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12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政府
  • 2篇动员
  • 2篇行政
  • 2篇政府购买
  • 2篇政府购买公共...
  • 2篇志愿失灵
  • 2篇实证
  • 2篇公共
  • 2篇公共服务
  • 2篇购买公共服务
  • 2篇H
  • 1篇地方政府
  • 1篇第三方评估
  • 1篇调适
  • 1篇行政控制
  • 1篇营利
  • 1篇政府权力
  • 1篇政府治理
  • 1篇志愿组织
  • 1篇善治

机构

  • 1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汇信科技...

作者

  • 11篇杨帆
  • 8篇王诗宗
  • 1篇郁建兴
  • 1篇徐林

传媒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公共管理与政...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民参与及其行政可动员性——社区社团组织的功能溢出被引量:14
2017年
在社区参与的研究中,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与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之间的关系经常不甚明了,甚至被认为是相互冲突的。本文所要回应的问题是:公民在社区社团组织中的参与行为是否能影响其在社区行政事务上的可动员性。量化研究表明,公民在社区社团组织中的参与能够对其关于社区行政工作的满意度、社区信任水平和行政可动员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社区公民在社区社团组织中的表现越积极,其对社区行政工作的满意度越高,并拥有更高的社区信任水平;如此,其在社区行政事务中的可动员性越高。研究结论进一步确证了社会资本理论对于公民自治组织参与和政府绩效关系假设的合理性,并证实了社区社团组织对于行政动员产生功能溢出的可能性。
杨帆王诗宗
关键词:公民参与
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模型研究
2013年
该文立足于国内网络市场监管实践,通过对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中不同角色的形态、特征、行为、关系等进行分析和抽象,研究构建了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的基础模型。本研究为基础理论研究,为今后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的应用性研究提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研究框架。
沈阳武海峰杨帆
关键词:网络市场
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探讨——财政激励、绩效考核与政策执行被引量:5
2015年
1949年后,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变迁可以从三个方面归纳:财政制度、人事制度,以及政策执行的模式。然而,这三个方面并非相互独立。建立在对财政与人事制度变迁的分析基础上,我们能够理解在财政激励与绩效考核的双重作用下,被地方政府所提倡、转化或限制的政策的行为逻辑。其中,人事制度和财政体系能够通过绩效评估与财政激励影响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互动关系。同时,绩效评估与财政激励引起的政策的选择性执行的逻辑,同样能够强化现行的人事制度和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的模式特征,从而形成了一个内生的循环。同时,地方官员在官僚体系中存在某种程度的集体身份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杨帆王诗宗
关键词: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激励绩效考核
当代中国治理研究的新议程被引量:15
2017年
治理理论的兴起对中国的政治-行政研究及公共管理实践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国家治理体系、社会治理等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治理已成为中国的官方话语。从治理理论引入中国开始,就存有治理与善治之间的逻辑矛盾,以及治理理论在中国适用性问题的争论。这种争论并未影响中国治理研究的多方面进展,但现今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冲突、官方话语与学术话语的争议,却重现了适用性问题的内核:国家建构与治理的张力。中国治理的未来研究议程,正需要围绕这个内核展开,内容应覆盖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以及两者的互动。
郁建兴王诗宗杨帆
关键词:善治
基层政策执行中的调适性社会动员:行政控制与多元参与被引量:111
2018年
基层政策执行是中国治理实践的重要环节。已有研究从行政控制的角度分析了政策目标异化或执行偏差的形成原因,或从政策动员的角度,探究非正式制度对政策过程的影响,但这两种视角均偏好静态或片段式的分析,且将主要研究范围限制在科层内部,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政府对社会的动员。实际上,中国当代的基层政策执行已经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了彼此嵌套,层级控制与社会动员也可能相辅相成。案例研究表明,基层政策执行者可依据行政控制和社会动员能力的强弱组合形成不同的动员策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层级控制与社会动员之间、政府科层与基层社会之间的边界及关系因政策绩效的需要而可能发生演变,层级可能渗透到网络或个体水平,网络亦可能成为层级的组成部分。如此,执行过程总体上呈现"调适性社会动员"的特征。这一基于政策执行动态过程的发现,可引发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本质等问题的重新思考,并解释行政控制与社会参与双双增强的悖论。
王诗宗杨帆
关键词:行政控制社会动员
社区参与的分层检视——基于主体意愿与能力的二维视角被引量:11
2016年
