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伟
- 作品数:14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动力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体会(附100例临床分析)
- 1995年
- 胃动力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体会(附100例临床分析)吴克拉,郑大伟(四川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胃动力障碍性消化不良患者约占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的50%,本文对我们92年以来治疗的100例胃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的回顾性分析。10...
- 吴克拉郑大伟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障碍慢性浅表性胃炎促胃动力
- 垂体腺正常径线MRI测量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运用MRI测量不同生理年龄组垂体腺各径线的正常值范围。材料和方法 :采用MRI的自旋回波序列 ,对正常垂体腺作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1加权像 ,由此测量了 2 6 70例垂体腺的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 ,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 :测量每年龄组男女的垂体平均值± 1 96标准差后 ,用t值检验与总体比较〔1〕。上下径 ,36岁前男女 ,≥ 6 6岁男女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5 1~ 6 5岁男女 ,差别有显著性〔2〕。左右径 ,12岁以前男女 ,37~ 5 0岁男性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3〕。前后径 ,12岁以前 ,37~ 5 0岁女性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36岁以前男性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37~ 6 5岁男性 ,13~ 35岁女性 ,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1)各年龄组男女的径线与总体值 ,经t值检验 ,多数差别有显著性 ,平均值± 1 96S的范围不相同。 (2 )垂体上下径 ,36岁以前 ,逐渐增大 ,37岁以后逐渐变扁 ,上缘逐渐下凹和萎缩 ,6 5岁以后可出现部分空蝶鞍。 (3)垂体左右径 ,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5 0岁以后变化较小。 (4 )垂体上下径≤ 2mm ,鞍内大部分充以脑脊液者 ,考虑空蝶鞍。 (5 )垂体上下径≥ 9mm ,或大于同一年龄组正常值上限 1mm ,且不对称 ,特别是上缘突隆者 ,应考虑垂体微腺瘤 ,结合临床症状可确诊。
- 曾光华郑书东郑大伟甘华平张正海叶世全宋正容张继军
- 关键词:径线磁共振成像
-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价被引量:2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肝癌(PH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疗效评价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PHC患者,均在行TACE术后2~6个月来院复查,并行MS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种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MSCT和MRI检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对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果:经DSA造影检查,120例患者共计检测到168个病灶,其中残留或复发病灶124个。MSCT对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76%、72.58%和100.00%;MRI对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5%、91.94%和100.00%,MRI对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均显著高于MS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3,x^2=9.499;P<0.05);MSCT和MRI对TACE术后肿瘤包膜检出率为3.57%和10.71%,MRI对TACE术后肿瘤包膜检出率显著高于MSC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67,P<0.05)。结论:MSCT与MRI对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均具有较准确的评价,但MSCT诊断易受多种因素干扰,而MRI能更加全面、客观评价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以及包膜病灶情况,更符合临床实际需求。
- 潘利郑大伟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 腰椎后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体爆裂型骨折的CT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析腰椎后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体爆裂型骨折的疗效并用CT进行评价。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38例腰椎体爆裂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腰椎后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于术前、术后第1d、术后3个月时进行CT检查,在CT扫描影像上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并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第1d、术后3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术后3个月的Cobb's角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在腰椎体爆裂型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更易处理椎管后方脊髓及神经损伤,为理想手术治疗方式。CT的应用则可通过对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的测量明确复位效果、确认手术疗效。
- 詹先进郑大伟
- 关键词:钉棒系统内固定
- CT增强扫描技术在周围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研究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并结合有无淋巴结转移瘤的特征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6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42例(约占60.8%),其中小细胞淋巴结20例(约占28.9%),腺癌淋巴结16例(约占23.2%),鳞癌淋巴结6例(约占8.7%),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2 7例(约占39.1%),CT增强扫描未检测出病灶的有1例(约占1.5%);周围型肺癌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的CT净增强程度略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肺窗与纵隔窗胸部CT图以及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CT增强扫描图,能清楚地显示病灶大小与位置。结论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提高了对病灶的定性能力,为肺癌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的周围型肺癌淋巴转移瘤,CT增强扫描应用更为广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詹先进郑大伟
- 关键词:CT增强扫描周围型肺癌淋巴结转移瘤
- 急性重型胰腺炎累及腹壁CT、MRI表现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局部腹壁并发症的CT、MRI(磁共振成像)表现,并介绍相关的CT、MRI征象,以提高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影像诊断水平,评价胰腺炎严重程度。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2月因急性重症型胰腺炎行上腹部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病例共96例。结果本组病例中共发现腹壁CT密度异常21例,MR信号异常9例。结论急性重型胰腺炎累及腹壁范围广泛,CT、MRI表现复杂,对评价胰腺炎严重程度、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 詹先进郑大伟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扫描磁共振成像
- 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及59例恶性肿瘤患者行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描。并与CT、MRI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59例恶性肿瘤除原发灶以外,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检出病灶192处,其中真阳性、假阳性分别为168处和24处,假阴性11处,其检出率为93.8%。肝、骨及淋巴结转移灶的发现率明显高于肺和脑(P<0.05)。结论 STIR-EPI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全身转移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成为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筛查的重要手段。
- 蔡春仙魏常辉曾光华郑大伟
-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肿瘤转移
- 内镜在Dieulafoy病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02年
- 吴克拉郑大伟
- 关键词:经内镜诊断DIEULAFOY病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 低场磁共振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急性脑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MRI表现。方法 :对在发病后 48小时以内 ,经低场MRI检查并经证实的 5 2例急性脑出血 (超急性期 43例 ,急性期 9例 )的MRI表现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和超急性期脑出血在低场MRI均表现为脑内占位灶 ,T1加权呈等信号 ,T2 加权为稍高信号 ,周边有较长T1、长T2 信号水肿环 ,并伴占位效应。本组有 5例出血破入脑室 ,表现为脑脊液中有与血肿信号近似的异常信号影 ,多位于侧脑室后角及第四脑室 ,可出现“液平面”征。除 1例脑转移瘤伴出血 ,在平扫发现血肿后再经增强扫描进一步确诊脑转移灶外 ,其余病例均由MR平扫作出明确诊断。结论 :超急性和急性期脑出血在低场MRI扫描中都可见明显异常改变 ,且具有其特征性。低场MRI是诊断急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 郑大伟吴克拉宋正容
- 关键词:低场磁共振急性脑出血
- 回盲部病变的X线鉴别诊断
- 2003年
- 郑大伟吴克拉罗笛胡蜀豫张国林
- 关键词:回盲部病变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