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波

作品数:25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性
  • 8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7篇缺血
  • 7篇出血
  • 6篇缺血性脑卒中
  • 5篇蛛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网膜
  • 5篇下腔出血
  • 5篇膜下
  • 5篇急性
  • 4篇疗效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帕金森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梗

机构

  • 24篇巴中市中心医...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成都市第七人...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24篇李波
  • 16篇徐世成
  • 13篇汪毅宏
  • 6篇徐大雄
  • 3篇杨明正
  • 2篇刘鸣
  • 2篇周敏
  • 2篇李智生
  • 2篇苟伟
  • 1篇周东
  • 1篇孙红斌
  • 1篇胡冰凌
  • 1篇周勇
  • 1篇何强华
  • 1篇王莉
  • 1篇王莉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医学信息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内科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2
  • 10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7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79例经头颅CT和/或腰穿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发生再出血40例,脑积水62例,脑血管痉挛3例,低钠血症41例,肺部感染14例,脑梗死16例,癫痫6例,应激性溃疡3例,深静脉血栓2例,精神分裂症2例,尿路感染2例。结论再出血、脑积水、低钠血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在临床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清醒的认识。
李波徐世成杨明正汪毅宏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
126例青年人脑卒中病因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卒中的病因,提高预防脑卒中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14~45岁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结果:青年人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栓塞,青年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畸形与动脉瘤。结论:探讨青年人脑卒中的病因,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青年人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徐世成刘鸣徐大雄李波汪毅宏
关键词:青年人脑卒中病因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再出血的影响。方法诊断成立后即行脑脊液置换术隔日1次,共置换3~5次,每次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5~10mL,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缓慢置换,间隔5min重复操作2次,最后一次加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结果进行脑脊液置换组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未进行脑脊液置换组,而好转率显著低于未进行脑脊液置换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脊液置换次数之间再出血发生率与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进行动脉瘤修复的SAH行脑脊液置换术致再出血风险率增高。
李波徐世成汪毅宏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
TT3、TT4、Hcy、Cys C预测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的价值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预测脑小血管病认知损害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29例,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CSVD-VCI)分为障碍组(n=45)和无障碍组(n=84),比较2组基线资料、入院时、3个月后TT3、TT4、Hcy、Cys C、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应用Pearson及偏相关性分析TT3、Hcy、Cys C与MMSE评分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TT3、Hcy、Cys C及联合预测CSVD-VCI价值。结果障碍组高血压、脑白质高信号、静息性脑梗死、脑微出血患者占比高于无障碍组(P<0.05);障碍组入院时、3个月后TT3、MMSE评分低于无障碍组,Hcy、Cys C高于无障碍组(P<0.05);入院时、3个月后TT3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Hcy、Cys C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控制了高血压、脑白质高信号、静息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后,入院时、3个月后TT3、Hcy、Cys C均与MMSE评分相关(P<0.05);3个月后各指标及联合的AUC大于入院时各指标及联合对应的AUC。结论TT3、Hcy、Cys C与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认知损害的有效方案,为临床防治CSVD-VCI提供参考。
彭湘芮李波赵安容张磊李智生
关键词: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帕金森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状况相关性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巴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n=38)与认知正常组(n=40),另选取同期在体检科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Hcy、UA水平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分析帕金森患者Hcy、UA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患者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U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认知障碍组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正常组患者的Hcy水平低于认知障碍组,UA水平及MMSE评分高于认知障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患者的MMSE评分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289,P<0.05),与UA水平呈正相关(r=0.269,P<0.05)。结论帕金森患者的Hcy水平明显升高,UA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二者与帕金森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有较强的相关性。早期加强帕金森患者Hcy及UA水平的检测,可在诊断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波徐世成赵安容
关键词:帕金森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
恶性肿瘤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AIS可能的病因。方法:通过病案系统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7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4例AIS伴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以454例AIS不伴恶性肿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恶性肿瘤相关AIS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19);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病(P=0.033)和高血脂症(P=0.002)的患病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P=0.006)的中位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时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P<0.001)和30 d mRS(30-day 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P<0.001)高于对照组;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观察组不明原因型构成最多(62.5%),其余各型分布较为均匀,对照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多(61.7%)、小动脉闭塞型次之(28.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OR=1.504)、入院时NIHSS评分(OR=1.597)和不明原因型脑卒中(OR=26.762)是恶性肿瘤相关AI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脂血症(OR=0.210)是其保护因素。结论:D-二聚体、入院时NIHSS评分和不明原因型脑卒中是恶性肿瘤相关AI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脂血症则是其保护因素。
