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206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气候
  • 5篇环流
  • 3篇边界层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区域气候
  • 2篇环流型
  • 2篇暴雨
  • 2篇城市
  • 2篇城市气候
  • 2篇城市热岛
  • 2篇大气边界层
  • 2篇大气环流
  • 2篇值模拟
  • 1篇地形
  • 1篇多官能
  • 1篇多官能度
  • 1篇旋流
  • 1篇乙烯基
  • 1篇乙烯基醚
  • 1篇雨带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6篇陈明
  • 8篇傅抱璞
  • 4篇于强
  • 2篇符淙斌
  • 2篇彭乃志
  • 2篇郑维忠
  • 1篇赵鸣
  • 1篇袁长胜
  • 1篇季劲均
  • 1篇洪钟祥
  • 1篇葛海雄
  • 1篇苏炳凯
  • 1篇李志炜
  • 1篇魏和林
  • 1篇陈延峰
  • 1篇张鉴

传媒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大气科学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气象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6
  • 6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沙漠化对内蒙地区水热通量及降水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RAMS模式被应用于内蒙半干旱草原地区地气系统水热通量交换及水循环过程研究。本文通过敏感性试验,模拟了在半沙漠化和土壤水含量变化的情况下内蒙地区地气通量交换的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半沙漠化条件下,地表感热通量大大增加,潜热减少,表面温度日振幅增大。对降水影响的分析证实,沙漠化对短期的由明显大尺度天气系统引发的降水影响与其长期的气候意义上的降水影响显著不同。对短期的天气系统引发的降水过程而言,沙漠化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降水机制的触发。从而使局地降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土壤体积含水量对降水的响应也较为敏感。
陈明季劲均R.W.A.Hutjes
关键词:沙漠化降水数值模拟
盆地环流型及冷湖的形成和消散的数值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原始方程数值模式,模拟三维盆地中的环流,重点讨论在热力强迫环流型的转变过程中能量场和动量场的配置情况及环流演变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夜间地面强烈的辐射冷却过程引起盆地各坡面冷迳流的发展,盆地中成为冷空气湖,逆温层结建立。日出后对流边界层从大气低层向上发展,逆温从底部随之消蚀,仅在上层存在一夜间逆温残余,即所谓稳定核,上坡风在对流边界层发展,而稳定核内仍维持夜间下坡风环流。盆地内的补偿下沉气流提供了有效的热传播机制,地形热强迫引起的短波长重力内波活跃,亦为热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随着加热程度增加,对流边界层进一步发展,逆温最终完全消蚀。盆地环流型的转换过程结束,环流从夜间型转为白天型。下午时地形热强迫程度最强,盆地成为热源中心和辐合下沉中心,上坡风沿各坡面发展。日落时分表面感热输送反向,底层稳定层结开始建立,从白天环流型向夜间环流型的转变过程开始。冷迳流首先在近地层形成,盆地中冷湖形成,逆温层结迅速建立。大气低层为下坡冷迳流,其上为白天的上坡风残余,其间为一风速低值区,对应上下坡风间过度层,此层高度即逆温顶所在高度。风温场的配置相当好。
陈明傅抱璞
关键词:盆地环流型稳定核消散
太行山东坡焚风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1995年
根据太行山区多年的气候统计资料,分析了太行山区焚风的气候特征,并利用数值模式模拟了地形的热力强迫效应和动力影响机制对焚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模拟结果清楚地再现了太行山焚风的气候特征,并揭示出焚风的决定性影响因子及下垫面热力强迫过程的修正作用,指出太行山东坡陡峭的阶梯状下沉地形强迫引起的过山气流,从次临界向超临界状态转换是焚风形成的根本原因。下垫面加热过程削弱了焚风的强度。
陈明傅抱璞
关键词:焚风热力强迫数值模拟
山地中尺度环流中的大气边界层湍流摩擦效应被引量:4
1996年
建立了一个三维原始方程数值模式,模拟在光滑下边界和无滑脱下边界两种情况下,山区中尺度环流的演变过程,指出在弱层结条件下,边界层湍流摩擦效应有利于流场的分离和涡旋偶极子环流的发展;在强层结条件下,表面摩擦效应削弱了分离气流和涡旋性环流的强度,但使其范围扩大。边界层湍流摩擦效应引起的分离流场和尾流区环流与非粘性动力过程引起的流场分离现象,虽然从其表现形式上看完全相同,但是其形成则是由完全不同的物理机制所控制。边界层湍流摩擦效应在上述两种分离流场的演变过程中表现出完全相反的作用。地转科氏力的调整作用在山地背风坡上促进了气旋性辐合环流的发展,而抑制了反气旋性环流的发展。
