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2篇生物活性
  • 2篇生物活性检测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脐带
  • 2篇肿瘤
  • 2篇免疫
  • 2篇抗人CD3
  • 2篇活性
  • 2篇基因
  • 2篇教学
  • 2篇干细胞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SCFV
  • 2篇CD33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融合
  • 1篇血流感染

机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儿童医...

作者

  • 10篇陈小军
  • 3篇韩忠朝
  • 2篇廖晓龙
  • 2篇左玉丰
  • 2篇梁璐
  • 2篇葛新顺
  • 2篇董春兰
  • 2篇王洋
  • 2篇屈浩
  • 2篇薛峰
  • 1篇张纬
  • 1篇邓为民
  • 1篇杨毅
  • 1篇王建祥
  • 1篇葛菁
  • 1篇郭桂庆
  • 1篇孙晓明
  • 1篇张虹
  • 1篇郎媛媛
  • 1篇管卫

传媒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儿童血流感染中血培养阳性标本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作为儿童血流感染(BSI)中血培养阳性预测指标的应用价值,为BS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53例入院初期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T、CRP检测的疑似血流感染患儿进行分析,其中血培养阳性组(BC阳性组)53例,随机选取的血培养阴性组(BC阴性组)200例。结果 BC阳性组中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BC阴性组(PCT中位数分别为4.36、0.53ng/mL,P<0.01;CRP中位数分别为22.18、8.02mg/L,P<0.01)。ROC曲线显示,PCT作为血培养阳性的预测指标优于CRP(ROC曲线下面积PCT为0.802,CRP为0.544)。革兰阴性菌阳性标本中PCT水平(50.85ng/mL)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阳性标本(2.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对儿童疑似血流感染的血培养送检标本中阳性标本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RP。
郎媛媛沈永明杨毅马慧陈小军管卫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质血流感染血培养
EFEMP1通过下调MMP-7表达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被引量:7
2015年
背景与目的 EFEMP1属于fibulin家族成员,是一种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的重要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EFEMP1影响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癌细胞中EFEMP1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EFEMP1在肺癌细胞中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肺癌细胞中转染EFEMP1后,检测细胞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变化,并用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MMP-7表达,Luciferase实验检测EFEMP1对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报告质粒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肺癌细胞中EFEMP1表达下降,MSP分析结果说明A549和H1299中EFEMP1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位点,5-aza-2’-deoxycytidine处理后,EFEMP1表达升高。A549和H1299转染EFEMP1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以及侵袭活性明显下降,MMP-7蛋白表达下调。Luciferase实验结果显示EFEMP1可以抑制MMP-7报告质粒的表达活性。结论 EFEMP1是一种肺癌生长和侵袭的抑制因子,由于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其在肺癌细胞中表达下降,通过上调MMP-7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郎媛媛孟洁宋晓萌陈小军
关键词:MMP-7肺肿瘤细胞侵袭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应用
2024年
为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将天津医科大学202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肖波张虹张博李娟陈小军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临床医学专业混合式教学
用于靶向结合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抗CD33的工程抗体及其表达载体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靶向结合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抗CD33的工程抗体及其表达载体和用途,由SEQ ID NO.3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4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组成。应用RT-PCR技术,成功的从杂交瘤细胞中...
廖晓龙陈小军王洋王敏左玉丰郭桂庆葛新顺屈浩王建祥韩忠朝
文献传递
抗人CD33单链抗体的基因构建、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检测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人CD33单链抗体(抗CD33-scFv)基因,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分泌抗人类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3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中克隆出VL和VH可变区基因,再通过重叠延伸拼接(splice-overlap extension)PCR方法在VH和VL可变区基因之间引入柔性连接肽(Gly4Ser)3,体外构建抗人CD33-scFv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表达。结果: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抗CD33-scFv在Rosetta(DE3)菌中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30000,表达产物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溶解包涵体,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和体外复性过程,获得了高纯度的scFv片段。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结果证实抗CD33-scFv可与人类白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CD33结合,保留了鼠源性mAb的与CD33结合的活性。结论:重组抗人CD33-scFv基因构建与表达成功,并且通过复性得到有生物活性的scFv,为下一步针对髓系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陈小军王洋屈浩葛新顺左玉丰廖晓龙
