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峰

作品数:33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大菱鲆
  • 7篇微卫星
  • 6篇微卫星标记
  • 6篇美洲鲥
  • 6篇基因
  • 6篇红鳍
  • 6篇红鳍东方
  • 6篇红鳍东方鲀
  • 5篇育种
  • 4篇饲料
  • 4篇饲料转化
  • 4篇耐低温
  • 3篇蛋白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定量
  • 3篇摄食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领域
  • 3篇饲料转化率
  • 3篇仔鱼

机构

  • 30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烟台开发区天...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江苏中洋集团...
  • 2篇黄海水产研究...
  • 2篇海安县水产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威海银泽生物...
  • 1篇大连天正实业...

作者

  • 33篇刘志峰
  • 21篇马爱军
  • 11篇孙志宾
  • 9篇洪磊
  • 9篇王新安
  • 8篇高小强
  • 7篇黄智慧
  • 6篇崔文晓
  • 5篇黄滨
  • 4篇雷霁霖
  • 3篇关长涛
  • 3篇曲江波
  • 3篇王耀辉
  • 2篇薛国平
  • 2篇秦巍仑
  • 1篇贾玉东
  • 1篇郭正龙
  • 1篇夏丹丹
  • 1篇郝振林
  • 1篇于宏

传媒

  • 6篇海洋与湖沼
  • 6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水产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刀鲚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被引量:3
2022年
刀鲚(Coilianasus)是长江珍稀名贵的生殖洄游性、肉食性鱼类,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10年内全面禁止刀鲚生产性捕捞。与此同时,衍生出刀鲚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模式,在这些养殖模式中,由于刀鲚长期处于肥水和高密度的养殖环境内,自身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下,造成自身的免疫机能受到抑制和抗病力下降,导致养殖成活率低或大量死亡现象,造成刀鲚养殖规模一直没有大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刀鲚各个生长发育过程的特征解析,将刀鲚生活史划分为水花开口、乌仔、稚鱼(夏花)、幼鱼和成鱼5个生长阶段,同时将刀鲚养殖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划分为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卵)、枝角类、桡足类、底栖动物幼体、鱼(虾)苗、软靡、微囊配合饲料和有机碎屑、微生物8个层次,通过结合非生态系统构建了刀鲚生态养殖系统模式。通过构建该生态养殖模式对刀鲚养殖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助力刀鲚产业的快速发展。
郭正龙朱永祥王耀辉刘志峰马爱军
关键词:刀鲚生态系统生态养殖
红鳍东方鲀AFP、CIRP、HMGB1和YB-1基因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2023年
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受环境条件的调节,冬季的低温会给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产业带来不利影响。为研究红鳍东方鲀耐低温机制,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抗冻蛋白(AFP)基因、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基因、高速迁移蛋白家族蛋白(HMGB1)基因、Y-box结合蛋白(YB-1)基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8℃、13℃、8℃和5℃),在红鳍东方鲀的肝、脾、肾、脑、心、肠、肌肉、性腺和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FP基因呈广泛性表达,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组织中AFP基因的表达量基本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在5℃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RP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组织中CIRP基因的表达量的升降程度有所不同,在肝、肾、脑、心、肠、皮肤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脾、肌肉和性腺中表达量呈上升趋势。HMGB1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脑、心、肝和皮肤中也有较高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除肝脏外,各组织中HMGB1基因的表达量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YB-1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随着温度的降低,大部分组织中(脑、心、肠、肾、肝、肌肉和脾)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8℃组达到最小值(P<0.05)。以上结果表明,4种基因表达水平因组织、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反映了这4种基因的功能特异性;在低温胁迫下,4种基因积极响应,表达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4种基因在红鳍东方鲀低温环境适应中可能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另外,从表达变化规律来看,8℃可能是红鳍东方鲀应对低温胁迫的关键调控点,过低的温度会造成其调控紊乱,这可为研究红鳍东方鲀低温应答调控机制提供相关依据。
