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谌婳

作品数:9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生态设计
  • 2篇塌陷区
  • 2篇高潜水位
  • 2篇采煤
  • 2篇采煤塌陷
  • 2篇采煤塌陷区
  • 1篇刀耕火种
  • 1篇信息挖掘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效应
  • 1篇示范区
  • 1篇塌陷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农田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作者

  • 9篇廖谌婳
  • 5篇封志明
  • 4篇张景华
  • 3篇李鹏
  • 2篇吴克宁
  • 2篇李鹏
  • 1篇刘晓娜
  • 1篇王金满
  • 1篇刘园秋
  • 1篇汤怀志
  • 1篇邹一旻
  • 1篇靳取货

传媒

  • 2篇资源与产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平原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科学治理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合理组织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修复矿区受损农田以及加强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必要,不仅能给矿区带来巨大生态社会效益,也为矿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证。对采煤塌陷区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
廖谌婳
关键词:生态设计
文献传递
寒地黑土区基本农田建设模式探讨——以海伦市基本农田示范区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基本农田建设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寒地黑土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该区域土壤肥沃,土地生产潜力巨大,但寒地、冻土等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该区在农业发展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影响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需要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海伦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为例,探讨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模式,把示范区建设和当地一般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对比,结合区域特点,提出防治冻害、控制返浆、保育黑土等寒地黑土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调控措施,以为该区域的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借鉴。
靳取货吴克宁王金满汤怀志刘园秋邹一旻廖谌婳
关键词:基本农田
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与国别对比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土地利用程度三个方面,对中老缅泰交界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橡胶园、茶园为增幅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轮歇农地、建设用地、长期性农地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有林地、灌木林、草地、水域有所减少。2有林地、灌木林之间的转移及其与长期农地、轮歇农地、橡胶园之间的转移,决定着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本质上受到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人口迁移、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3橡胶园和茶园的时空变化基本表现为面积净值增加,空间位置交换变化非常小。长期农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存在较大幅度的空间位置转变;水域、轮歇农地变化以空间位置交换为主。草地、灌木林、有林地、建设用地交换变化和净变化比例相当。4 1990—2010年,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有所增加,其中,泰国境内土地利用程度最高,老挝和缅甸境内的土地利用程度最低。2000年后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增幅明显加大。其中,中国和缅甸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后期增幅减小,泰国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后期增幅变大,老挝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实现了由前期减少到后期增加的转变。
廖谌婳封志明李鹏张景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
平原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以徐州潘安塌陷片区为例
科学治理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合理组织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修复矿区受损农田以及加强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必要,不仅能给矿区带来巨大生态社会效益,也为矿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证。对采煤塌陷区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
廖谌婳
关键词:生态设计
老挝北部刀耕火种农业变化及植被恢复效应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3S”技术研究了老挝北部1990—2011年刀耕火种农业时空变化的总体特征及其不同阶段土地利用变化、刀耕火种农业土地利用强度(利用频率、轮歇周期)及其对休耕期次生林自然恢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0—2011年,刀耕火种农业总体上呈增加趋势,由15.38万hm^2增加到了23.84万hm^2,增幅为54.98%;刀耕火种农业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波乔省南部和琅勃拉邦省,减少主要发生在丰沙里省。②刀耕火种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1500m、坡度10°-30°的地区,增加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度500~800m、300~500m和800~1000m的地区,以及坡度10°-20°和20°-30°的地区。刀耕火种农业的地类转变方向主要是有林地,转入和转出率均高达80%。③2000-2011年,老挝北部刀耕火种农业的利用频率约为2~3次,时间间隔1—7年不等;轮歇周期有所缩短,变化幅度不大。④老挝北部刀耕火种农业的休耕期次生林自然恢复状况与轮歇周期关系显著,二者相关系数为0.9698。当轮歇周期长达10年时,次生林能够恢复到该区域有林地NDVI的平均水平。
