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锋

作品数:92 被引量:597H指数:1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篇急救
  • 17篇心脏
  • 15篇中毒
  • 14篇骤停
  • 12篇心肺复苏
  • 11篇心肺
  • 10篇院前急救
  • 9篇细胞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9篇救援
  • 8篇心搏
  • 8篇心搏骤停
  • 8篇猝死
  • 7篇心脏性
  • 7篇心脏性猝死
  • 7篇性猝死
  • 7篇脏性
  • 6篇心脏骤
  • 6篇心脏骤停

机构

  • 54篇福建省立医院
  • 29篇福建医科大学
  • 25篇福建省急救中...
  • 5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福建省卫生防...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武汉市急救中...
  • 2篇重庆市急救医...
  • 2篇广州市急救医...
  • 2篇天津市急救中...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解放军第92...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福建省预防医...

作者

  • 92篇陈锋
  • 28篇王晓萍
  • 21篇柯俊
  • 20篇林庆明
  • 19篇林才经
  • 14篇陈敏
  • 10篇赵燊
  • 10篇林世荣
  • 8篇戴木森
  • 7篇朱日进
  • 7篇陈兵
  • 6篇钱欣
  • 5篇钱欣
  • 4篇何武兵
  • 4篇林风辉
  • 4篇黄子通
  • 4篇魏真
  • 4篇陈本敦
  • 3篇郑炜平
  • 3篇陈研

