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自强

作品数:19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隧道
  • 9篇铁路
  • 9篇重载
  • 8篇重载铁路
  • 8篇基底
  • 8篇基底结构
  • 5篇列车
  • 5篇荷载
  • 4篇动荷载
  • 4篇动力响应
  • 4篇围岩
  • 3篇力特性
  • 3篇列车荷载
  • 3篇模拟装置
  • 3篇富水地层
  • 2篇动力特性
  • 2篇动压力
  • 2篇硬岩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分析

机构

  • 19篇西南交通大学
  • 5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铁路经济...

作者

  • 19篇李自强
  • 18篇王明年
  • 18篇于丽
  • 6篇华阳
  • 3篇童建军
  • 3篇刘大刚
  • 2篇吴秋军
  • 1篇李琦
  • 1篇王子健
  • 1篇罗勇
  • 1篇谢文强
  • 1篇李博

传媒

  • 4篇铁道学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铁道建筑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岩土力学
  • 1篇路基工程
  • 1篇隧道建设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公路隧道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第五届全国运...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线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受力特性现场激振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依托于张唐线双线重载铁路隧道——付营子隧道现场试验,在Ⅴ级围岩条件下利用大型激振设备不同频率和配重块组合模拟了25、27、30t轴重的重载列车作用。根据光纤光栅传感器采集时程曲线提取的静压力和瞬时动压力幅值,针对基底不同结构层表面上不同测点的接触压力横向和竖向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线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通车前静压力分布基本对称,重载列车荷载作用下,因仅半幅受到重载荷载影响,其动力响应明显于普通客运线路使基底结构受力不平衡易发生失稳。在重载线路中心、轨道位置和客运线路轨道3条监测线上各结构层表面动压力竖向衰减规律类似,均可拟合为三次多项式用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受力预测。
李自强李自强王明年于丽吴圣智赵银亭
关键词:基底结构动力响应
深埋硬岩特长隧道快速掘进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对于深埋硬岩隧道,快速掘进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缩短工期,从而带来极高的经济效益。选择合理的爆破进尺以减少对围岩的损害是保证快速掘进的前提,同时配合高效的施工方式才能实现快速掘进。采用数值模拟方式,以虹梯关隧道为例,通过松动圈厚度及变形量大小对3,3.5,4,5 m各爆破进尺下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出快速掘进的理论爆破进尺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组织提出深埋硬岩隧道的快速掘进的合理进尺,即Ⅱ级围岩可采用3.5~4 m爆破进尺。
李自强于丽王明年代仲宇
关键词:快速掘进爆破施工数值模拟
不同轴重下双线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动压力分布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重载铁路张唐线付营子隧道为工程依托,针对Ⅳ级围岩条件下双线重载铁路隧道在25、27、30 t三种轴重下的基底结构不同结构层表面的动压力分布及竖向传递规律,开展了现场大型激振试验和实时远程监测。根据激振试验所得土压力传感器典型时程曲线,得到了各结构面动压力的横向分布及竖向传递规律,最后根据远程监测数据对27 t轴重下基底结构的动压力分布规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Ⅳ级围岩条件下,双线重载铁路隧道重载线路在重载列车荷载直接作用下,该侧的动压力均大于普通铁路,各结构面不同测点的动压力数值随着与激振点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列车轴重提升使线路下方作用荷载的增大,双线铁路隧道基底结构易出现失稳。动压力竖向传递规律显示,各结构面表面接触压力对列车轴重的响应由上至下逐渐减弱。远程实测数据分析结果与激振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表明试验结果可用于双线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设计参考。
于丽赵勇王明年李自强
关键词:基底结构
破碎围岩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动力特性现场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张家口至唐山付营子隧道现场大型激振试验,模拟研究了V级围岩条件下轴重为250、270、300 k N重载列车作用时隧道基底结构压力响应,并提出了各测点动压力在轴重下降时的衰减规律。根据现场实测的压力-时程图,分析了各结构面动压力的横向和竖向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双线隧道重载线路因直接受重载列车荷载作用而使半幅测点动压力均大于客车线路,重载线路轨道下方相应测点在不同轴重作用下的动压力均大于其他测点,对比IV级围岩表面的试验结果得出破碎围岩条件下重载位置的结构和围岩容易出现压力集中,从而引发结构开裂或围岩空洞。列车荷载在基底结构竖向传递过程中先受到道床结构和仰拱填充的缓冲作用,衰减较大,在仰拱结构中衰减较少,以目前的基底结构设计厚度难以满足轴重提升的需求。
李自强李自强吴秋军吴秋军于丽王明年
关键词:重载铁路基底结构动力响应
