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炜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油茶
  • 3篇植物
  • 2篇演替
  • 2篇植物多样性
  • 2篇土壤
  • 2篇群落
  • 2篇群落演替
  • 2篇大山
  • 1篇低温胁迫
  • 1篇新梢
  • 1篇新梢生长
  • 1篇新梢生长量
  • 1篇形态学性状
  • 1篇性状
  • 1篇演替阶段
  • 1篇叶表皮
  • 1篇叶表皮微形态
  • 1篇叶形
  • 1篇叶形态
  • 1篇油茶果

机构

  • 9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安徽省林业科...

作者

  • 9篇吴炜
  • 3篇曹志华
  • 3篇束庆龙
  • 3篇胡娟娟
  • 2篇文佳
  • 2篇段文军
  • 2篇张诚诚
  • 2篇谷凤
  • 2篇刘桂华
  • 1篇万云
  • 1篇余立华
  • 1篇傅玉兰
  • 1篇徐小牛
  • 1篇李春霞
  • 1篇汪玲
  • 1篇赵阳
  • 1篇周敏
  • 1篇胡婧楠
  • 1篇王雷宏
  • 1篇赵德斌

传媒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普通油茶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对其北缘不同生境的响应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食用油料树种,性喜光、喜温暖湿润,要求年均气温在14~22℃之间,年降雨量在800 mm以上,对土壤要求不严。近年来,中国...
吴炜
关键词:油茶新梢生长量生理生化
文献传递
不同树龄油茶枝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以大别山1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1.)为研究对象,分析了7个不同树龄植株枝条和叶片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冬季,随着树龄增加,油茶叶片束缚水自由水质量比、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叶木质素质量分数均呈先上升后略降低的趋势。其中叶片束缚水自由水质量比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在50年生油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91和1281.4μg/g;枝、叶苯—醇抽提物质量分数随树龄增长均降低,叶片综纤维素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枝、叶纤维素以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树龄呈正相关。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树龄的增加,油茶体内束缚水自由水质量比、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等相关指标值多呈上升趋势(但多数100年生衰老植株指标略下降),从而有助于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因此,今后在生产实践中应加强对抗逆性较弱的幼年油茶(2、3、5年生)植株的养护管理,调节其生长环境,避免逆境伤害。
文佳张诚诚胡娟娟段文军曹志华吴炜束庆龙
关键词:油茶树龄游离脯氨酸
一种防治香樟黄化病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香樟黄化病的方法,通过感染,基料收集,释放和施用等步骤,使用日本龟蜡蚧感染柿树枝条,增加柿树中单宁物质的含量,通过向患病香樟根系土壤施用腐熟的柿树枝条来改善土壤环境,达到防治香樟黄化病的目的。本发明相...
刘桂华吴炜张洁余立华李春霞周敏
文献传递
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
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对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群落结构及其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区的次生群落可以划分为三个演替阶段,沿着演替进展的顺序分别为灌丛群落、马尾松纯林和马...
吴炜
关键词:群落演替群落结构土壤性质
文献传递
皖北地区常见植物叶表皮微形态鉴定技术在命案中应用研究
谷凤郑根贤徐小牛宫荣彬王雷宏何贵琴赵闳绯吴炜赵阳张弛
该项目以我省皖北地区常见植物为对象,分析和总结了120多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征,重点放在叶表皮细胞形态,细胞镶嵌排列方式,气孔,气孔器类型以及细胞附属物的腺体、腺毛等识别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库图片重要识别点进行标...
关键词:
关键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数据库
低温胁迫对油茶苗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以大别山1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1.)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在25、10、0和-10℃处理下,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油茶幼苗叶片MDA含量和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逐渐增大。25℃处理下,随处理天数延长,油茶幼苗叶片MDA、可溶性糖含量及CAT、POD活性均无明显变化;10℃和0℃处理4 d后,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与25℃处理下相比分别增加了85.81%、180.43%和32%、92%,随处理天数延长,CAT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分别降低了33%和40%,POD活性则分别降低14%和47%;-10℃处理下,随处理天数延长,油茶幼苗叶片MDA含量急剧增加,增幅达319.47%,可溶性糖含量则先增加后停止增长,增幅为47%,而CAT和POD活性不断下降,降幅分别为90%和71%。遭受10~0℃范围内的低温胁迫处理,油茶幼苗尚能形成低温适应机制,以抵御低温对苗木带来的伤害;而遭受-10℃及以下低温处理时,油茶幼苗机体代谢机能则几乎失去平衡。
文佳张诚诚曹志华吴炜胡娟娟束庆龙
关键词:低温胁迫保护酶可溶性糖
油茶果实形态学性状、生理特性与炭疽病的关系
2015年
于油茶炭疽病发生盛期,在没有进行任何防治的油茶纯林中,选取每个果实类型的植株20棵,在每样株树冠外围中上部,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分别抽查果实25个,统计病果数,计算其发病率,并采集每样株未感病的果实30个,测定其形态学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油茶果实形态学性状和生理特性与炭疽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发病率与果实颜色和p H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56和0.0170),与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70),与花青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负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64和-0.6466).(2)果实颜色、相对电导率、PAL活性、p H和花青素含量对发病率的贡献值较大,对发病率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821、0.9730、0.4181、0.3670和0.0584.油茶抗病性较稳定的果实形态学特征是:较大(果径为34.44-40.52 mm)的紫红球、栗红球和纯青球;果皮生理特性是:较小的相对电导率和p H,较高的PAL活性和花青素含量.
沈雅飞段文军曹志华胡娟娟吴炜汪玲束庆龙
关键词:油茶果实炭疽病形态学性状生理特性通径分析
美国山核桃组培中材料灭菌的研究被引量:23
2004年
采用不同的灭菌措施,包括不同的灭菌剂、浓度和处理顺序,对美国山核桃带芽茎段进行灭菌处理,研究其污染率和污染速率的变化,寻找建立无菌培养系最适宜的方法。结果表明,外植体材料最适宜的灭菌处理方法为:先将外植体在70%酒精中浸30s,再将其用0.2%升汞液(加数滴吐温80)浸15min,无菌水冲洗10次,最后接种。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活性炭,且前期暗培养是提高材料无菌率的有利保障。另外,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100mg·L-1可明显提高材料的无菌率。
傅玉兰谷凤吴炜
关键词:美国山核桃污染率
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按森林进展演替方向从次生灌丛到马尾松阔叶落叶混交林,将该地区森林群落划分为3个演替阶段,即次生灌丛(Ⅰ)、马尾松纯林(Ⅱ)和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Ⅲ)。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对枞阳大山3个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特征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地群落共出现植物42种(包括乔、灌、草),分属23科38属。②群落从次生灌丛到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演替趋势明显。从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来看,乔木层3个演替阶段差异显著,灌木层部分差异显著,草本层差异不大。从均匀度指数来看,乔木层马尾松纯林阶段与针阔混交林阶段差异极显著,灌木和草本层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枞阳大山天然次生林处于以常绿树种为主的马尾松林向以落叶树种为主的化香+枫香+麻栎+马尾松混交林群系演替阶段,处于相对稳定的进展演替状态。
吴炜刘桂华万云胡婧楠赵德斌
关键词:群落演替植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