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珊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植入
  • 2篇人工晶状体
  • 2篇晶状体
  • 1篇眼压
  • 1篇有晶体眼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植入术
  • 1篇治疗近视
  • 1篇神经炎
  • 1篇视神经
  • 1篇视神经炎
  • 1篇术后
  • 1篇术后眼压
  • 1篇透明角膜
  • 1篇透明角膜切口
  • 1篇内障
  • 1篇前房
  • 1篇前房灌注
  • 1篇人工晶体

机构

  • 4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作者

  • 4篇曹珊
  • 2篇郑茜匀
  • 1篇王瑛
  • 1篇梁民
  • 1篇梁雪梅
  • 1篇邓妮妮
  • 1篇黄明汉

传媒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在近视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CL植入术矫正的近视患者33例(65眼),随访半年,分别记录术中、术前及术后一段时间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等。结果:本研究中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手术均未发生青光眼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和6个月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6个月和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BCVA无一例下降,但1个月和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100%;角膜内皮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前和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植入术治疗近视具有安全、有效、精确及可逆性的特点,特别是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满意度高,无严重并发症,应用前景好。
邓妮妮黄明汉曹珊郑茜匀
关键词: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高度近视
陡峭轴向与非陡峭轴向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结果比较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陡峭轴向与非陡峭轴向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临床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至2018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植入Toric IOL的白内障患者86例(86只眼),随机分为陡峭轴向组和非陡峭轴向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陡峭轴向切口和非陡峭轴向切口,进行植入Toric IO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值、Toric IOL旋转度数、轴位差以及对比敏感度。结果陡峭轴向组和非陡峭轴向组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值低于术后,陡峭轴向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显著高于非陡峭轴向。陡峭轴向组和非陡峭轴向组两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值高于术后,陡峭轴向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显著低于非陡峭轴向。陡峭轴向组和非陡峭轴向组两组患者术前晶状体旋转度低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晶状体旋转度,陡峭轴向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显著高于于非陡峭轴向。陡峭轴向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轴位偏差显著小于非陡峭轴向组;非陡峭轴向组患者术后3个月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正常值,陡峭轴向组患者术后3个月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接近于正常值,陡峭轴向组患者3个月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高于于非陡峭轴向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陡峭轴向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oric IOL的临床效果优于非陡峭轴向透明角膜切口,可以矫正患者的视力和角膜散光,对于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良好恢复意义重大。
冯桂强曹珊万小波
关键词:透明角膜切口TORIC人工晶状体
复发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视神经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19年
视神经炎(ON)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综合征、系统性或感染性疾病的表现之一。ON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其核心是炎症及免疫因素导致视神经轴突的损伤和RGC的凋亡。部分ON患者经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呈缓解-复发的多相病程,称为复发性ON(RON)。RON主要有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视神经病变和复发性孤立性ON两种形式。前者是一种糖皮质激素依赖的进行性视神经病变,后者是一种不依赖糖皮质激素的非进行性RON。ON每次复发造成视神经病灶累积损伤,视觉信号传导障碍,从而导致视力不可逆性损害。深入了解ON发病机制及RON临床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梁雪梅曹珊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眼压的改变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的眼压改变。方法:对100例白内障患者(108只眼)分成观察组(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组,50例患者54只眼)及对照组(粘弹剂法植入人工晶状体组,50例患者54只眼)并进行手术前及术后6h,1,3,7d;1个月及3个月的眼压测量。结果:观察组术后6h除7只眼眼压升高超过2.80kPa外,余眼压均在2.80kPa以下,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观察组眼压降低,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6h和术后1d眼压升高,与观察组及本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d;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有不同程度升高,而前房灌注法植入人工晶状体眼压升高程度低、持续时间短,可以避免术后早期由于粘弹剂引起的高眼压所造成的视网膜视神经损害。
王瑛曹珊梁民郑茜匀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前房灌注眼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