘤治疗比例、病灶大小、骨水泥注入量以及骨水泥充填率。结果40例患者57处病灶POP操作均成功,骨水泥注入量为(4.56±2.25)mL/处。40例患者POP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00±0.85)、(2.05±0.96)、(2.08±0.94)、(2.18±0.84)分,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例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2.35±0.54)分,28例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2.43±0.79)分,术后1周与术后1、3、6和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3,P<0.01)。术后3、6和12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49%、85.19%、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控制组与进展组全身抗肿瘤治疗比例、病灶大小及骨水泥注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水泥充填率为(81.26±9.17)%比(68.40±1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引导下POP治疗骨盆转移瘤操作安全、疗效显著,骨水泥可较长时间控制局部病灶进展。
- 刘勇何仕诚朱海东方文杜瑞杰郭金和朱光宇陈荔滕皋军
- 关键词:骨盆转移瘤溶骨性经皮骨成形术CT引导
- 单纯DSA引导骶骨成形术治疗疼痛性骶1椎体病变
- 孙飞虎何仕诚朱海东方文杜瑞杰
- 肝脏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围术期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2)被引量:5
- 2022年
- 疼痛是肝脏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围术期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促进肝脏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围术期疼痛管理规范化,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围手术专委会和介入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组织撰写本共识,撰写成员由医疗、护理、麻醉和药学专家组成。本共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以现有证据为基础,结合我国临床实践,从介入治疗围术期疼痛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疼痛评估、药物镇痛、疼痛护理、镇痛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方面提供指导与推荐。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围手术专委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王晓燕贾中芝许秀芳杜瑞杰薛幼华肖书萍
- 关键词:肝脏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围术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