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飞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污染
  • 3篇大气污染
  • 2篇能源
  • 2篇能源消费
  • 2篇污染特征
  • 2篇夏季
  • 2篇垃圾
  • 2篇后向轨迹
  • 2篇环境评价
  • 2篇环境影响
  • 2篇发电
  • 2篇PM
  • 2篇AERMOD...
  • 1篇源区
  • 1篇源区分析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体型
  • 1篇气象
  • 1篇气象要素
  • 1篇千烟洲

机构

  • 11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南京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南海气象防灾...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1篇陈飞
  • 8篇朱新胜
  • 6篇谢旻
  • 6篇欧阳琰
  • 4篇柴发合
  • 3篇高吉喜
  • 2篇陈飞
  • 2篇黄安宁
  • 2篇王体健
  • 2篇胡洁
  • 2篇冯文
  • 1篇符传博
  • 1篇周洋
  • 1篇杨青
  • 1篇张慧
  • 1篇张后虎
  • 1篇赵卫
  • 1篇赵勇
  • 1篇刘芷君
  • 1篇唐家翔

传媒

  • 3篇环境与可持续...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西千烟洲区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利用位于江西省泰和县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站的CO_2自动分析仪对CO_2浓度进行观测,分析CO_2监测数据和同步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千烟洲所代表的华东地区背景CO_2浓度水平以及变化特征,厘清了影响该区域气团的轨迹。结果表明,CO_2平均体积分数为409.2×10-6;CO_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高值出现在07: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5:00左右;季节变化特征也较明显,冬季浓度最高,而夏季最低。除了人类活动之外,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边界层高度也是影响CO_2浓度的主要因子。后向轨迹与影响概率场分析结果显示,千烟洲CO_2的主要来源为东北侧的长江三角洲和北方的城市地区。
谭鑫朱新胜谢旻欧阳琰欧阳琰陈飞刘芷君朱之豪
关键词:温室气体自动监测后向轨迹
AERMOD模型在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影响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文章以江苏某固体废物处置项目大气影响预测为例展开建设项目工程实例研究,分析其工艺流程和排污环节的基础上,采用AERMOD模型定量预测该固体废物处置项目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预测结果表明:SO_2,NO_2,HCl,H_2S和NH_3的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分别为23.38%,39.34%,38.96%,50.35和16.58%;PM_(10),SO_2,NO_2和HCl污染物日均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分别为2.08%,12%,15.13%和20%;PM_(10),SO_2和NO_2年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分别为0.27%,1.83%和2.75%;恶臭气体浓度较低,不会造成恶臭影响,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朱新胜陈飞张后虎高吉喜柴发合
关键词:大气污染AERMOD模型环境评价
石家庄市冬季PM_(2.5)污染特征、成因及潜在源区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对石家庄市2016年1月18—22日出现的PM_(2.5)污染过程进行研究,选择3个不同地区采用中流量采样器分别采集PM_(2.5)和PM_(10)样品,测定PM_(2.5)质量浓度及其化学组分(含碳组分、水溶性离子和无机元素),分析PM_(2.5)污染天气的污染特征和引起污染的气象因素,结合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分析污染的主要潜在源区。结果显示,在采样期间3个点的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3、131和119μg·m-3,PM_(2.5)浓度高值出现在早晨和午夜,冬季京津冀地区农村散煤燃烧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机碳(OC)最大质量浓度值为218.37μg·m-3,无机碳(EC)最大质量浓度值为21.22μg·m-3。污染过程中3个点的地壳元素(Na、Ca、Mg、Al、K和Fe)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27.19~60.03μg·m-3,占总无机元素的96.5%,表明交通源、道路扬尘和煤炭燃烧是此次石家庄市PM_(2.5)污染的主要贡献源类。较高的相对湿度和弱风速也会加速二次粒子的生成和颗粒物吸湿增长。潜在源分析表明,石家庄市PM_(2.5)污染主要受来源于北京和天津的气团影响,同时潜在源贡献(PSCF)分析表明河北省是影响石家庄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最主要潜在源区。
陈飞陈飞于洪霞张慧张慧
关键词:细颗粒物
江苏省人为热排放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依据1990~2013年江苏省能源消费统计资料和1990、1995、2000、2005、2010年的人口空间分布数据,估计江苏省人为热排放量、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并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多年来江苏省的人为热排放量持续增长,从1990年全省平均的0.59 W/m^2增加到2013年的2.85 W/m^2。排放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总体上江苏南部地区的排放通量高于江苏北部。近些年江苏省的人为热排放已成为区域问题,高值区已连接成片,2010年江苏省大部分地区的人为热排放高于2.5 W/m^2,南部主要城市排放通量大于10 W/m^2、北部城市也多大于5 W/m^2。江苏各城市的城区人为热排放通量稳步增长,2002年后增长加速、增量最高可达到2 W m^(-2) a^(-1)。在2030年和2050年江苏省的平均人为热排放通量将分别达到5.7 W/m^2和9.1 W/m^2,可能对中国东部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朱新胜朱宽广谢旻黄安宁欧阳琰陈飞赵卫
关键词:能源消费城市化
南京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夏季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南京基准地面气象站1951~2010年的气象数据分析南京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利用2007年南京草场门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探讨O3同气象要素之间关系并分析气象要素改变对污染的可能影响,结合WRF-CALGRID模式基于2008年7月的情景模拟研究1990年代以后南京城市下垫面变化对气象要素变化的贡献,并分析其对O3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南京气温呈现增长趋势,平均风速、大气湿度、日照时数呈现降低趋势.气温与O3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较小的风速和相对湿度有利于O3的生成.城市下垫面的增加使得南京城区气温增高超过1℃、风速减小0.4m/s、湿度下降0.5g/kg、混合层高度增加100m.气象要素的改变使地面NOx浓度减小,最大减小量超过6×10^-9.对O3浓度的影响有增有减,南京市北部、西部增加,增加量超过2×10-9,主要受温度增加、风速减小以及NO的垂直输送影响;主城区的南部、东部O3浓度减小,减少量1×10^-9~3×10^-9,主要受混合层高度增加的影响.
