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文军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外交
  • 1篇贷款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宣传鼓动
  • 1篇鸦片
  • 1篇鸦片战争
  • 1篇鸦片战争后
  • 1篇洋务教育
  • 1篇因应
  • 1篇舆论
  • 1篇战时
  • 1篇战争
  • 1篇中国外交
  • 1篇书评
  • 1篇述论
  • 1篇特权
  • 1篇条约
  • 1篇外交思想
  • 1篇外交政策

机构

  • 7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徐文军
  • 2篇宋枫霞

传媒

  • 1篇天中学刊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延边教育学院...
  • 1篇昆明学院学报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浅论李鸿章与洋务教育的发展
2013年
作为洋务派的重要领袖,李鸿章在推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尽心尽力。洋务教育活动在洋务运动中占有很大比重,李鸿章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留学,等等。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与实践,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枫霞徐文军
关键词:洋务教育
近五十年来晚清外交思想研究综述
2014年
晚清时期,在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其外交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国人外交思想的整体框架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其次,群体是审视社会变迁的一个很好的视角,对特定群体外交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近代外交思想的变迁。再次,从西方传入的均势观念对晚清外交思想的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与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徐文军
关键词:中国外交近代外交晚清外交外交思想
浅论林长民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关于林长民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史学界意见不一,至于当时参加过五四运动或者与此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的回忆也不尽相同。从当时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林长民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来看,他确实与五四运动的发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虽没有证据表明五四运动的发生与其直接相关,但是把外交失败归咎于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舆论,则必定是受了林长民、梁启超等人极力的宣传鼓动。
徐文军
关键词:林长民五四运动宣传鼓动
国民政府对英国绥靖日本政策的因应(1937-1941)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政府和各界民众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进行了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英国作为老牌的殖民帝国,与其它国家相比,在华利益最大,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损害了英国的在华利益。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中国渴望以英国为...
徐文军
关键词:国民政府外交政策
文献传递
《近代中外条约关系刍论》书评——兼论《中美商约》签订后的舆论反应
2014年
李育民教授的著作《近代中外条约关系刍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详实的史料,对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演变做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述,对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内涵、外延、性质;条约关系与国际关系、外交关系的联系;条约关系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作用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并提出了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和研究趋向,是一部很有思想和价值的学术著作。《中美商约》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条约,签订之后即引起了不同的反应。
徐文军宋枫霞
近代国民性改造问题的探索——从鸦片战争后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2013年
中国近代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对于国民性改造的紧迫性、内容、方式等重要问题都提出了许多富有创建性的思考,在近代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国民性改造问题的探索热潮。这些探索从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上,反映了文化主体意识的崛起,和中国民族在痛苦的反思中深沉的觉醒。但由于自身思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性,这些探索也虽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也提供了一些借鉴之处。
徐文军
关键词:国民性
抗战后期中英贷款交涉述论被引量:1
2014年
抗战后期,中国政府为了支持法币,抑制通货膨胀以及持续抗战的需要,向英国借款五千万英镑。英国政府虽然答应借款,但提出了种种限制条件。为此,中英两国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会谈,谈判甚至一度陷入僵局。从表面上看,中英双方在贷款条件上分歧严重,英国的原意在于提高中国抗战热情,以能够持续抗战,而中国更重视实质上的帮助。中英双方在贷款问题上的分歧,对抗战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徐文军
关键词:抗战时期贷款交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