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二慧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语言
  • 3篇教育
  • 2篇语言学
  • 2篇语义
  • 2篇语义特征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2篇汉语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化
  • 1篇学语
  • 1篇引申
  • 1篇语法化
  • 1篇语文
  • 1篇语言本体
  • 1篇语言经济
  • 1篇语言经济性
  • 1篇语言经济性原...

机构

  • 7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于二慧
  • 1篇任海波

传媒

  • 2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语文建设
  • 1篇出版广角
  • 1篇新闻战线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语文教学研究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修辞化”评议
2016年
广义的修辞化指对修辞规律的研究。狭义的修辞化与语法化相对而言,指在共时平面内某类词语突破本身的职能,词性或功能上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的语言现象,往往表现为一种临时的而非固定的用法。典型的如词类活用。修辞化的动因在于述谓能力的提高,语言表现力的增强。狭义的修辞化既不同于语法化,又与语法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于二慧
关键词:语法化修辞化述谓性指称性
新媒体时代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2018年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30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发展推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上,而逐步扩展到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等多个层面,教育逐渐回归其本质即助力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也基本实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扭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于二慧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改革
“一直”与“总是”的语义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本文在考察当代小说语言的基础上,从共时平面,对“一直”和“总是”的语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尝试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上。二者相同的地方在于都可表示某种持续性。不同之处在于“总是”除了具有持续性之外,还有规律性发生的频度义、判断义。“一直”有表示空间上延伸的方向义。
于二慧任海波
关键词:语义特征
中学语文教育语言教学改革初探
2015年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反映他的思维能力。对语言本体的分析,有助于提高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有助于文科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理科生提高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培养教师的语言教学意识,深化语法教学,普及语言通俗趣味读本,增加普通语言学的内容,是我们尝试中学语言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
于二慧
关键词:教育语言教学改革中学语文逻辑推理能力普通语言学语言本体
从模糊语言学视角解析《天净沙·秋思》
2018年
模糊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属性,模糊语言学则以语言的模糊性作为研究范畴,采用模糊集合理论这一方法具体切入,它临界于模糊学与语言学之间,启发人们透过模糊的视角去寻找事物的规律与本质,实现模糊审美的作用和功效。模糊性其实也是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一,能够体现诗歌语言模糊性的内容主要集中于语义.
于二慧
关键词:模糊语言学语言模糊性秋思模糊集合理论自然属性
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与就业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鲜明的国际化和应用型特色,但本专业一直存在学生培养质量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一带一路"新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各高校应有重点、分阶段、有步骤地创建对外汉语教师团队,推出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实践基地,加强多方面合作,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持续送出对外汉语教育人才,扩大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于二慧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就业模式
许慎《说文解字》“對”义辨正
2018年
上古实有两"对":"對"和""(),分别来自甲骨文的和,《说文解字》从"寸"当是从的讹误。"对"之本义取象于缫丝过程中"理丝"的劳动场景,此义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讹化后,二"对"分别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应答"义主要来自""意义的扩大化,""(或)为古代礼仪,与"辞"相对,与"揚"或"越"并称。"核对"等义主要来自"對"的转喻。后来,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二者合流归一,后代统用"對"。此研究对考察"对"义的引申及语法化路径有参考意义。
于二慧
关键词:讹误本义引申转喻语言经济性原则
现代汉语副词“对”的存在及来源被引量:1
2017年
现代汉语"对"有作为副词的语法表现,"对"作为副词存在应该得到认可。同时,在以"对+V"结构形成的动词中,"对"是副语素。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唐代以后的古汉语"对"修饰动词的现象就大量出现,且有少量成为了参与构词的副语素,它们都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在汉语双音节化的过程中,"对"的使用频率、"对+X"形成句法结构、"对"作为动词的基本语义特征对其形成及参与构词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大量语料为基础,证明副词"对"的存在,并分析"对"的词汇化现象。
于二慧
关键词:词汇化句法结构语义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