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丹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西尼莫德风险信号挖掘
- 2024年
- 目的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西尼莫德的风险信号进行挖掘,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收录的西尼莫德的药物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3.1版)中标准化不良事件术语集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西尼莫德的ADE报告进行分类和标准化处理。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对西尼莫德的ADE报告进行风险信号挖掘。结果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共收到西尼莫德的ADE报告6435例,其中男1426例(22.16%),女4603例(71.53%),性别信息缺失者406例(6.31%)。根据ADE阳性信号判定标准共筛选风险信号243个,其中报告数排序居前5位的PT分别为疲劳、头痛、头晕、步态障碍、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涉及的SOC包括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检查。信号强度排序居前5位的PT分别为肺肿瘤、血脂异常、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升高,涉及的SOC包括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以及各类检查,其中血脂异常、腰椎神经根病、下肢轻瘫是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的风险信号。结论临床在使用西尼莫德时,除了关注药品说明书中已有的常见不良反应外,还应警惕说明书上未提及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李晓丹刘琛白向荣
- 关键词:药品不良事件
- 医院病房药房药品数量化管理模式的探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加强药品规范化管理,使药品管理符合财务要求,提高药品账物相符率。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病房药房药品进行数量化管理,评价药品账物相符率、盘点效率、盘点误差率等指标,对比数量化管理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数量化管理后药品的账物核算得到简化,盘点效率提高了1倍,盘点花费时间由原来3-4 h缩短为1.5-2 h,药品账物相符率从72%提高到96%,盘点误差率从0.05%下降到0.04%。结论实施药品数量化管理,使药品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转变,为全面提升药学服务质量,规范药品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 闻满华王兰香李晓丹姜德春程红勤
- 关键词:病房药房信息系统
- 我院2011~2018年6种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及预后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究造影剂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造影剂提供基础数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含钆及碘造影剂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估算造影剂相关ADR发生率,分析ADR患者的性别、年龄、严重程度、累及系统及ADR发生时间分布。结果我院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含钆及碘造影剂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177例,涉及男性106例(59.9%),女性71例(40.1%),其中8例为严重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过敏样反应等。72例(40.7%)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10分钟以内。结论含钆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碘对比剂,提示临床应关注,在给药过程中及停药后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 李晓丹张阳鑫刘琛白向荣闫素英
- 关键词:造影剂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 浅谈住院药房药师如何为临床开展药学服务
- 目的:住院药房药师为做好临床的助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根据临床具体需求,从细节入手,为临床整理常用化疗药物的说明书;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面对面的用药指导;为病区制作口服药物识别的小册子;为病区管理小药柜;在摆药中杜...
- 王海莲张建华许银慧李杰褚燕琦李晓丹
- 关键词:住院药房药师药学服务
- 文献传递
- 浅谈住院药房药师如何为临床开展药学服务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促进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住院药房药师根据临床具体需求,从细节入手,包括为临床整理常用化疗药物的说明书,为糖尿病患者提供面对面的用药指导,制作口服药物识别的小册子,帮助病区管理小药柜,确保与临床沟通渠道通畅等。结果与结论:住院药师应开展临床实际需要的药学服务。
- 王海莲张建华许银慧李杰褚燕琦李晓丹李森
- 关键词:住院药房药师药学服务
- 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症状反安慰剂效应系统评价
- 2024年
-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症状(SAMS)的反安慰剂效应,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起至2023年8月1日有关SAMS的文献,纳入比较了在盲法和非盲法阶段他汀类药物干预时肌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或强度差异、既往报告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患者再激发试验基线期和盲法期的肌肉症状差异、在盲法阶段他汀类药物干预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的肌肉症状不良事件发生频率或强度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 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选择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或定性描述,估算反安慰剂效应值。结果共检索到1229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8项研究,其方法设计、结局指标和结果报告均存在异质性,故仅对结果进行定性描述。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约有38.00%~77.78%报告的SAMS或药物不耐受情况受到了反安慰剂效应的影响;SAMSON试验中反安慰剂比率为90%。结论正确识别和管理SAMS及其导致的药物不耐受现象,警惕反安慰剂效应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干扰,有利于提高患者降脂治疗的长期依从性,降低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 刘雪莹刘碧晴程红勤李晓丹董宪喆张兰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