刘志峰马爱军马爱军朱理光孙建华张涛俞兰良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低温胁迫AFPHMGB1YB-1荧光定量PCR
一个大菱鲆饲料转化率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大菱鲆饲料转化率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引物及其应用,属于鱼类DNA标记技术与应用领域,所述的引物序列为正向序列GTACAAGTACACAACAGCAGT,反向序列ACCATTGAAGACAGAAGTGT。利用所...
刘志峰常浩文马爱军孙志宾王新安杨敬昆徐荣静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热休克蛋白SmHsp47相互作用蛋白His-pull down和质谱鉴定
2021年
首次克隆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热休克蛋白SmHsp47基因。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92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218 bp,编码一条长度为405个氨基酸的多肽链。结果表明,大菱鲆SmHsp47基因在肝脏、皮肤、鳃和肠等4个组织中都有表达,表达量最高的组织是肝脏,表达量最低组织是鳃;25℃处理6 h后SmHsp47在皮肤中的表达量增加150多倍。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SmHsp47的his标签融合蛋白,然后利用His-pull down技术捕获了SmHsp47的相互作用蛋白质,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出31种候选蛋白,其中大部分蛋白为参与翻译后修饰,蛋白转换及分子伴侣;此外还包括参与脂转运与代谢、能量产生与转换、细胞骨架、防御机制等过程的蛋白质。从31种候选蛋白中进一步筛选出3种分值较高的蛋白:未知蛋白(uncharacterized protein,A0A6A4TFV0)、胎球蛋白B(Fetuin B,A0A2U9C388)和胶原结合蛋白(collagen-binding protein,A0A2U9B608),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
朱春月孙志宾马爱军马爱军杨敬昆刘志峰
褐牙鲆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及在环境激素检测中的应用
卵黄蛋白原(Vg)是一种大分子的磷脂糖蛋白,作为卵生脊椎动物卵黄蛋白的前体,在雌激素的调控下合成。一般情况下,只存在于成熟的雌性个体中,为发育中的胚胎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但当受到外源雌激素或具有雌激素效应的物质的诱导时,...
刘志峰
关键词:褐牙鲆实时荧光定量生物标志物组织切片
文献传递
不同饵料对美洲西鲱仔鱼生长、相关酶活力及体脂肪酸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以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孵化后10 d)为实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试验,分别投喂不同的饵料[单独投喂卤虫(Artemia)、单独投喂微颗粒饲料、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分析不同饵料的投喂对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合投喂组的存活与生长表现都要显著优于卤虫组和微颗粒饲料组(P<0.05),微颗粒饲料组与卤虫组相比差异不大,而试验后期(20~30 d)微颗粒饲料组的存活与生长表现要优于卤虫组;(2)消化酶的结果显示,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在卤虫组中活力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中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微颗粒饲料组中要显著高于混合投喂组(P<0.05);(3)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力在微颗粒饲料组中最高,卤虫组中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4)鱼体脂肪酸受饵料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大,微颗粒饲料中n-3HUFA和DHA含量较高,其投喂后在鱼体中的含量也高。综上所述,不同饵料投喂对美洲西鲱仔稚鱼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体脂肪酸影响显著,在试验20 d之前使用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20 d后完全转食微颗粒饲料,可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刘志峰高小强于久翔王耀辉秦巍仑郭正龙黄滨刘宝良洪磊
关键词:微颗粒饲料非特异性免疫脂肪酸组成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耐低温相关微卫星标记的初步筛选被引量:3
2022年
