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潇
-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1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1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皮肤表现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的皮肤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2月10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互联网远程门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皮肤表现患儿, 分析其临床特征。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皮肤表现的患儿61例, 年龄22 d至17岁(2.83 ± 2.47)岁, 病程2 ~ 14 d。皮肤表现为急性荨麻疹25例(41.0%), 发疹/斑丘疹样皮损10例(16.4%), 面部血管性水肿6例(9.8%), 荨麻疹性血管炎5例(8.2%), 玫瑰糠疹及多形红斑各4例(6.6%), 紫癜2例(3.3%), 混合型皮损2例(3.3%), 毛囊炎、结节性红斑和肢端血管性水肿各1例(1.6%)。不同皮肤表现患儿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7, P < 0.001)。48例(78.7%)皮疹泛发, 13例(21.3%)局限分布;10例(16.4%)瘙痒, 3例(4.9%)灼痛, 48例(78.7%)无症状。36例(59.0%)皮损持续≤ 3 d, 25例(41.0%)> 3 d, 但均未超过2周。61例均高热至38.5 ℃, 1例(1.6%)热前出疹, 41例(67.2%)热中出疹, 19例(31.2%)热退后出疹;不同皮疹分布、自觉症状、皮疹持续天数、发热与出疹相关性组间的皮损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愈后未见复发且不遗留色素改变及瘢痕。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的皮肤表现多样, 以荨麻疹、发疹/斑丘疹样皮损为主。
- 邓维张高磊陈见友张升蒋丽潇刘晓雁苏伟
- 关键词:皮肤表现皮肤疾病儿童血管性水肿玫瑰糠疹多形红斑
- 湿疹患儿照料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认知状况调查
- 2024年
- 目的了解湿疹患儿照料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TCS)治疗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用药宣教工作,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2020年12月—2021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71例湿疹患儿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照料者对TCS及其副作用的认知情况、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患儿TCS治疗的依从性,分析照料者对TCS治疗湿疹相关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仅22.22%(38/171)的照料者对TCS“非常了解”,而有16.37%(28/171)“完全不了解”。仅9.36%(16/171)的照料者对TCS副作用“完全了解”。照料者主要从“网络”(46.20%)、“病友或周围人”(38.60%)和“医生”(22.81%)获取TCS治疗湿疹相关知识。TCS使用时,61.99%(106/171)的照料者“完全按医嘱”,35.08%(60/171)“不完全按医嘱”,2.92%(5/171)表示“完全不使用TCS”。在对TCS及其副作用的认知方面,不同年龄、学历和职业状态的照料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对TCS治疗湿疹相关资讯获取途径以及对TCS治疗的依从性方面,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照料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不同职业状态照料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62、0.074)。结论儿童湿疹照料者对TCS治疗湿疹的认知程度较低,依从性不高。照料者对TCS的认知和用药依从性受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临床医生有必要关注不同群体在疾病和用药相关信息获取上的差异,加强宣讲和科普,促进合理用药,改善湿疹儿童皮肤健康管理。
- 蒋丽潇邓维李倩王誉涵陈见友张升苏伟刘晓雁张高磊
- 关键词:湿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儿童
- 儿童线状苔藓57例临床资料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儿童线状苔藓的临床特征,以助儿童线状苔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首次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并平均随访1.5年的57例线状苔藓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57例患儿男29例,女28例,患儿就诊中位(IQ1~IQ3)年龄为5岁(2~7岁),中位(IQ1~IQ3)病程为13.0个月(11.0~15.5个月)。53例患儿皮损为单发,4例患儿有2处皮损。57例患儿共61处皮损,发病部位依次为下肢23处,上肢17处,躯干14处,甲5处,面部2处。根据病灶的形态,主要分为3种临床模式:经典型(47处),色素减退型(8处),甲受累型(6处)。3种类型间整体病程存在差异(H=11.801,P=0.003),甲受累型比经典型、色素减退型中位病程长。3种类型活动期病程存在差异(H=12.537,P=0.000),甲受累型比经典型中位活动期长。61处皮损,48处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或0.1%糠酸莫米松乳膏加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1~3个月,13处皮损未治疗或未坚持规律用药治疗。结论儿童线状苔藓的临床表现及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表现具有典型特征,可辅助诊断。儿童线状苔藓主要分为3种临床模式:经典型、色素减退型、甲受累型。疾病进展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有助于对症缓解瘙痒,缩短进展期病程,但并不缩短总病程。该病有自限性,不治疗经过数月亦可自行消退,且不留瘢痕。
- 邓维苏伟张高磊蒋丽潇刘晓雁陈见友
- 关键词:线状苔藓儿童BLASCHKO线
- 婴幼儿皮肤结构和生理特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4
- 2015年
- 婴幼儿皮肤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特点,其结构、成分和功能都与成人显著不同。多数观点认为至少在出生后的一年内皮肤结构和功能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婴幼儿皮肤较成人角质层薄,角质细胞小,皮肤的水合能力还不完善,角质层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较少的天然保湿因子等,这些特点使婴幼儿更容易产生各种皮肤问题。所以在出生后的一年内,也是各种皮肤问题的爆发期,如:湿疹、尿布疹、特应性皮炎等。
- 高莹鲁楠职蕾蕾蒋丽潇刘晓雁
- 关键词:天然保湿因子尿布疹小汗腺角质细胞
- Blau综合征NOD2/CARD15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回顾总结4个Blau综合征家系先证者患儿及其父母NOD2/CARD15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PCR扩增4个家系所有成员的NOD2/CARD15基因所有外显子。Sanger法测序NOD2基因所有外显子序列,Ensembl和NCBI dbSNP基因数据库比对确定致病位点,根据ACMG指南判定基因变异的致病性。对先证者患儿及其父母行查体及病史问诊。结果所有先证者患儿均检测到NOD2基因突变,家系1和3检测到NOD2基因突变c.1000C>T p.R334W,突变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家系2检测到NOD2基因突变c.956G>A p.G319E,突变为自发性;家系4检测到NOD2基因突变c.1469G>T p.W490L,突变来源于其母亲。所有先证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皮肤、眼及关节损害,其中3/4患儿伴有智力及体格发育迟缓,2/4患儿伴有频繁发热,1/4患儿伴有肝肿大。家系1先证者父亲、家系3和4先证者母亲均有不同程度眼睛和关节损害。结论Blau综合征均由NOD2/CARD15基因突变,突变位于第四外显子,发病符合显性遗传;患儿除了具有Blau综合征的临床三联征,还具有其他临床特征。
- 张高磊顾菲苏伟杨明张升蒋丽潇朱芸秦琴曹会娜李倩刘晓雁
- 关键词: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