朱宽广谢旻霍云怡王体健冯文朱新胜陈飞欧阳琰符传博唐家翔
关键词:下垫面气象要素臭氧
中国地区人为热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全国各省份的非再生能源消费资料和2.5min×2.5min分辨率的人口格点数据,对中国地区人为热排放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地区人为热通量随时间持续增长,特别是在2000年后增长加速,1985年到2000年从0.09W/m2增长到0.16W/m2,而到2013年已经增长到0.38W/m2.中国地区的人为热排放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在华北、华东和华南,由于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人为热的污染很严重;在华中地区,人为热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以武汉为中心的经济圈;在东北地区,以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为中心的城市区域人为热污染也较为严重;而在西北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人为热排放量很小,仅在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区域较大.历年来全国年均人为热的最大值都出现在上海,其中2010年最大,为113.5W/m2,上海人为热排放的年均值增长明显,可达到0.6W/m2/a.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为热的排放愈来愈强,热污染对城市和区域的气候以及空气污染的影响也会越来越重要.
谢旻朱宽广王体健冯文朱新胜陈飞欧阳琰刘芷君
关键词:能源消费热污染
深圳市南山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气象模式WRF生成的气象数据,采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研究了深圳市南山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O_2的最大小时浓度为19.0μg/m^3;NO_2的最大小时浓度为42.0μg/m^3;HCl的最大小时浓度为5.27μg/m^3,区域各污染物小时最大落地浓度均能达标。SO_2的最大日均浓度为2.5μg/m^3,为评价标准的1.67%;NO_2的最大日均浓度为5.2μg/m^3,为评价标准的6.50%;HCl的最大日均浓度为0.68μg/m^3,为评价标准的4.53%;PM10的最大日均浓度为0.83μg/m^3,为评价标准的0.55%。SO_2的年均浓度最大值为0.11μg/m^3,为评价标准的0.19%;NO_2的年均浓度最大值为0.28μg/m^3,为评价标准的0.70%;PM_(10)的年均浓度最大值为0.04μg/m^3,为评价标准的0.05%;Hg的年均浓度最大值为0.081 ng/m^3,为评价标准的0.16%,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陈飞周洋胡洁朱新胜谢旻欧阳琰柴发合
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染源空气质量
2014年张家港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张家港市2014年的环境空气连续监测数据,系统研究了2014年大气污染特征、时空分布特点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张家港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3%,大气中SO_2、NO_2和O_3日最大8 h、PM10和PM2.5浓度的年均值分别为0.029、0.039、0.094、0.113和0.063 mg/m3,其中SO_2、NO_2和O_3日最大8 h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大气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和PM2.5。春季和秋季的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冬季和夏季,夏季主要是O_3和PM2.5复合型污染为主,重污染天气中,早上11:00是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时间;根据张家港市大气污染现状,提出了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和建议。
陈飞陈飞胡洁朱新胜欧阳琰谢旻
关键词:大气污染
垃圾发电项目大气污染特征及环境影响评价——以江苏省张家港市某垃圾发电项目为例
2016年
[目的]研究垃圾发电项目的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江苏省张家港市某垃圾发电项目为案例,在分析其工艺流程、排污环节和前期污染的基础上,采用AERMOD模型定量模拟评价该垃圾发电项目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SO_2、NO_2、HCl、HF、H_2S和NH_3的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7.84、16.53、0.16、0.17、21.23和3.61μg/m^3;PM_(10)、SO_2、NO_2、HCl和HF污染物日均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6.52、0.11、2.84、0.28和0.30μg/m^3,相应占标率分别为4.35%、0.07%、3.54%、0.19%和0.43%;PM_(10)、SO_2和NO_2年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78、0.21和0.44μg/m^3,占标率分别为1.12%、0.35%和1.10%。[结论]该项目总排放的各污染物对区域年均浓度最大贡献值均可达标。
陈飞朱新胜李杉高吉喜
关键词:垃圾发电项目大气污染AERMOD模型环境评价
南亚高压的多模态特征及其与新疆夏季降水的联系被引量:22
2017年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Interim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和新疆88个观测站点降水资料,分析了1979—2013年夏季(7月和8月)南亚高压多模态特征及其与新疆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亚高压除了青藏高压型和伊朗高压型外,还存在双体型。伊朗高压型和双体型分布产生的降水占新疆夏季总降水的70%~90%,青藏高压型分布产生的降水相对较少,占10%~30%。南亚高压的多模态分布对新疆降水有不同影响,伊朗高压型时,北疆部分地区和东疆降水偏多,塔里木盆地降水偏少;青藏高压型时,除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降水偏多外,新疆其余地方降水均偏少。南亚高压双体型对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影响最为突出,当夏季南亚高压呈双体型分布时,塔里木盆地降水偏多。合成分析发现,南亚高压双体型中心位置变化对环流和水汽输送产生不同影响,因而对应的塔里木盆地夏季降水也存在一定差异。当两个中心位置同时偏西时,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地区降水偏多,水汽分两步进入塔里木盆地。当两个中心位置同时偏北时,整个塔里木盆地降水增加,水汽沿着青藏高原东侧绕流进入塔里木盆地。
王前王前赵勇陈飞杨青
关键词:夏季降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