"社区参与"被广泛认为是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既往关于社区参与的研究或是基于简单二分的类型化梳理,或是以"社区互动"为分析单位的个案描述,基本是中观层面或静态的研究。若从微观层面居民的"参与能力"和"参与意愿"出发,可以超越对富有"戏剧冲突"色彩的社区参与案例的简单描述,构建更为全面的分析框架,并将社区参与分为四种类型:"积极主导型"、"消极应对型"、"自我发展型"与"权益诉求型"。HZ市三个社区的经验材料揭示了不同参与类型的特征,同时显示了社区参与类型转化的动态性。因此,分析不同参与类型动态转化的条件,因势利导,提供多元的制度支持,将有利于促进社区发展。
徐林杨帆
关键词:社区参与类型化
美国志愿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多视角的理论解释被引量:2
2016年
美国发达的志愿部门不仅构成了其政治制度及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也成为民间社会发展及作用扩张的样板。然而,有关美国志愿组织产生与发展动因的争论一直在延续着,此一争议富含各种理论资源。关注美国志愿组织如何产生的学者,倾向于将其生成描述为一种"草根"的渐进式的路径。而关注美国志愿组织发展路径的学者,则更多地将其动因定位为一种组织"理性化"发展的过程。同时,随着20世纪志愿组织与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紧密结合,志愿组织研究中的功能主义分析逐渐兴盛,学者们又分别提出了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志愿失灵的理论观点。通过对诸多理论视角的回顾,可以发现各种解释都对应于一定的历史或现实情境,又都观点鲜明地以论证具体的"社会价值"和"社会问题"为目的。这启示中国志愿组织研究者在分析国内志愿组织产生与发展的问题时,必须要正视其所处的社会情境与困境,重视其社会价值与社会功能,而不是以一劳永逸的理论建树为目的。
王诗宗杨帆
关键词:理性化功能主义
政府治理志愿失灵的局限性分析——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多案例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活动中,社会组织一向被学界视为匡正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重要部门;而另一方面,潜在的志愿失灵的困境也需要政府的匡正。实地调研发现,政府在解决志愿失灵问题时也存在自身"失灵"的现象。具体而言,政府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组织资金短缺、服务内容及对象偏差、服务供给决策中的家长制作风等问题,难以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来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而社会组织面临来自政府支配和绩效考核的压力,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和主要精力用于应对政府或第三方评估。因此,简单地认为政府可以匡正志愿失灵的观点或许是一种想象:政府在治理志愿失灵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难以帮助社会组织实现应然的社会目标。因此,除期待社会组织的成熟和自治能力外,进一步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应是良性有效的政社合作的必要前提。
王诗宗杨帆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志愿失灵第三方评估
劳动合同签订的制度困境与劳资行为的博弈结构——基于G市与H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劳动合同对于规范劳资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对G市与H市5个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用工模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劳资双方缺乏签订劳动合同的动机的原因,并探讨劳动合同难以发挥约束作用的制度困境。对实证资料和理论加以分析,并验证研究命题后有如下发现:劳动合同的效力缺失增加了产业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性和劳动权益保障的困难程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应对意外事故的风险和人力成本(如招募、培训成本等);从短期收益考虑,产业工人更愿意选择更换工作而非积累绩效来增加劳动报酬,而企业则更愿意选择非制度化的用人模式来提高收益。本研究认为,劳动合同签订的制度困境与劳资行为的博弈结构说明了政府、企业、产业工人三者之间并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合作和制约机制来促进劳动关系的制度化建设。企业与产业工人在短期利益和机会主义主导下的不稳定的制度环境中形成了固化低端产业结构的恶性循环,而政府需要改变被动干预形成的路径依赖,建立促进劳资双方持久合作与权利保障的信用制度。
杨帆
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博弈结构
志愿失灵的治理:一种反思被引量:12
2017年
作为对保守主义志愿理论的反动,萨拉蒙提出的"志愿失灵"理论将政府视为志愿部门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沿着"志愿失灵"的四个维度——"慈善不足""慈善的特殊主义""慈善的家长制作风""慈善的业余主义"铺展开去,可以发现该理论框架不仅能够检视政府作为志愿组织的重要补充性机制,同样可以用来审视政府的作用是否能够真正地帮助非营利组织摆脱或克服"志愿失灵"的困境。结合国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实状况,可发现政府对志愿失灵的化解作用并非完全积极,甚至不当介入会使得问题更加复杂。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从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社区参与的制度设计、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体系、政府责任边界明晰等方面入手。
杨帆王诗宗
关键词:志愿失灵非营利部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