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调强
  • 3篇摆位
  • 3篇摆位误差
  • 2篇调强放疗
  • 2篇调强放射
  • 2篇调强放射治疗
  • 2篇真空垫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体模
  • 2篇锥形束CT
  • 2篇腺癌
  • 2篇放疗
  • 2篇负压
  • 2篇鼻咽
  • 2篇鼻咽癌
  • 1篇电子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症状
  • 1篇症状群

机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桂芝
  • 4篇梁广立
  • 3篇杜武
  • 2篇屈超
  • 1篇强万敏
  • 1篇王巍
  • 1篇高晓飞
  • 1篇沈傲梅
  • 1篇沈怡
  • 1篇李铮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自制负压真空垫在乳腺癌胸壁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真空垫在乳腺癌胸壁放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l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软枕固定体位,观察组采用自制的负压真空垫固定体位,测量分析两组固定体位垫在乳腺癌胸壁放疗前后的误差。结果两组患者在体位偏差结果、体位移动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负压真空垫在乳腺癌胸壁放疗中用于体位摆位,其稳定性、舒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更好地固定体位,减小摆位误差,达到良好的放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桂芝杜武
关键词:乳腺癌
俯卧体架联合热塑体模在直肠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俯卧体架联合热塑体模在直肠癌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负压真空垫固定,观察组采用俯卧体架联合热塑体模固定;观察分析两组急性放疗反应变化;利用电子射野影像设备(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采集体位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的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ed image,DRR)对比分析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在X、Y、Z 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具体为(2.29±1.48)mm vs(3.16±1.62)mm、(1.94±1.26)mm vs(3.55±1.46)mm、(2.43±1.61)mm vs(3.39±1.6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t=5.19,t=2.99;P<0.05);两组急性副反应≥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39);观察组CTV扩放PTV范围Mptv在X、Y、Z依次为4.60、4.10、5.31 mm。结论:俯卧体架联合热塑体模能更好地控制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质量。
杜武刘桂芝梁广立
关键词:直肠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EPID
锥形束CT在线校正技术在鼻咽癌容积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本文探讨锥形束CT(CBCT)在线校正技术在鼻咽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应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装置的鼻咽癌患者行VMRT治疗,患者在进行前3周放疗时,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应用机载影像系统(OBI)采集首次摆位后及在线校正后的CBCT图像,将获取的图像分别和CT定位所重建的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配准,获取X(左右)、Y(头脚)和Z(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50例患者分别接受了150次的首次摆位后扫描和150次的在线校正后扫描,首次摆位后的误差在X、Y和Z方向分别为(-1.24±1.25)、(1.19±1.85)和(1.49±1.70)mm,在线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在X、Y和Z方向分别为(-0.13±0.29)、(0.10±0.47)和(0.17±0.36)mm,在线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在X、Y和Z方向显著低于首次摆位后的误差(均P<0.05)。在线校正后的MPTV值在X、Y和Z 3个方向分别为0.46、0.53和0.59mm。结论:鼻咽癌VMRT时采用CBCT校正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摆位后的误差,提高治疗效果。
屈超梁广立刘桂芝
关键词:鼻咽癌摆位误差
应用锥形束CT评价各部位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去评价身体各部位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45例符合入组条件的肿瘤患者,按投照部位分为头颈肩组、胸组和腹盆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这些患者在进行前5次放疗时,每次摆位后(治疗开始前)立即行CBCT扫描,将CBCT影像和CT定位重建的DRR影像进行骨性结构配准,从而可计算出每次摆位的误差。结果:头颈肩组患者在RL(右左)、SI(头脚)和AP(腹背)方向的误差分别为(-1.01±1.33)、(0.04±1.55)、(1.48±1.58)mm,CTV外放的MPTV值在RL、SI和AP 3个方向分别为3.10、3.74和3.84 mm;胸组患者在RL、SI和AP方向的误差分别为(-2.38±4.10)、(-0.05±5.96)、(2.92±4.17)mm,CTV外放的MPTV值在RL、SI和AP 3个方向分别为9.93、14.5和10.8 mm;腹盆组患者在RL、SI和AP方向的误差分别为(-1.00±3.35)、(-3.05±4.54)、(3.08±3.06)mm,CTV外放的MPTV值在RL、SI和AP 3个方向分别为7.70、10.8和7.61 mm。结论 :头颈肩组的摆位误差显著优于胸组和腹盆组,胸组和腹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CT可以提高放疗摆位的精度,本研究所计算得到的MPTV值为本科物理师正确制定计划靶区提供帮助。
屈超梁广立刘桂芝高晓飞王巍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锥形束CT摆位误差CT模拟定位
30°楔形负压真空垫在乳腺癌胸壁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EBCWI)的摆位固定方法,改进现有固定体模,提高摆位精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软枕固定体位,试验组采用改进后的负压真空垫固定,两组各收集15例EBCWI摆位数据,分析摆位精度。结果 30例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X、Y方向均有不同程度的移动,试验组X、Y方向偏移为(3.48±0.91)mm/(2.13±0.61)mm,对照组X、Y方向偏移为(6.15±1.14)mm/(4.26±1.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射野中心SSD距离>100 cm的16次(21.3%)高于试验组7次(9.3%),两组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射野水平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0°楔形负压真空垫固定组在摆位的固定性、重复性优于普通靠垫固定组,而且操作简单易行,误差小,能更好地保证放疗质量。
杜武刘桂芝梁广立
关键词:乳腺癌电子线
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期症状群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期症状群的种类,分析症状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D安德森症状调查量表(头颈)(MDASI-H&N)、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133例鼻咽癌患者于同步放化疗后期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统计患者症状群的种类,采用多元直线回归分析探索症状群的影响因素。结果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期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为放疗副反应症状群、情感-疼痛症状群、病感症状群和消化道症状群;年龄、家庭月收入、居住状态、职业状态、宗教信仰、入院时体力状况评分(KPS)、化疗周期、临床分期和抑郁是症状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从症状群的角度对患者进行症状管理,并根据症状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干预,在减轻患者症状负担的同时,提高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
沈怡强万敏李铮刘桂芝沈傲梅
关键词: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症状群影响因素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