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
- 作品数:14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攀钢集团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力衰竭采用去乙酰毛花苷并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整体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评价急性心力衰竭采用去乙酰毛花苷并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整体疗效。方法:将我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纳入研究。在常规利尿、吸氧、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并比较治疗48 h后的疗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s-CRP、Hcy水平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采用去乙酰毛花苷并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整体疗效明显,可提高心脏功能。
- 刘健肖霞
-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去乙酰毛花苷重组人脑利钠肽
- 肠道微生态调整对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调整对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肠道菌群菌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4月1日-2020年6月30日随机筛选某院ICU患者中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重病例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予以调整干预肠道微生态的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菌落水平、凝血功能、TLR/MyD88/NF-κB-p65信号通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双歧杆菌菌落数(12.14±0.75)lgCFU、乳酸杆菌菌落数(11.30±1.96)lgCFU、肠球菌菌落数(11.64±0.57)lgCFU高于对照组,酵母菌菌落数(3.17±0.10)lgCFU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PV(9.87±0.56)fI、PT(14.17±1.52)s高于对照组,PLT(178.26±73.62)109/L、FIB(2.68±0.25)g/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LR2(6.87±0.34)ng/L、TLR4(5.05±0.38)ng/L、MyD88(5.87±0.53)ng/L、NF-κB-p65(7.13±0.52)ng/L、P-NF-κB-p65(7.41±0.82)ng/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低于对照组29.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调整可有效调节危重症患者肠道菌群菌落,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高,在ICU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吴艳王方刘健梁华赵芳曹红军汪光蓉
- 关键词:危重症
- 阿司匹林、厄贝沙坦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使用阿司匹林、厄贝沙坦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为两组患者均使用厄贝沙坦和单硝酸异山梨酯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MT)、全血血小板的聚集率(PAG)、全血血管内皮素—1(ET-1)及全血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全血ET-1的水平及全血PAG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IMT小于对照组患者,其全血NO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阿司匹林、厄贝沙坦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其血压,减轻其血管损伤的程度。
- 刘健唐静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阿司匹林厄贝沙坦
- 血栓切除术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血栓切除术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法和传统PCI治疗法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library、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16项试验共14200例患者。结果表明,在整体病死率上两种治疗方法未见统计学差异(RR=0.84,95%CI0.70~1.00),在心肌梗死复发率方面也未见统计学差异(RR=0.93,95%CI0.73~1.17),但血栓切除术辅助PCI增加休克发生的风险(RR=1.87,95%CI1.21-2.87)。结论与传统PCI治疗相比,血栓切除术辅助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能增加休克发生概率,不建议作为常规的治疗措施。受样本量及质量限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s进一步验证。
- 刘健肖霞郑月元王继成唐静
-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切除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META分析
- 心电图复极参数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分析心电图复极参数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及其与病人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2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因胸闷、胸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8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入院24 h内均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胸导联与肢体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电图复极相关参数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胸导联QT间期、T波时间及肢体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01)。胸导联与肢体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大于各指标单一诊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4.15%、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80.00%,与常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胸导联与肢体导联QTc间期、QT间期、T波时间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P<0.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电图复极时间明显延长,心电图复极参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与病人心功能关系密切,有助于临床综合评估病情。
- 刘健肖霞唐静王继成郑月元
- 关键词:心电图QTC间期QT间期心功能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
- 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37例,女5例,年龄60~87岁,平均73岁,糖尿病病程2~23年,平均8.5年。42例在腔隙性脑梗死前全有糖尿病史,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按WHO标准(199...
- 杨国林林伟王继成刘健
- 文献传递
- 益气温阳利水方对老年阳气亏虚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研究益气温阳利水方对老年阳气亏虚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温阳利水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主证分级量化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乏力,面肢浮肿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核因子κB(NF-κB)、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E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NF-κB、NT-proBNP、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温阳利水方治疗老年阳气亏虚证慢性充血性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运动耐量。
- 王方刘健梁华赵芳曹红军
-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炎症因子运动耐量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临床收治的78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抗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美西律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字2=9.9873,P=0.0016);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7.4769,P=0.0062)。结论 采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刘健
- 关键词:胺碘酮盐酸美西律片
- 依那普利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浆脑利钠肽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浆脑利钠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环磷腺苷葡胺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以临床疗效、心功能、活动能力、血浆脑利钠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安全性作为考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明显上调,脑利钠肽含量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脑利钠肽含量和提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
- 刘健肖霞郑月元王继成唐静
- 关键词:依那普利环磷腺苷葡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为了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实际效果,以便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临床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78例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为常规抗冠心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美西律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整体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整体总有效率,治疗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9.9873,P=0.0016);(2)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4769,P=0.0062)。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刘健
- 关键词:胺碘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