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鹏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煤气化及能源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水热
  • 3篇水热处理
  • 3篇褐煤
  • 2篇焦油
  • 2篇固体核磁
  • 2篇核磁
  • 1篇低温热解
  • 1篇电子顺磁共振
  • 1篇顺磁共振
  • 1篇碳结构
  • 1篇氢转移
  • 1篇热解
  • 1篇自由基
  • 1篇脱氧
  • 1篇稳定性
  • 1篇固体核磁共振
  • 1篇核磁共振
  • 1篇处理过程

机构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张德祥
  • 3篇潘铁英
  • 3篇刘鹏
  • 3篇王岚岚
  • 2篇鲁锡兰
  • 1篇周扬

传媒

  • 1篇煤炭转化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洁净煤技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先锋褐煤在水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演绎被引量:10
2016年
以先锋褐煤(XF)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水热处理过程中褐煤的结构变化,通过13C固体核磁共振(NM 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低于240℃的水热处理条件下,煤有机分子结构中的弱化学键有一定断裂,含氧官能团逐步减少;水中氢以离子形态迁移至褐煤中,处理后褐煤结构中甲基比例先增加后减少,次甲基比例由原煤的4.80%增加至XF-240的13.16%;释放的气体中主要是CO_2,烃类气体组分随处理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当水热处理温度高于240℃时,褐煤中部分共价键开始断裂,释放的烃类气体(C1-4)由240℃时的2.13%增加至300℃时的8.59%,脂肪碳比例由XF-240的44.83%降低至XF-300的39.49%,与氧连接的碳比例由XF-240的12.57%降低至XF-300的1.49%。水热处理对褐煤的脱氧提质效果显著,300℃时氧含量降低约30%,芳香碳比例增加至60.50%,比原煤提高19%。
刘鹏周扬鲁锡兰王岚岚潘铁英张德祥
关键词:褐煤水热处理碳结构氢转移
水热处理对褐煤提质及其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提高褐煤利用效率,强化水处理技术对褐煤提质的影响,采用高压反应釜对褐煤进行水热处理,考察了水热处理条件对煤低温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煤样的碳、氢含量增加,氧含量降低,水热处理对煤样有脱氧提质作用。处理温度为260℃时,热解焦油产率相对提高19%,热解水产率降低了20%。通过固体核磁共振(NMR)分析可知,水热处理温度在180~260℃条件下,煤中分子有机结构中的弱化学键有一定断裂,含氧官能团逐步减少,热解水产率降低;芳香碳含量基本不变,芳香侧链增加,热解时容易断裂形成焦油,达到提高煤焦油产率之目的。但水热处理温度过高时,其热解焦油产率下降。
刘鹏王岚岚张德祥鲁锡兰潘铁英
关键词:褐煤低温热解焦油固体核磁
水热处理对褐煤热解焦油自由基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高压反应釜对内蒙古褐煤(IML)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水热处理,并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仪考察了水热处理对褐煤热解焦油中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水热处理后,煤热解焦油中自由基的含量明显降低,在处理温度为260℃时达到最小值,自由基含量降低了66.67%;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焦油的g因子值不断减小,峰宽增加,但在300℃时峰宽低于原煤焦油的峰宽.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焦油的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经过水热处理后,焦油中酚类物质减少,单环芳烃的质量分数由15.10%上升至18.24%,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由12.79%上升至13.95%.通过在一定的保存时间内(40d)持续对焦油中自由基含量的分析,发现经过水热处理后的热解焦油中,自由基的含量在保存过程中增加的趋势较原煤焦油缓慢,并且更早趋于稳定.
王岚岚潘铁英刘鹏张德祥
关键词:电子顺磁共振自由基水热处理褐煤焦油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