传媒

  • 29篇中华急诊医学...
  • 14篇创伤与急诊电...
  • 8篇中国急救医学
  • 6篇福建医药杂志
  • 5篇中国医疗管理...
  • 3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卫生经济研究
  • 1篇海峡药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福建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院建筑...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3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监测脉压变异度指导外科术后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CNAP)监测的脉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bility,PPV)在指导外科术后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V组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组,分别以CNAP监测PPV(<10%)和CVP(8~12 mmHg)为目标导向来指导液体复苏。主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复苏达标累计液体平衡量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CVP、心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PPV]和组织氧代谢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Lac)、氧供指数(oxygen delivery index,DO_(2)I)、氧耗指数(oxygen consumption index,VO_(2)I)、氧摄取率(oxygen uptake rate,ERO_(2))]。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其中PPV组38例CVP组4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复苏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指标均有所改善,MAP、CI及PPV无统计学差异,但PPV组的CVP明显低于CVP组(P<0.05)。PPV组的ScvO_(2)、DO_(2)I、VO_(2)I及ERO_(2)均明显高于CVP组(P<0.05),且Lac明显低于CVP组(P<0.05)。PPV组的复苏达标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累计液体平衡量明显减少,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监测脉压变异度可以指导术后低血容量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有助于尽快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机体组织灌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薛贻敏黄廷烽陈美琪范桥连林风辉陈锋
关键词:术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中医务人员适应性问题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乃至全国的暴发,国家组织超过4万名的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武汉。2020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进驻武汉,整建制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重症病区。在医疗救治工作中,医疗队员面临身体承受能力、工作环境、医疗习惯、心理面对以及语言沟通等方面的严峻现实挑战与压力,总结了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缓解压力、应对挑战的措施与方法,以期为今后应对疫情救治工作中医务人员面临的共性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蒋剑陈锋
关键词:医疗救治医务人员适应性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急诊重病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于福建省立医院EICU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3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x2线性趋势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统计和分析其CRI发生率、病原学特征以及可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中心静脉留置导管1363根,导管检出病原菌阳性为147例,CRI发生率为10.79%,每1000导管日发生CRI3.05次;CRI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46.94%)、革兰阳性球菌(40.14%)、真菌(12.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重复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多腔导管、长期留置导管、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为CR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CRI危险因素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陈敏朱日进陈锋王晓萍柯俊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股静脉置管长期留置导管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我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附12568例分析被引量:52
2010年
目的:调查中国大中城市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死亡病例特点.方法:从中国8个大中城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死亡数据,对有完整记录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2 568例院前死亡者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总时间、急救半径分别为(2.10±1.08) min、(13.68±7.14) min、(25.25±12.34) min、(13.75±6.48) min、(54.74±25.47) min、(7.86±3.91)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09±1.03) min、(13.58±6.78) min、(25.53±12.34) min、(13.60±6.54) min、(53.79±23.77) min、(7.67±3.86) km,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分别为(2.12±1.02) min、(14.10±7.05) min、(24.79±12.08) min、(13.79±6.61) min、(54.80±25.36) min、(7.90±3.92) km.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与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到达时间、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②院前死亡总体、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月份及季节分布以2月份、第一季度为最多,日时间段分布以8:00~10:00为最多.③院前死亡患者中循环系统、其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类的死亡数分别位居第一、二、四、五、八,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中循环系统类中心脏性猝死死亡最多;创伤、中毒类的死亡分别位居第三、六,均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④男性院前死亡数及院前心脏性猝死数均明显多于女性.⑤院前心脏性猝死占循环系统类死亡的绝大部分(67.33%),目击者现场心肺复苏(CPR)为4.46%,医护人员现场CPR成功率2.21%.结论:①心脏性猝死是中国大中城市最常见的院前死亡原因.②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以及普及公众CPR对降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陈锋公保才旦黄力柯俊赖欣李继良李金年林才经刘向陆家韬孟庆华宁哗裴雅春孙文会熊悦安张斌赵兴吉欧阳文伟陈文标陈玮莹郭彦池杨正飞黄子通
关键词:院前急救院前死亡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分析
CaMK Ⅱ-ryanodine受体信号途径在心肌肥厚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CaMKⅡ-ryanodine受体信号途径在心肌肥厚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肥厚组(LVH组)、心肌肥厚+KN-93组(KN-93组)、心肌肥厚+兰尼碱组(兰尼碱组),每组10只。LVH组、KN-93组及兰尼碱组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制备兔心肌肥厚模型,Sham组仅游离腹主动脉不进行缩窄。8周后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的灌注模型,同步记录心内、外膜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KN-93组和兰尼碱组首先给予各自药物预灌,然后观察在异丙肾上腺素(1μxmol/L)灌注和快频率程序刺激条件下各组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结果Sham组、LVH组、KN-93组(1μmol/L)和兰尼碱组(10μmol/L)触发活动的发生率分别为0/10、10/10、4/10和1/10,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分别为0/10、9/10、3/10和1/10,多形性室速或室颤的发生率分别为0/10、7/10、2/10、1/10,KN-93组和兰尼碱组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LVH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KN-93和兰尼碱能够有效抑制心肌肥厚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CaMKⅡ—ryanodine受体信号途径可成为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全新靶点。
柯俊肖幸陈锋贺莉戴木森王晓萍陈兵陈敏张存秦
关键词:RYANODINE受体信号转导途径触发活动心肌肥厚
院前急救与灾难的紧急医疗救援被引量:28
2006年
院前医疗急救与灾难紧急医疗救援都是社会紧急事务安全保障体系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就灾难紧急医疗救援策略研究而言,目前我国承担这一任务的先驱是院前医疗急救体系(SAILS防治的启示),如何使院前医疗急救系统纳入到城市紧急救援体系中去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20世纪末“国际减灾十年”提炼出两条重要的理念:第一是要使21世纪成为安全的世纪,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第二是建设灾害预防文化即安全文化,强调防御优先。这提示我们:将急救医学、灾难医学与预防医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打造出院前医疗急救与灾难紧急医疗救援的工作平台。在制定灾难的紧急医疗救援预案时要以“以人为本—有限资源—循证医学—效益最优化”为依据,有序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
陈锋林才经
关键词:紧急医疗救援灾难医学院前急救医疗急救系统医疗卫生资源灾害事故
心肺复苏反馈装置对复苏按压质量考核的影响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研究实时反馈装置对非医务人员实施心肺复苏按压质量考核的影响。方法纳入志愿者120人,按照《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培训,以模拟人为对象,进行单人连续按压6min考核。操作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40人,其中A组无反馈,B组按压过程根据实时反馈装置(LinkCPR)对按压质量(包括按压深度、频率、回弹)进行修正,C组应用节拍器指导按压,均通过无线网络信号传输并收集按压数据。结果三组学员在按压深度方面,B组优于A、C组,按压深度分别为(5.38±0.483)cm坩.(4.42±0.572)cm,(4.25±0.84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压频率方面,B、C组优于A组,按压频率分别为(113.4±5.9)次/min,(109.0±6.8)次/min vs.(129.6±8.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弹方面,B、C组优于A组,表现为滞留次数的减少,分别为(56.10±32.3vs,(68.30±28.8)次w,(174.30±38.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压频率和滞留次数呈正相关(r=0.776,P〈O.01);各组问正确率比较,(9.8%vs.72.9%Ⅷ.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反馈装置在心肺复苏考核过程中,通过修正操作者按压深度及频率,并减少按压过程中滞留情况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考核者按压质量水平。
龚峥赵燊李燕春官志明范建明邱长胜王晓萍陈锋林才经
关键词: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群体性急性光气中毒医疗救援策略被引量:2
2005年
魏真陈锋林才经
关键词:群体性光气中毒救援
群体性急性光气中毒的特点与诊疗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旨在探讨群体性急性光气中毒的特点与救治.方法通过对561例患者及65例抢救人员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的改变进行综合临床分析.结果①中毒患者的潜伏期9~25 h.②出现接触光气后,无临床症状但胸部X线异常的患者--疑似中毒.③发现施救人员有二次染毒的可能.结论①群体性急性光气中毒的临床特点:接触当时刺激反应轻微,发病前潜伏期较长,肺水肿是迟发性的.②综合判断临床急性光气中毒轻重程度作出六级或六度的危险分层以供商榷.
陈锋魏真戴木森王晓萍钱欣林才经
关键词:群体性急性光气中毒肺水肿潜伏期
提高院内及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美国心脏协会有关心肺复苏质量的共识声明(二)
2013年
监测与反馈:监测患者对心肺复苏反应的选择与技术正如一句谚语所说:'若不亲身测量,怎能改善提高?'对于监测CPR质量正是如此。在抢救现场监测救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的质量和表现,对复苏科学和临床实践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许多受过训练的救护人员操作时CCF较低,胸外按压深度不够,按压-通气比也相对较低,从而导致不良的预后。通过监测,则有助于获知最佳的电击前的脉搏,CCF以及胸外按压深度。随着科技的发展,监测CPR参数技术的不断成熟,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如今已能够实时监测CPR的质量。CPR质量监测有助于洞彻临床表现而指导临床选择优化操作方案。
陈研钱欣陈锋
关键词:CPR胸外按压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