虹梯关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通风节能技术被引量:15
2016年
为研究长大隧道施工通风节能技术,以虹梯关特长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CFD商业软件FLUENT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调研方式计算确定特长公路隧道中施工通风控制标准及需风量,制定特长公路隧道联合式通风方式并在风管长度、风机选型数量和风机位置等方面对通风方案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有无排风机的通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特长公路隧道的施工通风中,独头式通风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采用满足污风回流要求的联合式通风方式。该方式能够快速将隧道掌子面及附近区域的CO浓度稀释至规范要求,改善洞内通风条件,保证施工进度,节约大量人力和财力。
李自强谢文强王明年于丽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通风
重载铁路隧道底部围岩损伤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以我国第一条按照30t重载铁路标准建设的瓦日铁路太行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长期监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式,将重载铁路隧道底部围岩的损伤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和重载列车的作用,底部围岩损伤位置的接触压力和水压力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在轨道下方尤为明显;地下水长期冲刷作用下,围岩颗粒逐渐流失,造成脱空范围变大出现贯通,引起相邻位置接触压力集中易造成基底结构失稳;故重载列车大轴重的长期碾压是底部围岩损伤激增的主要原因、且底部围岩在地下水冲刷作用和自身缺陷的相互影响下逐渐劣化,为基底结构病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研究成果可为重载铁路隧道底部围岩损伤的预测和病害处治方法提供思路和借鉴。
李自强李自强王明年于丽
关键词:接触压力水压力流固耦合
30 t轴重下重载铁路隧道隧底结构疲劳损伤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鉴于重载铁路隧底结构疲劳损伤现象较普通客货共线铁路更加明显,根据现场调查对重载铁路隧底结构病害进行分类,并确定了影响其疲劳损伤的主要因素为重载列车长时间大轴重碾压。依托张唐铁路双线重载铁路隧道大型现场原位激振试验,得到了Ⅲ、Ⅳ、Ⅴ级围岩条件下道床结构表面的轴重列车附加动荷载分布规律,利用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对重载铁路隧底结构损伤分布及疲劳损伤进行模拟,并结合试验所得道床和仰拱结构的动应力验证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将实测所得动压力时程曲线作为Workbench动力初始条件进行疲劳损伤计算具有客观性,计算得出:随着围岩条件降低,隧底结构损伤范围及损伤程度逐渐增加;在相同围岩级别30 t轴重条件下隧底结构损伤出现的时间由上至下依次递增,且损伤程度逐渐降低。研究成果可为重载铁路隧道运营期长期服役性能研究及疲劳寿命预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明年赵银亭于丽李自强李琦
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的动压力响应被引量:20
2016年
以晋中南重载铁路太行山隧道为工程依托,研究轴重为27t的重载列车以80km·h-1的速度经过时隧道基底结构的动压力响应。分别采用有限元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得到动压力典型时程曲线,分析隧道基底各位置处动压力的横向及竖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左右侧的动压力基本对称分布,线路中心线处动压力受到重载列车动荷载影响更大;动压力在填充层内的实际衰减程度大于理论分析,仰拱上表面左右侧沟底部实测动压力大于线路中心线处,而仰拱上下表面动压力横向分布规律相反;动压力竖向传递过程分为快速和缓慢衰减2个阶段,分别位于道床与仰拱填充层内和仰拱内,但在缓慢衰减阶段,线路中心线处的动压力幅值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而平均值仍为衰减。由此可知,隧道的仰拱极易出现大变形而形成裂缝,并且易发生侧沟外挤等病害。
李自强王明年于丽李博
关键词:重载铁路隧道基底结构
深埋硬岩特长隧道合理爆破循环进尺研究
掘进能够有效加快施工进度,但随之产生的围岩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成为建设中必须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如何实现深埋硬岩隧道的安全、快速施工成为长大公路隧道建设中的首要问题,而选择合理的爆破循环进尺则成为实现这一关键技术问题的关键...
李自强王明年于丽徐湉源
关键词:爆破参数稳定性
隧底与围岩接触面积对接触压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2017年
隧底脱空将影响隧底围岩与仰拱之间的接触压力大小与分布,而列车轴重的增加将放大这种影响。为获得重载条件下隧底结构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压力受接触面积影响的因素与作用规律,运用数值模拟对隧底不同接触面积下的接触压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围岩级别、隧底和围岩接触面积的大小对隧底接触压力影响显著。表现为:围岩级别越高、列车轴重越大,隧底脱空对接触压力的影响越显著;接触压力与脱空率之间呈近似线性相关;在脱空率相同时,脱空位置离拱底越近,接触压力越大,其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拱底以及仰拱与拱脚连接处。
华阳于丽王明年李自强
关键词:铁路隧道重载列车接触压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