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阳青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壳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壳模型
  • 1篇地壳速度
  • 1篇地壳速度结构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层析
  • 1篇地震层析成像
  • 1篇地震学
  • 1篇地震仪
  • 1篇地幔
  • 1篇断层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活动
  • 1篇洋中脊
  • 1篇蛇纹石
  • 1篇蛇纹石化
  • 1篇热液
  • 1篇热液活动
  • 1篇转换断层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吴振利
  • 3篇欧阳青
  • 2篇卫小冬
  • 2篇牛雄伟
  • 1篇吕春来
  • 1篇赵明辉
  • 1篇丘学林
  • 1篇李家彪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NTD的蛇纹石化地幔:海底广角地震探测被引量:3
2015年
非转换断层不连续(NTD)在超慢速扩张洋中脊高频度出现,其地壳速度结构与相邻的岩浆扩张中心(NVR)差别明显.结合表层断层多和减薄的地壳,说明NTD在超慢速洋中脊扩张理论、热液活动甚至矿产资源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2条海底广角地震测线的数据,使用射线追踪正反演的方法,获得了西南印度洋中脊28~29扩张段之间NTD下方的地壳及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NTD下方地壳较薄(3.2~4.5 km),洋壳层2厚约2.0 km,洋壳层3较薄(1.0 km)甚至缺失;(2)洋壳层2表层速度横向差异大,表明存在较多断裂;(3)洋壳层3出现低速区,成因可能是受浅部大断裂或地幔蛇纹石化作用影响;(4)上地幔顶部速度存在低速异常(7.2 km/s),结合NTD地壳较薄(〈5 km)和表层断裂多的特征,认为是上地幔发生大规模蛇纹石化作用导致低速,为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莫霍面与蛇纹石化前缘(Serpentinization Front)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牛雄伟李家彪阮爱国吴振利丘学林赵明辉卫小冬欧阳青
关键词:热液活动
可控源地震学地壳模型:我们何去何从?
2014年
可控源地震学(CSS)是关于岩石层精细构造的主要信息来源。本文的目的是以广角反射/折射方法为重点,对通常用来从可控源地震学数据导出地球模型的该方法给出概述。着重基于全波场的方法,如全波形反演方法,说明了可控源地震学的某些未来前景,不仅能在模拟过程中实现高客观性,而且能显著地提高空间分辨率。应该强调的是,科研人员应该意识到用弹性参数模拟实际岩石性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为了得到这些模型全面的地学解释,应鼓励超越简单的P波模拟,建立基于地震数据或者受其他地球物理场约束的多参数的地球模型。
M.Malinowski欧阳青吴振利吕春来
关键词:地壳结构地震层析成像
南海海盆残留扩张中心地壳速度结构对比及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南海西北、西南和东部3个次海盆停止扩张之后都存在岩浆活动,扩张中心有多个海山.为了研究海山和扩张中心的地壳结构特征,本文使用穿越南海西北次海盆扩张中心的广角地震剖面(测线OBS 2006-p1),针对海盆区域,通过P波二维地震射线追踪正演,获得了西北次海盆垂直扩张方向的深部速度结构,讨论了西北次海盆及其扩张中心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并结合南海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横穿扩张中心的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OBS)剖面,对不同海盆的地壳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获得了扩张后期岩浆活动对洋壳改造的新认识:(1)发现西北次海盆地壳具有明显的洋壳性质,莫霍(Moho)面埋深为11~12 km(从海平面起算),地壳厚度为6~8km,速度为5.7~7.0 km/s.扩张中心轴部双峰海山为西北次海盆扩张之后岩浆活动的产物;(2)西北次海盆、东部次海盆、西南次海盆东北部沿垂直扩张脊方向地壳速度结构均有明显的横向变化,在扩张中心处都表现为洋壳厚度增大约1 km,莫霍面埋深增大,表明后期岩浆活动对地壳结构有较大的改造作用.
欧阳青吴振利卫小冬牛雄伟阮爱国于志腾
关键词:地壳速度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