张磊李波李智生赵安容周勇彭湘芮崔利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LOGISTIC回归模型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nnexin A2、miR⁃9⁃5p表达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微小RNA⁃9⁃5p(miR⁃9⁃5p)表达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170例作为研究组,健康体检志愿者17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实验室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血清Annexin A2、miR⁃9⁃5p表达,对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进行测定,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轻度ACI亚组39例、中度ACI亚组56例和重度ACI亚组75例。分析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血清Annexin A2、miR⁃9⁃5p表达及二者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NIHSS评分的相关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清Annexin A2、miR⁃9⁃5p表达对重度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nnexin A2水平均明显升高(t/P=11.636/<0.001、12.198/<0.001、45.099/<0.001、58.651/<0.001),而miR⁃9⁃5p表达明显降低(t/P=34.044/<0.001);轻度ACI亚组、中度ACI亚组、重度ACI亚组血清Annexin A2水平、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NIHSS评分依次升高(F/P=81.628/<0.001、16.766/<0.001、14.000/<0.001),miR⁃9⁃5p表达依次降低(F/P=17.951/<0.001);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ACI患者血清Annexin A2与miR⁃9⁃5p表达呈负相关(r/P=-0.859/<0.001),血清Annexin A2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NIHSS评分呈正相关(r/P=0.814/<0.001、0.649/<0.001),血清miR⁃9⁃5p表达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NIHSS评分呈负相关(r/P=-0.737/<0.001、-0.564/<0.001);血清Annexin A2高水平、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高是ACI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1.716(1.201~2.452)、1.924(1.384~2.674)],血
李波徐世成赵安容李垚张磊
关键词:病情严重程度
基于Relief特征选择算法的癌症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Relief特征选择算法,探讨癌症患者缺血性脑卒中(cancer-associated ischemic stroke,CAIS)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巴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治的1 2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AIS发病前有无非神经系统活动性癌症分为癌症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组(CAIS组)和非癌症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组(NCAIS组),运用Relief特征选择算法对全部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每一个特征(危险因素)的权重,并对权重进行排序。结果:相对于NCAIS人群,按权重系数排序后有15个危险因素与CAIS发病有关,权重系数大于0.1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脑卒中疾病史、饮酒和高血脂症,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有血尿素氮、血尿酸、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性别、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年龄、血肌酐是CAIS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史、房颤史在区分NCAIS及CAIS人群时的权重值为负值。结论:利用数据挖掘Relief特征选择算法可以挖掘CAIS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脑卒中疾病史、饮酒和高血脂症。
赵安容徐世成崔利君李垚李波王莉
关键词:癌症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治疗方案为血管内介入治疗,评定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42例患者术后头颅CT复查结果显示,血管再通率达76.2%(32/42);治疗后NIHSS评分同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症状性脑出血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连续治疗1个月后进行MRI复查,结果显示脑梗死范围减小明显。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行良好改善,切实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血管再通具有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徐世成李波汪毅宏赵安容李强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癫痫发作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AIS后癫痫发作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初次癫痫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发作形式、病灶位置等情况;并选取同期80例AIS后未出现癫痫发作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TOAST亚型、病灶特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基础病史、合并症、不良嗜好等],分析造成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AIS后癫痫发作患者中,以迟发性癫痫发作多见(占62.50%),最常见的发作类型是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71.25%),发作次数多为单次发作(68.25%),病灶多累及皮质、多脑叶。80例患者首次癫痫发作时间、病灶部位在不同发作类型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出血转化、不良嗜好、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OAST亚型、病灶部位、病灶范围、病灶大小、受累动脉系统、NHISS评分和肺部感染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AST亚型、病灶部位(皮质)、病灶范围(多脑叶)、病灶大小(>5 cm2)、受累动脉系统(颈动脉循环)、NHISS评分(>20分)是诱发AIS后癫痫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IS后癫痫发作以迟发性、单次、皮质部位、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为主要表现,而TOAST亚型、病灶部位、病灶范围、病灶大小、受累动脉系统、NHISS评分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李岚欣李波苟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癫痫发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