廖谌婳封志明李鹏张景华
关键词:植被恢复
缅老泰交界地区刀耕火种农业的时空变化格局被引量:6
2014年
刀耕火种农业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刀耕火种农业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理解东南亚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农民生活方式变化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有重要作用。以缅老泰交界地区为研究区,运用遥感手段提取1996年、2000年、2003年和2011年四个时期刀耕火种农业的空间分布信息,并运用GeoDA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刀耕火种农业的时空变化格局、刀耕火种农业面积和破碎化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对不同国家境内时空变化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缅老泰交界地区刀耕火种农业面积经历了一个小幅增加—小幅减少—大幅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上净增加;其中,泰国清莱府分布最多,老挝波乔省增幅最大,缅甸大其力县净减少。2缅老泰交界区刀耕火种农业斑块面积、破碎化程度空间分布均具有正相关性,刀耕火种农业面积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上有所提高,而破碎化程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上略有降低。3轮歇周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是不同国家境内刀耕火种农业空间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廖谌婳封志明李鹏刘晓娜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西双版纳橡胶林面积遥感监测和时空变化被引量:36
2014年
旨在利用遥感手段监测橡胶林种植面积,探讨橡胶林的林龄划分方法,揭示橡胶林时空格局变化规律,为认识橡胶林的林龄结构、空间扩展模式和理解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基础。该文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的生长过程,并提出了基于橡胶林从种植到生长过程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变化,判断橡胶林的林龄阶段的方法。并进一步从种植面积、空间分布、林龄结构、地类转变关系4个方面,探讨了西双版纳地区1990-2014年橡胶林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西双版纳橡胶林按年龄阶段可划分为橡胶幼林(0~5 a)、橡胶成林(>5~13 a)、橡胶老林(>13 a);1990-2014年,橡胶林种植面积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橡胶林的林龄结构有所变化。1990年橡胶林空间分布从中心到外围为老林-幼林/成林,2000年变为老林-成林-幼林,2010年和2014年为幼林-老林-成林且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橡胶林种植面积和种植密度远远低于非自然保护区。橡胶林扩张以侵占天然林为代价,热带季雨林是受橡胶林扩张干扰最强烈的天然林。该研究以2月下旬-4月中旬为提取橡胶林的时间窗口,利用逐旬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土壤湿度指数、近红外反射率变化特征提取橡胶林空间分布信息效果较好。此外,基于NDVI阈值的橡胶林林龄阶段判别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廖谌婳李鹏封志明张景华
关键词:遥感橡胶林
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中南半岛森林覆被是热带地区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遥感监测与制图、时空变化格局、影响因素和生态环境效应4个方面,系统总结和评述了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①中南半岛森林覆被遥感监测数据源由光学遥感逐渐转向雷达遥感,监测方法向采用多分类器和多源信息转变,监测对象主要是天然森林覆被,人工林监测仍面临多重困难;②1980-2010年期间,中南半岛不同地区森林覆被变化时空差异明显,其中,在1990年前森林覆被面积为净增加,之后净减少;在空间上,泰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森林面积在1990年后均持续减少,只有越南呈增长趋势;③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主要为经济林扩张、刀耕火种农业、道路建设和商业采伐,间接驱动因素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主要表现为森林数量变化、森林退化和森林再生/恢复等方面,其程度与干扰方式、强度、频率直接相关;④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水分效应、大气环境效应、土壤效应和生物效应4方面。
廖谌婳封志明李鹏张景华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
矿区农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以徐州市潘安采煤塌陷区为例"被引量:8
2012年
以徐州市潘安采煤塌陷区为例,探讨了矿区农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在确定研究区主要用地类型的基础上,建立农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和单一类型用地的综合分值,然后分别对各单一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度作出评价,并通过ArcGIS9.3技术平台,对各单一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度图层加权叠加,最终得到综合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运用该评价方法能较为清晰地反映项目区农田景观生态适宜度的空间分布,为优化矿区农田景观格局提供依据。
廖谌婳吴克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