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结肠
  • 2篇结肠镜
  • 2篇肠镜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性疾病
  • 1篇抑素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诊治
  • 1篇症状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息肉
  • 1篇生长抑素
  • 1篇生长抑素受体
  • 1篇受体
  • 1篇器官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吴云林
  • 4篇陈平
  • 4篇谢玲
  • 4篇许兰涛
  • 3篇忻笑容
  • 3篇袁晓琴
  • 2篇王伟
  • 1篇罗方秀
  • 1篇俞骁珺
  • 1篇周郁芬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上海市嘉定地区3509例结肠镜筛查中无症状肿瘤性疾病比对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人群中结肠直肠肿瘤性疾病的分布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3 509例结肠镜检查人群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的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症状筛查组(如腹痛、腹泻、黏液便、腹胀等)和无症状筛查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找出其中的相同及差异。结果:3 509例结肠镜受检者的平均年龄为(55±13)岁,按症状分为症状筛查组和无症状筛查组(639例)。3 509例受检者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4.4%,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6%。男女性别间的病灶检出率无差异,而60~69岁受检者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检出肿瘤构成比为44.0%。所有结肠直肠癌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为主(66.7%);结肠直肠息肉与结肠直肠癌并存患者数占结肠直肠癌总数的36.6%。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3.0%,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5%;无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41.2%,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3.2%。2组间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结肠直肠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嘉定地区接受结肠镜检查人群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针对粪便隐血筛查阳性的无症状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结肠直肠肿瘤有重要意义。
陈平袁晓琴罗方秀忻笑容许兰涛王伟谢玲吴云林
关键词:结肠直肠癌
上海市嘉定区2652枚结直肠息肉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为结直肠癌前病变,结肠镜检查检出并切除息肉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1 6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结直肠息肉的内镜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上海瑞金医院北院内镜中心检出的2 652枚结直肠息肉纳入研究,对息肉临床病理特征、活检与内镜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及随访期间息肉再次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652枚结直肠息肉中75.3%(1 996枚)为远端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占77.5%(2 056枚),其中39.1%(804枚)发生上皮内瘤变。447枚息肉同时取活检并在切除后送病理检查,两次病理诊断总体符合率为60.4%,其中腺瘤性息肉符合率为68.1%。术后1.5年复查结肠镜再次检出息肉并送病理检查共218枚,腺瘤性息肉占74.3%,近端结肠和直径≤1.0 cm的息肉再次检出率分别显著高于远端结肠和直径>1.0 cm者(12.3%对6.9%,9.0%对4.5%,P均<0.01)。结论:腺瘤性息肉在结肠镜检查检出的息肉中占比较高;应重视息肉切除后标本的病理检查和定期随访。
谢玲陈平袁晓琴吴云林许兰涛王伟朱时燕忻笑容周郁芬俞骁珺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结肠镜检查
生长抑素对猕猴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体内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延迟的潜在原因,以增加对全身炎症反应内源性保护机制的认识。[方法]将15只猕猴分为正常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IIR)组、IIR+生长抑素(SST)组,每组5只。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外周血、肠黏膜SST浓度,SST与猕猴外周血PMN共同孵育后,观察猕猴外周血PMN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电泳分析PMN细胞DNA断裂片段,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检测PMN上SST受体(SSTR-1,SSTR-2)。[结果]IIR后,猕猴外周血及小肠黏膜中SST含量均明显下降;IIR组IIR 24h后PMN凋亡率降至(3.5±0.5)%,与IIR+SST组[(7.5±1.4)%]、正常对照组[(15.4±1.4)%]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率则明显增加,与IIR+SST组、正常对照组比较[(20.2±1.8)%∶(17.5±1.2)%、(14.1±1.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R在IR时表达下降,静脉滴注SST后随着全身状况的好转,SSTR表达增加。[结论]生理状态下,SST通过猕猴外周血PMN上SSTR介导,诱导其凋亡;IIR后猕猴外周血及小肠黏膜中SST含量明显下降,这使得PMN寿命延长,从而推动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MODS的发生。
许兰涛忻笑容朱时燕谢玲陈平吴云林
关键词:生长抑素猕猴生长抑素受体中性粒细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上海市嘉定地区1265例结肠直肠息肉内镜下诊治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随访嘉定地区2年内结肠直肠息肉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后的改变,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结肠镜检查结肠直肠息肉性疾病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的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及后续其他检查手段,分析病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肠直肠息肉需经内镜治疗1 265例,男776例,女489例,临床表现为无症状(10.1%)、血便/黑便/粪隐血阳性(27.8%)、腹痛(10.7%)、腹泻(22.0%)及其他(29.4%)。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分布为主(49.7%),多息肉患者占25.0%。青年组581例(45.9%),老年组684例(54.1%)。老年和青年组内息肉的病理类型、形态学、大小中以管状腺瘤、山田Ⅰ型、<1.0 cm发病率最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及青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265例患者内镜下治疗中热活检钳除52例,APC电凝581例,EMR模式切除622例,ESD模式切除10例。均成功切除息肉,无死亡病例。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痛45例,出血36例,肠穿孔2例,发热4例。术前及术后息肉病理学比对一致率为85.6%。随访时间为1年,再发现率为39.9%。结论上海市嘉定地区结肠直肠息肉处于高发病率状态,注重肠镜筛查尤为重要。在内镜下的治疗中,注意多种手术方式的有机结合,注重疾病的长期随访和治疗,对预防疾病的复发尤为关键。
陈平袁晓琴谢玲蔡波儿王伟许兰涛吴云林
关键词:内镜下治疗回顾性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