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炳哲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短发夹RNA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心肌梗死后心...
  • 1篇心力衰竭
  • 1篇沙坦
  • 1篇肾病
  • 1篇衰竭
  • 1篇死后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肾病
  • 1篇缺血
  • 1篇重组腺病毒
  • 1篇重组腺病毒载...
  • 1篇拮抗剂
  • 1篇拮抗剂治疗
  • 1篇细胞生成素
  • 1篇下肢

机构

  • 3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大连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作者

  • 3篇洪炳哲
  • 3篇金哲
  • 2篇李龙虎
  • 1篇张曙影
  • 1篇宋爱琳
  • 1篇张健
  • 1篇于勤
  • 1篇魏冬梅
  • 1篇吴法令
  • 1篇杨磊
  • 1篇刚丽
  • 1篇肖健齐
  • 1篇汪俊斌
  • 1篇王美兰

传媒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抑制磷酸二酯酶5的短发夹RNA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改善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抑制磷酸二酯酶5(PDE5)的短发夹RNA重组腺病毒载体(PDE5shRNA)对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雄性10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n=6)、PDE5shRNA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注射PDE5shRNA,n=12)、普通腺病毒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注射普通腺病毒,n=15)和DMEM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注射DMEM,n=8)。4周后,统计各组小鼠存活情况,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和组织学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纤维化面积,以评价PDE5shRNA对小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SA、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血管密度以及PDE5、环磷酸鸟苷(cGMP)和蛋白激酶G(PKG)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小鼠存活情况:4周后,假手术组小鼠全部存活(100%),DMEM组死亡3只(37%),PDE5shRNA组小鼠死亡1只(8%)与普通腺病毒组死亡5只(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指标的检测结果:PDE5shRNA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小于普通腺病毒组和DMEM组[(25.44-2.9)%比(42.0±3.2)%和(43.4±2.6)%,P均〈0.05],LVFS显著高于普通腺病毒组和DMEM组[(21.1l±3.72)%比(14.22±2.91)%和(14.22±2.91)%,P均〈0.05],低于假手术组(41.3±1.8)%(P〈0.05),LVEF显著高于普通腺病毒组和DMEM组[(48.23±7.06)%比(34.59±6.23)%和(38.1±2.8)%,P均〈0.05],低于假手术组(77.7±3.1)%(P〈0.05),LVEDD显著小于普通腺病毒组和DMEM组[(4.88±0.36)mm比(5.72±0.62)mm和(
张健刚丽金哲李龙虎于勤王美兰宋爱琳洪炳哲
关键词:心肌梗死RNA磷酸二酯酶5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的疗效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方法 116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8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观察组联合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比降压、血压控制效果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降压显效率、血压控制理想率高于对照组,降压无效率、血压控制差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基础上,以厄贝沙坦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好,还有助于减轻肾肾损伤,对于抑制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汪俊斌吴法令陈综伟杨磊金哲洪炳哲唐光龙张曙影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厄贝沙坦钙离子拮抗剂
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明胶水凝胶微球治疗小鼠下肢缺血的效果及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缓释明胶水凝胶微球(EPO—GHM)治疗小鼠下肢缺血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52只雄性10周龄C57BIM6J小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8只小鼠,仅穿线而不结扎右后肢股动脉);盐水组(12只小鼠,结扎右后肢股动脉后,在右后肢一次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4ml/kg);EPO组(12只小鼠,结扎右后肢股动脉后,在右后肢一次性肌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1U/kg);空GHM组[8只小鼠,结扎右后肢股动脉后,在有后肢一次性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浸泡过的明胶水凝胶微球(4ml/kg)];EPO—GHM组(12只小鼠,结扎右后肢股动脉后,在右后肢一次性肌肉注射EPO—GHM5000IU/kg)。手术后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对小鼠后肢的血流灌注进行连续监测。术后8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右后肢的毛细血管密度(即CD31阳性毛细血管密度)、小动脉密度(即α平滑肌激动蛋白阳性小动脉密度)和肌肉面积[即肌动蛋白(HHF35)阳性肌肉面积];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血管增殖指数,评价EPO—GHM对缺血肢体血管新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右后肢肌肉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eNOS(p-eN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1)术后8周,EPO—GHM组缺血后肢与非缺血后肢的血流灌注比均高于盐水组、EPO组和空GHM组(0.810±0.080比0.563±0.051、0.570±0.056和0.561±0.052,P均〈0.05)。(2)EPO—GHM组CD31阳性毛细血管密度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小动脉密度均高于其他组(P〈0.01或0.05)。(3)盐水组、EPO组、空GHM组和EPO—GHM组的HHF35阳性肌肉面积均小于假手术组(P均〈0.05),盐水组、EPO组、空GHM组和EPO—GHM组之间的HHF35阳性肌肉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肖锦雯李龙虎洪炳哲肖健齐魏冬梅金哲
关键词:缺血下肢红细胞生成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