采用微卫星结合混合群体分离分析法技术(SSR-BSA)对红鳍东方鲀群体进行耐低温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首先对300尾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低温处理,分别获得34尾耐低温(S组)和不耐低温个体(D组)。分别在两组中随机挑选15尾提取基因组DNA,构建耐低温和不耐低温DNA混池,然后用148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扫描。结果发现4个标记(fms45、fms82、fms100和fms182)在耐低温和不耐低温DNA混池中扩增出差异条带。用S组和D组全部个体对4个标记进行单个体验证,结果显示由fms100扩增,携带有116 bp条带的个体在S组和D组的出现频率分别是53%和18%, 132 bp条带的出现频率分别是59%(S组)、24%(D组);由fms182扩增,携带有125bp的个体在S组和D组出现的频率分别是12%和35%,经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显著。本文关于红鳍东方鲀耐低温分子标记的报道,为研究红鳍东方鲀耐低温的遗传基础以及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也为开展红鳍东方鲀耐低温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袁晨浩刘志峰马爱军
关键词:红鳍东方鲀耐低温微卫星标记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快速生长品系和高成活率选育品系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以大菱鲆2个配套选育系进行双列杂交产生的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统计学和数量遗传学方法对体质量和存活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测定以及杂交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分析50个杂交组合在不同月龄的特殊配合力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以及杂种优势率发现,FG1♀×HS1♂组合为最佳杂交组合。在6月龄、9月龄、12月龄和15月龄,FG1♀×HS1♂组合的体重分别为49.4010g、162.8510g、311.0716g和619.8467g,比相应发育阶段的普通商品苗种依次提高了31.36%、44.46%、50.55%和69.06%;在3—6、6—9、9—12和12—15月龄,FG1♀×HS1♂组合的成活率分别为96.4%、98.9%、99.2%和99.0%,比相应发育阶段的普通商品苗种分别提高了37.62%、27.55%、11.45%和6.35%,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性能。最佳系间杂交组合FG1♀×HS1♂的确定,为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大菱鲆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爱军王新安王新安孙志宾黄智慧崔文晓孙志宾
关键词:大菱鲆配合力
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胚胎发育形态学及组织切片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显微镜及连续切片技术,研究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特征。结果显示,在孵化温度为(21.0±0.5)℃的条件下,美洲鲥受精卵经过71 h 15 min大量孵化出膜,其胚胎发育阶段主要分为6个时期。受精卵第1–5次卵裂均为经裂,第6次卵裂(64细胞期),纬裂出现,胚盘被分为外部的包被层和内部的深层细胞两部分。受精6 h 2 min,内外卵黄合胞体层形成。受精7 h 40 min,囊胚腔出现。受精10 h 39 min,胚盘下包30%,胚盾形成;受精14 h 50 min,下包50%,三胚层形成;受精17 h 33 min,下包75%,神经板形成;受精21 h 13 min,下包90%,脑原基、视囊、脊索原基和体节出现;受精24 h 15 min,完全下包,神经胚、听囊、前脑、中脑及后脑出现。受精24 h 55 min,克氏囊形成。受精35 h 44 min,心脏和消化管出现;42 h50 min肾小管形成;47 h 35 min克氏囊消失;60 h 15 min角膜出现。70 h 15 min,仔鱼大量出膜,初孵仔鱼具有一个大而均质的卵黄囊,上面布有明显的色素。美洲鲥胚胎发生发育的特征与大多数报道的硬骨鱼类类似,但在分化发育的时序上具有较大的差异。
高小强刘志峰黄滨王耀辉薛国平秦巍仑关长涛洪磊
关键词:美洲鲥胚胎发育形态学组织学
美洲鲥繁殖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组织学、形态学及数量统计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人工养殖条件下美洲鲥亲鱼繁殖周年特性。结果表明,美洲鲥卵巢发育分为6期,精巢发育分为6期;根据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卵黄物质积累和滤泡细胞的变化,将卵子发生划分为6个时相;根据精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变化,将精子发生分为6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中至少含有两种处于不同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且卵径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型”也表明美洲鲥产卵类型为部分同步类型。在性腺周期发育过程中,雌雄亲鱼性腺指数(GSI)在4~6月份保持较高的水平,且最高值均出现在5月(雌鱼:29.24% ± 3.84%,雄鱼:8.06% ± 1.19%),暗示了美洲鲥繁殖季节主要发生在4~6月份。自2016年1月到3月,雌鱼肝体比(HIS)迅速增加,且在3月到达最大值(2.05% ± 0.05%)。而雄鱼自2016年1月到6月,指数快速降低,在6月到达最低值(0.93% ± 0.1%),说明了肝脏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肥满度(CF)在繁殖盛期达到最大,表现出与GSI类似的变化趋势。美洲鲥绝对繁殖力为69,033.99粒~414,184.28粒(平均304,251.71 ± 61,293.27),相对繁殖力为71.38粒/g^395.38粒/g (平均254.44 ± 49.11粒/g)。综上所述,美洲鲥产卵类型属于非同步批次产卵类型,繁殖期主要为4~6月,其繁殖力低,繁殖期较长。
高小强刘志峰黄滨关长涛王耀辉薛国平秦巍仑洪磊
关键词:美洲鲥性腺发育繁殖季节产卵类型繁殖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