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静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凋亡
  • 2篇他汀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 2篇辛伐他汀
  • 2篇伐他汀
  • 1篇凋亡过程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表面...
  • 1篇受累
  • 1篇年龄
  • 1篇细胞凋亡过程
  • 1篇结核
  • 1篇抗体
  • 1篇活性

机构

  • 3篇四川绵阳四〇...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绵阳市人民医...
  • 1篇攀枝花市第二...
  • 1篇四川绵阳四○...

作者

  • 4篇何静
  • 2篇黄文芳
  • 2篇杨永长
  • 2篇曾娅莉
  • 2篇邓建军
  • 1篇刘俭
  • 1篇谭春萍
  • 1篇刘华
  • 1篇陈勇
  • 1篇杨琴
  • 1篇张清华
  • 1篇王艺霏
  • 1篇张娟
  • 1篇刘文
  • 1篇昔国强

传媒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3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绵阳市某校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肝功能检测结果与年龄的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分析绵阳市某校中小学生6 170例健康体检者中乙肝表面抗原、抗体、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表面抗原、抗体进行测定,用速率法对ALT进行测定。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表面抗原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表面抗体阳性率呈降低趋势,血清ALT呈增高趋势。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抗体、血清ALT与年龄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艺霏邓建军张清华何静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CD4^+、CD3^+ 细胞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探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04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同期92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比较肺结核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血清IL-17和外周血CD4^+、CD3^+水平差异,评估治疗前血清IL-17及外周血CD4^+、CD3^+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根据肺结核患者治疗前肺部病灶受累情况分为多叶受累组、病灶局限组,根据治疗后病灶吸收情况分为病灶吸收良好组、病灶吸收不良组,分析病灶特征与血清IL-17及外周血CD4^+、CD3^+水平的关系。结果治疗6个月后,肺结核组血清IL-17及外周血CD4^+、CD3^+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肺结核组治疗前后血清IL-17及外周血CD4^+、C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清IL-17及外周血CD4^+、CD3^+对肺结核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793、0.827、0.738,P<0.05),Cut-off值分别为65.20 pg/ml、41.50%、65.50%。104例肺结核患者中多叶受累组69例(66.35%),病灶局限组35例(33.65%);多叶受累组治疗前血清IL-17及外周血CD4^+、CD3^+水平低于病灶局限组(P<0.05);病灶吸收良好组41例(39.42%),病灶吸收不良组63例(60.58%);病灶吸收良好组治疗后血清IL-17及外周血CD4^+、CD3^+水平高于病灶吸收不良组(P<0.05)。肺结核患者病灶受累程度与治疗前血清IL-17及外周血CD4^+、CD3^+呈负相关,病灶吸收程度与治疗后血清IL-17及外周血CD4^+、CD3^+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17及外周血CD4^+、CD3^+不仅能辅助诊断肺结核,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密切相关,于肺结核临床诊疗有利。
陈勇凌建何静谭春萍余江萍杨琴
关键词:肺结核白细胞介素17CD4^+CD3^+肺部病灶
一氧化氮信号在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的作用
2009年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信号在辛伐他汀(Simvastain)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变化,推测一氧化氮信号与K562细胞凋亡之间关系。方法:20μmol/L辛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24、48和72 h;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K562细胞内总一氧化氮浓度;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基因;一氧化氮抑制剂和20μmol/L辛伐他汀共同培养,观察不同时间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4、48 h和72 h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增加6.1%±0.4%,14.2%±0.4%,30.7%±0.6%,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时间处理诱导性一氧化氮基因均显著上调;处理组细胞内总一氧化氮浓度增加为(0.3±0.1)mg/ml,(2.8±0.2)mg/ml,(3.8±0.4)mg/ml,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一氧化氮抑制剂能显著降低处理组细胞凋亡率。结论:辛伐他汀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细胞内升高的一氧化氮浓度可能是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信号机制之一。
张娟曾娅莉黄文芳刘华杨永长刘俭何静
关键词:辛伐他汀一氧化氮细胞凋亡
活性氧与谷胱甘肽在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时的变化及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与谷胱甘肽的变化及凋亡中发生的时间顺序,以探讨辛伐他汀诱导K562凋亡的机制。方法:20μmol/L浓度辛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48h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12、24、48、72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染料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结果:辛伐他汀作用K562细胞48h后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12、24、48、72h细胞抑制率为0、(19.02±0.92)%、(56.4±3.20)%、(74.4±5.54)%,K562细胞生长被抑制;细胞凋亡率升高为:(2.55±0.25)%、(6.1±0.35)%、(14.15±0.42)%、(30.70±0.65)%;活性氧的荧光强度升高为:1.61±0.15、13.1±1.54、10.0±1.05、8.10±0.87,与不同时间的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为:274.7±11.5、262.5±9.8、272.4±10.5、(357.2±16.8)mg/gprot,与不同时间的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时细胞内发生了氧化还原体系失衡,它可能是细胞凋亡的早期上游事件。
曾娅莉黄文芳杨永长邓建军何静昔国强刘文
关键词:辛伐他汀细胞凋亡活性氧谷胱甘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