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佳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模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MIOM)在脊髓髓内病变手术中预测脊髓神经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脊髓髓内病变切除术,术中应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感觉诱发电位、肌源性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监测脊髓功能,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状态及术中电生理监测数据。结果:34例脊髓髓内肿瘤手术全切28例,大部切除6例。术中有21例达到报警标准,一过性改变14例,永久性改变7例。术后6例患者出现脊髓功能加重,超过6个月的长期随访中,其中2例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MIOM远期阴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57.1%。结论:MIOM在脊髓髓内肿瘤术中能及时发现神经损伤,有效地保护神经功能,其信号改变对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预测作用。
- 王琮张士忠何佳佳刘通李红刘辉朱涛
- 关键词:脊髓髓内肿瘤脊髓神经功能
-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采用椎板间入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椎板间入路治疗18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83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51±1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2.5)m L,其中单节段单侧神经根减压120例,单节段双侧减压32例,多节段减压31例。所有患者均无硬脊膜损伤、神经根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183例患者有效随访165例,总随访率90.2%,随访6-34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后不同手术类型患者末次随访VAS及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椎板间入路手术能有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 何佳佳龚智标刘通朱涛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微创
- 医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鞍底重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索医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CHA)用于鞍底重建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共80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在神经内镜下行经鼻碟鞍区病变切除术,试验组应用CHA修复鞍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手术。术后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鞍底修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肿瘤全切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其他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CT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所有患者均可见新骨生成,CT值不同程度增加,并接近正常骨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鼻手术创伤小,但仍不可避免出现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应用CHA修复鞍底可显著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 何佳佳龚智标张建宁朱涛
- 关键词:神经内镜垂体腺瘤脑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