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敬忠

作品数:25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腰椎
  • 9篇骨折
  • 7篇内固定
  • 5篇椎体
  • 5篇微创
  • 5篇疗效
  • 4篇胸腰椎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4篇椎骨
  • 3篇胸腰椎骨折
  • 3篇腰椎骨折
  • 3篇腰椎滑脱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术后
  • 3篇前路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融合
  • 3篇椎体成形

机构

  • 25篇内江市第二人...
  • 1篇北京德尔康尼...
  • 1篇北京京煤集团...

作者

  • 25篇陈敬忠
  • 11篇肖伟
  • 10篇罗肖
  • 10篇张东
  • 6篇黄飞
  • 6篇方凯
  • 5篇余华伟
  • 5篇张怀学
  • 3篇苏鹏
  • 2篇黄亮
  • 2篇张巍巍
  • 2篇王翠
  • 2篇刘全
  • 2篇汪永强
  • 1篇李长英
  • 1篇晏雷
  • 1篇朱维胜
  • 1篇罗永鑫
  • 1篇李振东
  • 1篇李川

传媒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西部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3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椎弓根钉棒置入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棒置入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后路切开椎弓根镙钉内固定组(A组)、经皮椎弓根钉棒置入术组(B组)及经皮椎弓根钉棒置入联合椎体成形术组(C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采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对患者功能障碍进行评价,并记录伤椎增加高度、伤椎中部高度。对比分析3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疗效的优良率。结果 3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疗效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X线照射时间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置入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能够显著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
陈敬忠张东肖伟方凯黄飞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为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获得明确诊断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且有术后随访资料的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共247例为研究对象,对8个可能与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性别、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直径大小等因素在有脱位组与无脱位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62)、手术方式为后外侧入路(OR=3.478)、人工股骨头直径为22 mm(OR=2.558)可作为预测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当股骨头直径大于或等于30 mm(OR=0.635)时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生与多个因素有关,建议术前、术中应将各危险因素纳入考虑并选择个体化最优治疗方案。
罗肖陈敬忠张怀学苏鹏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脱位
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内固定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3例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ISS组(42例)和解剖钢板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指标。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LISS组均少于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行走能力、关节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主观评分总分LISS组均高于解剖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部变宽、关节面塌陷、成角畸形、放射学总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SS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优良率:LISS组为88.1%,高于解剖组的7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加有利。
余华伟张东陈敬忠李川
关键词:股骨骨折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
经皮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脊柱骨折脱位好发于生理弧度相互交界活动较的区域,其中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病,约占脊柱骨折的50%,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需广泛椎旁肌肉组织剥离,加之电刀热损,易致术后椎旁肌失神经支配、萎缩无力,慢性持续性腰痛,影...
肖伟陈敬忠
颈椎病伴颈源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颈椎病293例中共有83例伴有颈源性眩晕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23例,占37.3%,脊髓型颈椎病6...
方凯陈敬忠张东罗肖肖伟黄飞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107个椎体,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陈敬忠肖伟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压缩性骨折缓解疼痛术后再骨折
前路钉-棒系统在手术治疗胸椎结核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6年
张巍巍张怀学余华伟苏鹏陈敬忠钟传山罗肖黄亮刘全
关键词:胸椎脊柱结核内固定器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脊髓功能影响情况研究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2005年6月—2015年6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伤椎组77例(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跨伤椎组70例(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种方式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Cobb角、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经伤椎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高于跨伤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经伤椎组Cobb角大于跨伤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ASIA分级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较好,但是相对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不具有临床优势。
罗肖陈敬忠陈铖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脊髓神经功能短节段
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效果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4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有14例患者,乙组中有26例患者。对甲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乙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和手术前后的VAS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乙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效果相当,均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后,患者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更低,手术的安全性更高。
肖伟陈敬忠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转移瘤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外伤病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骨外伤病人住院期间获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及感染情况,筛选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骨外科病房住院病人通过直接采集病人鼻拭子等标本,运用双靶点基因扩增技术进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与耐甲氧西林编码(MecA)基因检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院内确诊MRSA定植与感染的病例,以1∶1配对予以对照,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从2012年1月—2014年11月共调查325例病人,其中入院前存在MRSA定植病人18例,伤口部位MRSA感染1例,共19例(5.8%);306例病人未检测出MRSA定植与感染,入院后获得MRSA定植与感染62例(20.3%),与入院前定植与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P=0.000);手术治疗、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年龄大与合并慢性疾病是影响MRSA定植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骨外伤病人MRSA感染与定植的影响因素多,其中手术治疗、使用多种抗生素、年龄大与合并慢性疾病是MRSA感染与定植的独立影响因素。
王翠汪永强陈敬忠李长英余华伟
关键词:骨外伤MRSA定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