关键词:CD33SCFV复性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备受瞩目。其中,以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为代表的过继性免疫疗法在我国已应用多年,仍在继续发展;树突状细胞作为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肿瘤细胞疫苗,如何提高其疗效成为研究的热点;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如何控制其不良反应成为研究的重点;NK细胞也将利用嵌合抗原受体技术增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进展作一总结与展望。
魏延民陈小军刘军
关键词:免疫细胞治疗MHCLAKCIK肿瘤抗原
抗人CD33单链抗体与CD80胞外区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检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构建及表达CD80胞外区与抗人CD33单链抗体(scFv)融合基因,并初步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活性。方法扩增CD80胞外区,利用人血清白蛋白(HAS)第三结构域亲水性的403—427位氨基酸作为链间连接肽将其与抗人CD33scFv连接,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Rosseta(DE3)内得到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经过溶解包涵体,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和体外复性过程,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蛋白与人CD33抗原结合活性。结果克隆出CD80胞外区序列,大小为633bp,正确合成作为链间连接肽的人血清白蛋白(HAS)第三结构域的403~427位氨基酸。成功构建融合基因表达载体,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在Rosseta(DE3)中得到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1)约为55000,复性后经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具有与人CD33抗原结合活性。结论成功构建PET22b(+)-CD80胞外区一CD33scFv(ExCD80-CD33scFv)融合基因表达质粒,融合蛋白在宿主菌Rosetta(DE3)中获得了表达,并初步检测其生物学活性。
陈小军梁璐薛峰隋涛董春兰
关键词:CD33SCFVCD80髓系白血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迁移变化及宿主的免疫反应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在小鼠体内的迁移变化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方法:45只BALB/c小鼠分为模型组、移植组和对照组,各15只。模型组和移植组小鼠建立肠炎模型;移植组和对照组小鼠每只移植入1×106个DiI标记的hUC-MSC。运用活体成像技术观察hUC-MSC在小鼠体内的存活和迁移情况;移植第5天,荧光显微镜观察hUC-MSC在移植组和对照组小鼠结肠中的分布;第20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体内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hUC-MSC细胞移植后,最先迁移到小鼠的肺部。其在移植组小鼠体内大部分聚集在腹部,逐渐到达有炎症的肠道,第7天时聚集的细胞最多;在对照组小鼠体内散在分布。移植第5天移植组小鼠结肠组织中可见到hUC-MSC细胞。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小鼠CD3+CD4+T细胞的百分数为(36.01±5.25)%、(48.39±10.15)%和(35.50±0.98)%,CD3+CD8+T细胞的百分数为(16.89±3.48)%、(10.76±4.23)%和(13.10±3.29)%,CD4+CD8+T细胞的百分数为(2.15±0.17)%、(4.69±2.22)%和(2.83±0.73)%,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726、25.124和83.234,P均<0.05),模型组CD3+CD4+及CD4+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与对照组的T细胞亚群数量相近(P>0.05)。结论:hUC-MSC可迅速迁移到炎症组织并诱导宿主免疫耐受,将成为细胞治疗的重要来源。
梁璐陈小军吴昊吴昊薛峰董春兰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耐受异种移植小鼠
重组腺病毒介导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感染人类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检测重组腺病毒方法介导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人类脐带间质干细胞(MSC)的感染能力,为将其用于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人类PDGF的cDNA序列,构建重组病毒载体AdPDGF。分离培养人类脐带MSC。体外以不同感染复数感染MSC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锥虫蓝染色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法检测感染后细胞生存活力及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DGF分泌水平。结果成功构建病毒载体AdPDGF。其对MSC的感染效率随感染复数增加而增高,当感染复数为50时,达到最高,为87.36%。未感染的MSC、感染AdPDGF和对照病毒的MSC活力分别为(97.8±2.3)%、(91.9±4.0)%和(92.8±4.0)%,增殖能力分别为(100±16.8)%,(95.9±12.0)%和(87.5±9.7)%,感染AdPDGF的MSC与两个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48h后MSC能有效分泌PDGF,感染复数为10、30、50时,PDGF分泌水平分别为(1.53±0.37)、(3.03±0.68)和(5.25±0.92)ng/ml,MSC—GFP及MSC组未检测到有PDGF分泌。结论成功构建AdPDGF重组腺病毒并高效感染人类脐带MSC。
董春兰葛菁梁璐陈小军薛峰韩忠朝
关键词:腺病毒科间质干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以创新为导向的多学科融合实验教学体系探索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通过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强调多学科融合,全面开展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经过四年的实践,初步形成“加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拓展协作创新精神”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思维的开拓性和科研的创新性。
孙晓明孙亚楠陈小军闫景瑞邓为民张纬
关键词:实验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