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珠

作品数:1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原虫
  • 10篇疟原虫
  • 4篇动合子
  • 4篇生物学
  • 3篇约氏疟原虫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培养
  • 3篇同工酶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同功酶
  • 2篇酯酶
  • 2篇蚊媒
  • 2篇细胞
  • 2篇按蚊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脂质体
  • 1篇乳酸脱氢酶

机构

  • 14篇首都医学院

作者

  • 14篇李慧珠
  • 5篇王凤芸
  • 4篇吴春容
  • 2篇卞英华
  • 1篇潘李珍
  • 1篇张海燕
  • 1篇牛宇欣

传媒

  • 5篇首都医学院学...
  • 3篇国外医学(寄...
  • 2篇Curren...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年份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5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疟原虫蚊期配子生殖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1990年
研究鸡疟原虫蚊期配子生殖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感染白纹伊蚊的胃血涂片中,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和测量大小如下:雄配子呈丝状,一端钝圆,另一端尖细,最长23μm;雌配子和合子近圆形或卵圆形,4~7μm和4~4μm×4~6μm;动合子香蕉形,18~19×3~4μm。本文对雄配子出丝,雌配子受精和合子到动合子形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李慧珠王凤芸卞英华
关键词:疟原虫生物学特性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斯氏按蚊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以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为模型,对感染疟原虫后不同时期蚊媒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观察的大多数时期,每只蚊的平均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同期对照蚊(P<0.01);感染疟原虫后,酯酶同工酶谱发生改变,同时酶活力亦存在差异(P<0.05)。
徐秀丰李慧珠王凤芸
关键词:疟原虫按蚊可溶性蛋白同功酶
PAP微量比色法测定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
1995年
PAP微量比色法测定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首都医学院细胞室张海燕首都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李慧珠,牛宇欣Fc受体是巨噬细胞(MΦ)表面存在的一类受体,它与MΦ的吞噬功能、免疫调节和免疫杀伤作用密切相关。机体免疫力上升,MΦ表面Fc受体密度增加,反之免疫功...
张海燕李慧珠牛宇欣
关键词:巨噬细胞受体FC受体PAP
约氏疟原虫蚊期体外培养:动合子和动合子形成的扫描电镜观察
1989年
为了开展疟疾防治以及疟原虫生物学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在体外培养中疟原虫的发育规律、形态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我们于1985年对离体培养的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动合子和动合子形成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 材料和方法 约氏疟原虫约氏亚种(Plasmalium yoelii yoelii)用血传和蚊传保种。在昆明株小鼠(KM/AMS)体内多次血传做为供血鼠。C_(57)6JB/ax 小鼠保种。定期感染斯氏按蚊(Anpheles stephensis)
李慧珠刘田民王风芸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动合子扫描电镜
鼠疟原虫动合子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1989年
体外形成的动合子能否感染蚊媒并继续在蚊体内发育是评价体外形成动合子发育成熟的重要指标。它关系到动合子-卵囊阶段的体外培养和整个蚊期疟原虫的培养。由于体外形成动合子的培养物中含有大量各阶段的疟原虫,对检验体外形成动合子的生物活性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对约氏疟原虫动合子进行培养和分离,并检测了体外形成动合子的生物活性。
刘田民李慧珠王凤芸潘李珍
关键词:疟原虫动合子体外培养
鸡疟原虫动合子迁移途径的超微结构研究
1994年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鸡疟原虫动合子在白纹伊蚁中肠上皮细胞的迁移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疟原虫动合子位于蚊中肠两个上皮细胞的胞间隙中,说明在固定标本时,这些动合子正向上皮细胞的胞间隙中迁移。虫体呈长圆柱形,前部稍细,后部纯圆,其中有些虫体尚未达到基底膜,有的虫体其顶端紧密接触基底膜,并把基底膜顶出。虫体后端显见位于胞间隙之中。有的动合子穿过中肠,定位于基底膜,从动合子分化为早期卵囊。少数动合子发现在中肠上皮细胞的胞浆中。超微结构观察,动合子结构完整,可清晰见到细胞核、膜下微管、棒状体、微线体和线粒体等。以上观察证明了鸡疟原虫动合子穿透白纹伊蚊中肠上皮细胞存在着细胞间隙和细胞内两种迁移途径。本文对迁移途径及其机制进行了讨论。
李慧珠王风芸吴春容
关键词:疟原虫动合子迁移超微结构
感染疟原虫后蚊媒体内某些生化和理化特性的改变
1989年
疟原虫蚊期的体外连续培养迄今未能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其生长和发育所需的条件不甚了解。由于血淋巴是蚊期疟原虫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发育环境,因此深入研究感染疟原虫后蚊体内这一部分的生物化学及其变化,对疟原虫蚊期的体外培养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感染疟原虫后蚊媒体内的某些变化,包括血淋巴中糖、氨基酸等生化指标和比重、pH等理化指标的改变。
徐秀丰李慧珠
关键词:疟原虫蚊虫体外培养
约氏疟原虫动合子移行蚊中肠上皮细胞的透射电镜观察
1994年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约氏疟原虫动合子移行斯氏按蚊中肠(胃)上皮细胞的途径,结果发现在两个上皮细胞中间有一个动合子正在细胞间隙中移行,超微结构观察,虫体结构完整,可见圆锥状顶突与蚊中肠壁基底膜相接触,在虫体圆锥状区域的内部具有1~2对呈梨形的棒状体和数量较多的微线体,同时,也看到已穿过上皮细胞间隙并附着于基底膜上的动合子仍保持圆柱状的体形,有的已定位并开始向卵囊分化。由此证实了约氏疟原虫动合子移行中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通过穿透细胞间隙而后定位于基底膜。本文对疟原虫动合子的移行途径及其机制进行了讨论。
李慧珠吴春容卞英华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动合子超微结构
疟原虫蚊期配子生殖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1990年
为了防治疟疾,国内外已开展了疟原虫红内期、红外期和蚊期发育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关疟原虫(鸡疟原虫、鼠疟原虫、猴疟原虫及人间日、恶性疟原虫)蚊期早期发育——配子生殖的生物学特性已有不少的报道,现简要综述如下。 1 配子生殖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学 1.1 雄配子(microgamete) 游离的雄配子体呈细丝状,弯曲柔和。核为数块大小不等的染色质粒所组成,多呈念珠状,排列于中央,核所在处体膨大。在雄配子顶端常有一个红色点状的染色质粒。光镜下观察鼠疟原虫、间日疟原虫等,多数雄配子一端稍尖,一端稍纯。Sinden用扫描电镜观察鼠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nigeriensis))指出60%
李慧珠
关键词:疟原虫生物学特性
华枝睾吸虫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被引量:1
1992年
研究简史华枝睾吸虫最早于1874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名华侨的尸体胆管内发现(Mcconnel1875),因本虫睾丸呈分枝状,故名华枝睾吸虫,又因其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肝胆管内,故俗称肝吸虫。是引起华枝睾吸虫病(肝吸虫病)的病原体。我国由Heanley 1908年首次报告寄生于人体的病例,1975年在我国湖北省江陵西汉古尸的粪块中发现本虫虫卵。
李慧珠
关键词:华枝睾吸虫生物学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