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
- 作品数:35 被引量:36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吸脂术的安全性评价与其并发症的探讨
- 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对吸脂术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作了全面的探讨.方法:30例患者,其中一次抽吸量>5L者有10例,一般注入量和吸出量的比例为1.5:1,结合安全性评价、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作全面分析.结论:吸脂术是...
- 黄绿萍吴念游文建展望
- 关键词:吸脂术安全性评价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尿道下裂一期修复术:应用双侧阴茎浅动脉腹外侧支皮瓣再造尿道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索一种能有效防止术后尿道狭窄、尿瘘的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技术。方法彻底矫直阴茎下弯畸形之后,即时在裂隙两侧缘形成2条适当宽度的阴茎浅动脉腹外侧支岛状筋膜皮瓣再造尿道。经隧道或剖开龟头,将尿道置于适当位置并开口于龟头远端。用阴囊中隔皮瓣旋转180°,覆盖阴茎腹侧创面,一次手术完成尿道下裂修复。结果修复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13例,再造的尿道及转移的阴囊皮瓣均100%成活,手术一次成功。随诊6个月~8年,13例均无尿道狭窄或尿瘘发生,阴茎完全挺直,排尿在龟头远端,尿路通畅成线。尿道吻合口处发生憩室1例。结论实施该技术的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术,具有防瘘及成功率高之优点,可供临床医师选用。
- 陈宗基马福顺吴念陈焕然黄恒平李剑琴吴晓励郑永生
- 关键词:尿道下裂一期修复术
- 扩张囊内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2年
- 展望吴念潘云川王快胜张燕翔宁金龙朱飞
- 关键词:甲硝唑
- 皮肤扩张器对药物的渗透性研究及临床应用
- 展望游文健吴念吕国坤
- 该课题针对皮肤扩张术中的主要并发症“感染”及“疼痛不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皮肤扩张器对药物具有渗透性,随着扩张的进行,渗透到扩张器外的药物逐渐增高,并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而且药物渗透性的大小与药物的分子量有关,同时扩张...
- 关键词:
- 关键词:皮肤扩张术皮肤扩张器
- 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功能的研究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对皮瓣成活的作用。方法以大白鼠背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同部位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为对照,设计皮瓣长宽比例为4:1。皮瓣及皮片采用肉眼观察及仪器两种观察手段。将实验动物分为条件不同的3组,以毛发生长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结果对116只大白鼠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各组皮瓣的近端1/4生长良好。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供血能力为皮瓣面积的1/4(长宽比为1:1)。
- 周传德吴念范飞陈宗基
- 关键词:真皮下大白鼠
- 以血管解剖为基础的额耳部皮瓣进行鼻缺损修复的原则被引量:12
- 1996年
- 通过对9例(18侧)尸体额、鼻和颞部血管解剖发现,滑车上动脉由两侧向内上行走,滑车上动脉的分支、眶上动脉的浅支和颞浅动脉额支的额眶支相互吻合成网即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发出2~3支耳支。根据上述解剖结果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设计出几种类型修复鼻缺损的新皮瓣,改进了传统皮瓣,并将其应用于临床32例不同类型鼻缺损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 范飞陈宗基吴念陈美云
- 关键词:鼻缺损额部血管解剖学皮瓣
- 吸脂塑身,你准备好了吗?
- 2005年
- 不需要艰苦的努力,只通过吸脂手术的方法便可拥有窈窕身材!这在以“骨感”为美的现代社会,对于爱美的女士具有无穷的诱惑!
- 职冬娜乔群吴念高尚陈继革
- 关键词:吸脂手术塑身现代社会
- 对偶半圆形皮瓣修复颜面部圆形缺损
- 2002年
- 报道一种修复颜面部圆形缺损的方法。方法 :利用颜面部圆形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弹性 ,根据局部皮纹方向 ,于缺损两侧设计对偶半圆形皮瓣 ,相互交错缝合修复皮肤缺损 ,修复的最大圆形缺损直径为 3.5cm。结果 :临床应用 16例 ,切口均一期愈合 ,经半年随访 ,外形良好。结论 :该方法设计简便 ,易于掌握 。
- 展望潘云川吴念张东晓
- 关键词:颜面部圆形缺损
- 颈部瘢痕挛缩的整形治疗
- 2003年
- 目的 报道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体会。方法 松解瘢痕组织后 ,根据瘢痕挛缩的程度 ,分别采用Z成形术、五瓣成形术、皮片移植及局部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共治疗 2 6例 ,除 1例皮片坏死、补充植皮修复外 ,余病例均满意修复 ,术后颈部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颈部瘢痕挛缩治疗应重视瘢痕松解及修复方法的选择 。
- 游文健展望吴念
- 关键词:颈部瘢痕
- 颞蒂耳后乳突区皮瓣在颜面部应用的进展被引量:1
- 1992年
- 耳后乳突区皮瓣是指以耳廓背面及乳突区皮肤为供区所形成的皮瓣。由于其肤色与面部协调,质地好,较薄,供区隐蔽,故特别适用于颜面部的整形与再造。传统的耳后乳突区皮瓣以耳后动脉为主要血源,蒂在耳下,只能作邻近短距离的移转而应用受限。六十年代初,Loeb L962报告用颞-乳突区皮瓣整复颊部畸形,开始了耳后乳突区皮瓣以颞部为蒂的远距离转移的探讨。随后逐渐出现了多种形成耳后乳突区皮瓣的方法。并逐渐由应用头皮携带皮瓣转向寻求应用筋膜蒂携带的岛状皮瓣。我们就耳后乳突区皮瓣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主要优缺点等进行文献复习。
- 吴念陈宗基
- 关键词:皮瓣颜面部耳后乳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