陈明傅抱璞郑维忠
关键词:中尺度大气环流湍流边界层
我国地形与暴雨的若干气候统计分析被引量:26
1995年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地形特征的暴雨分析后,得出了地形对暴雨影响的若干气候统计特征。
彭乃志傅抱璞于强陈明
关键词:地形暴雨气候统计
区域和全球模式的嵌套技术及其长期积分试验被引量:16
2000年
将区域模式嵌入澳大利亚CSIRO (CommonwealthSci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Or ganization)的全球模式中 ,并将其应用于区域模式的长期气候积分试验。模拟结果表明 ,当区域与全球模式嵌套时 ,边界吸收问题十分重要 ,由区域模式得到的高分辨率大尺度环流形式在边界上必须与全球模式提供的强迫一致 ,同时区域模式必须给出基于模式内部物理过程产生的高分辨信息。因此 ,在嵌套过程中 ,必须仔细考虑缓冲区的设置 ,使大尺度强迫与中尺度特征充分混合 ,既保持区域模式内外的一致性 ,又使区域内部中尺度强迫物理过程得到充分发展。将区域模式与澳大利亚CSIRO的 9层 2 1波三角形截断谱模式嵌套后 ,完成了连续 3年的区域气候模式积分。模拟结果表明 ,由于区域模式较好地刻划了区域尺度的地形、下垫面和海岸线分布等的细节特征 ,模拟的区域气候特征比全球模式有较大的改进 ,尤其是对季风降水的模拟 ,区域模式明显改进了全球模式的模拟结果。
陈明符淙斌
关键词:区域气候气候特征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演变的模拟被引量:53
1998年
本文给出了应用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演变过程模拟的主要结果。模拟试验分别对正常季风年(1979)和湿季风年(1991)(均由观测场驱动)以及连续3年(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驱动)的夏季降水场进行,并同观测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基本上能抓住夏季雨带的主要位置和它的演变特征,与实况相比明显优于全球模式的结果。但模拟的雨带具体位置并不总是与观测值十分吻合,有些旬(或候)差别比较大,模拟的降水量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最大仅040左右。以上结果表明,为正确模拟东亚季风雨带的演变还需要对决定区域气候的主要物理过程在参数化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
符淙斌魏和林陈明苏炳凯赵鸣郑维忠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季风雨带
一种新型多官能度乙烯基醚树脂的制备及在光刻负胶中的应用
2010年
以苯乙烯,2-异氰酸甲基丙烯酸酯(IEMA),以及乙二醇单乙烯基醚(EGME)等为原料,分两步合成了一种主链为聚苯乙烯结构的多乙烯基醚(VEs)树脂(PSIM-VE).通过测定该树脂的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及核磁碳谱,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式.测定了该树脂的紫外透光性,并且研究了基于该树脂的紫外光刻负胶以甲苯及四氢呋喃为溶剂时的成膜性及紫外光固化性能.通过接触式光刻工艺,在光刻胶膜层上得到了4μm周期的光栅结构.
陈明张鉴李志炜葛海雄袁长胜陈延峰
关键词:乙烯基醚自由基共聚合紫外光固化
辐射日总量的最热坡度解析模式及其全球分布规律被引量:7
1994年
本文给出了南北向坡面最热坡度的解析模式。(1)在北半球(下同),冬半年南坡存在最热坡度,且随纬度升高而增大,接近极夜时趋于90°。(2)夏半年,存在两个临界纬度当时,南坡有最热坡度;当或时,北坡出现最热坡度。给出了和的解析式,证明分别是全球水平面上日辐射量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在的纬度,它们仅依赖于赤纬。(3)最热坡度所在坡面获得的日辐射量,冬半年低纬大于高纬;夏半年低纬北坡随纬度递增,南坡时等于处水平面上日辐射量,极昼区内,北坡等于极点水平面的日辐射量。
于强傅抱璞彭乃志陈明
关键词:天文辐射
山地背风涡旋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原始方程数值模式,模拟山地背风坡的环流系统。模拟结果表明,在较强层结条件下,山地背风坡上地形性中尺度斜压性大大加强,引起背风坡上的反向环流和涡旋偶极子,非粘性动力强迫效应是流场分离的重要机制。在弱层结条件下,非线性山地波动发展,气流在抬升越山的过程中,受地形强迫作用从次临界流状态进入超临界状态,并在山地背风坡上形成风速高值中心。模拟结果表明,在小Fr数条件下,既使地形Rossby数Ro》1,柯氏力作用仍不容忽视。在各种外强迫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山地背风坡成为明显的气旋性辐合区,中尺度背风涡得以迅速发展。
陈明傅抱璞郑维忠
关键词:涡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