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瑞

作品数:5 被引量:8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休闲
  • 2篇休闲农业
  • 2篇农村
  • 2篇农业
  • 1篇调查数据
  • 1篇东中西部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时期
  • 1篇生产效率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农村公共品
  • 1篇农村公共物品
  • 1篇农村公共物品...
  • 1篇农村文化
  • 1篇农村文化建设
  • 1篇农业需求
  • 1篇居民休闲
  • 1篇老年人口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会

作者

  • 5篇刘红瑞
  • 2篇霍学喜
  • 2篇张磊
  • 1篇谭涛
  • 1篇张茜
  • 1篇安岩

传媒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南方人口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文化建设被引量:2
2011年
三十多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比如农民的价值观念更新,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体制不顺,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对此,应该从农村文化体制,农村文化投入,文化市场和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刘红瑞张磊
关键词:社会转型农村文化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分解——基于东中西部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3
2015年
利用农业部201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基于对通过区间回归由序数性质的自评健康数据转换为基数性质的健康效用指数进行健康不平等集中指数的计算和分解,从而分地区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情况进行了估计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中普遍存在健康不平等的情况,而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存在全国范围内共性特点的同时,各地区也因自身发展情况的差异而表现出一些个性特征。东中西部的实证分析均显示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饮用水质量和卫生条件扩大了健康不平等,而家庭规模能够降低健康不平等的程度,性别、民族和政治参与情况也在局部地区有一定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有重点和地区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缓解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不平等现状。
谭涛张茜刘红瑞
城市居民休闲农业需求行为分析——基于北京市的微观调查数据被引量:34
2015年
本文立足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错位问题,以消费者跟踪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需求特点。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化。其中,体验具有农家生产、生活、习俗、传统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是消费者的主要目的,体验性餐饮服务、乡村时尚娱乐服务是消费者期望的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的主要载体。Heckman模型分析表明,休闲农业产品及服务的主要目标客户群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职业类型主要是个体户、私营或外资企业职员,而且职业稳定、收入较高;消费方式以短期停留、周末游和黄金周游为主。但经营者注重供给"实物产品"及其经营设施老化、服务环境缺乏吸引力等成为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刘红瑞霍学喜
关键词: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评价被引量:30
2015年
休闲农业发展及其产业组织演进具有复杂性,必须采用一体化的思路来优化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基于全国主要省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数据,使用特恩奎斯特指数,对农家乐及农家乐专业村、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产业主体经营绩效进行评价,以期明确中国休闲农业的最优发展模式,进而确定政策扶持的切入点和优先序。分析表明,我国休闲农业生产效率总体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农家乐在经营主体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经营绩效明显低于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园区具有经营规模和竞争力优势;休闲农庄作为介于农家乐和休闲农业园区的中间形式,在乡村旅游年接待规模上具有优势;民俗文化村(镇)现有规模较小,但发展潜力很大,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的全要素生产率依次递减。
刘红瑞安岩霍学喜
关键词:休闲农业生产效率
风险视野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
2011年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在面对原有风险的同时,又要应对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新型风险。由于农村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公共物品供给严重匮乏,导致农村社会的风险防范能力低,很有可能无法应对农村潜在风险和突发风险。建立健全农村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是基础;重构农村公共空间,使政府听到农村居民的利益诉求是长效动力;培养农村居民的新型风险意识,积极应对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型风险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性途径。
刘红瑞张磊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