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贞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6年
- 张淑贞陈雪梅
- 关键词:阴道超声异位妊娠保守治疗
- 脐带脱垂19例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脐带脱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胎先露与骨盆入口之间存在较多空隙的因素均可引起脐带脱垂,本组脐带脱垂者新生儿存活率58%,死产率5%,死胎率22%。结论警惕脐带脱垂的易发因素,做好产前检查,产时监测,采用恰当的措施,可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但应以预防为主。
- 张淑贞
- 关键词:脐带脱垂新生儿窒息
- 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21~42岁、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封闭抗体阴性患者57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年龄相当、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封闭抗体阴性患者32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淋巴细胞注射及常规保胎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保胎治疗。结果:观察组妊娠成功率为89.47%,对照组为4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叶恒君张淑贞钟春华周玉玲余钻控
- 关键词:免疫疗法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
- 2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张淑贞朱永坤
- 关键词:镇痛方法人工流产镇痛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
- 高频电刀诊治宫颈病变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手术前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组织学诊断及手术后的组织学诊断符合情况,探讨高频电刀(LEEP)诊断CIN的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术前经阴道镜下活检及接受高频电刀手术后组织学诊断为CIN患者116例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16例中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51例,符合率占43.9%,不符合率占56.0%;其中病理分级升高9例,占7.7%;诊断为宫颈浸润癌4例,占3.4%;分级下降59例,占50.8%;绝经前患者诊断符合率47.3%,绝经后患者诊断符合率36.3%;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诊断符合率57.6%,无临床症状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32.2%。结论应用高频电刀诊断及治疗CIN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诊断CIN分级的准确性与患者绝经与否、阴道镜多点活检,术前CIN分级无明显相关性,与患者有无临床表现有明确相关。因此,阴道镜诊断为CIN的患者,包括浸润癌或者CIN患者不能定期随诊者,应行高频电刀蘑菇切或锥切,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与治疗,尽量避免过度治疗以及漏诊。
- 张妮娜谢树瑞龙小星黄美平姚婉珍钟春华张松梅张淑贞
- 关键词:高频电刀宫颈病变
- 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临床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1例因FGR入院治疗的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标准肝素治疗。治疗前后行B超检查,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宫高,胎儿双顶径及脐动脉S/D比值,随访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结果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素加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可改善子宫胎盘血液供应,安全且有效地治疗FGR,促进FGR儿的生长,并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 钟春华张淑贞袁秀英
- 关键词: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胎儿生长受限
- 孕早期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孕妇孕早期及孕期异常增高体质指数(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42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按孕早期体质指数随机分为正常组(BMI:20~24kg/m2)和高BMI组(BMI>24kg/m2),并计算孕早期后妊娠期体质指数增长幅度(△BMI),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孕早期高BMI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和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孕期△BMI≥6kg/m2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和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BMI<6kg/m2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孕早期及孕期体质指数异常增高是孕期并发症和巨大儿的重要影响因素。
- 张淑贞钟春华
- 关键词:体质指数妊娠并发症
- 早孕期一站式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一站式唐氏综合征筛查方式的价值。方法对孕早期(11~13+6周)孕妇进行"B"超胎儿颈项部透明层厚度(NT)的测定,并当天检验孕妇血液中的妊娠性血浆蛋白A(PAPP-A)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配合孕妇年龄与孕周,再运用计算机来计算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概率,随访追踪每例筛查孕妇直至胎儿出生。结果在1421例筛查孕妇中有26例高风险,有21例选择羊膜腔穿刺术行染色体检查,查出唐氏综合征2例,进行引产。1例出生后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无异常)。3例NT严重增厚胎儿,以至胎体呈"外套样"水肿,预后均不良(1例中期自然流产,2例死胎,孕妇均不同意行染色体检查);1395例低风险孕妇(其中16人失访)未发现唐氏综合征,1例有唇裂畸形。结论该项目是无创性检测手段,对筛查唐氏综合征胎儿,减少其出生有重要意义。
- 张淑贞刘华俭杨银广周玉玲钟春华袁秀英
-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颈项透明层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