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波

作品数:35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政治法律
  • 6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犯罪
  • 6篇刑事
  • 6篇实证
  • 5篇刑事政策
  • 4篇人力资本
  • 4篇资本
  • 4篇客观归责
  • 4篇归责
  • 4篇犯罪控制
  • 4篇犯罪学
  • 3篇刑法
  • 3篇私募
  • 3篇私募股权
  • 3篇私募股权基金
  • 3篇危险驾驶
  • 3篇募股
  • 3篇宽严相济
  • 3篇宽严相济刑事...
  • 3篇基金
  • 3篇股权

机构

  • 17篇北京大学
  • 17篇曲阜师范大学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3篇李波
  • 3篇李连发
  • 2篇李伟
  • 1篇李海峥
  • 1篇刘思研
  • 1篇梁赟玲
  • 1篇王睿智
  • 1篇裘越芳
  • 1篇唐棠

传媒

  • 4篇犯罪研究
  • 3篇资本市场
  • 3篇福建警察学院...
  • 2篇中国刑事法杂...
  • 2篇政法论丛
  • 2篇刑法论丛
  • 2篇刑事法评论
  • 1篇国际金融研究
  • 1篇河南公安高等...
  • 1篇教育与经济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政法学刊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经贸
  • 1篇湖南公安高等...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刑事法判解
  • 1篇河南警察学院...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08
  • 1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制造法不容许的风险被引量:7
2014年
客观归责概念本身并未提供具体的归责标准,真正提供标准的是其一连串颇具个性化色彩的下位规则。作为客观归责理论三个主要规则之一,"制造法不允许的风险"是开启客观归责理论的重要钥匙,它包括"风险减小时归责的排除"、"缺乏危险创设时归责的排除"以及"在允许性风险中排除归责"三个主要规则。首先,在"风险减小时排除归责"部分,我们发现风险降低具有主客观统一性,在判断标准上需同时考虑社会经验的相当性和刑法目的指导下确定的注意规范。与风险降低不同,风险替代已超出风险制造的范围。其次,在"缺乏危险创设时排除归责"部分,通过评析中性行为限制处罚诸学说,论证了客观归责说的合理性。我们认为,中性行为的客观归责,客观方面要满足风险升高理论,主观方面也至少须认识到他人的犯罪倾向。再次,"在允许性风险中排除归责"部分,我们发现允许性风险包括排除构成要件和排除违法性两种。在发展脉络上,排除构成要件的允许性风险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与新过失论有关,后来才被纳入客观归责理论中。
李波
关键词:客观归责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被引量:20
2015年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认为,损害结果发生在规范保护目的之外的,应排除归责。该理论对于结果犯的刑事归责具有重要指导功能。在德国,围绕规范保护目的理论所展开的争论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潮,并一直蔓延到现在。相比之下,我国学者对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到现在却仍未能一窥堂奥。对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历史、思想和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升理论研究的层次。
李波
关键词:客观归责结果犯
论多层面犯罪理论整合模型——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被引量:4
2011年
随着西方犯罪学理论的引进和我国本土犯罪学理论的衍生,我国犯罪学理论呈现出争奇斗妍、互相争鸣的局面。如何保证犯罪学遵循科学发展观指明的道路健康发展,对刑事司法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犯罪学理论进行验证和整合。通过对理论整合的三种观点进行讨论,我们认为对犯罪学理论既不能不整合,也不能整合过度。结合犯罪学界四种整合模型,我们提出了多层面整合模型,并论证了整合的四个原则:整合的底限是要保证理论的科学性;整合的目的是要能解释尽可能多的犯罪现象;整合的方法是多层面、有限制;整合之后的新理论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李波
关键词:犯罪学实证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刑罚之经济分析
2011年
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良好的刑罚应具有四种经济功能:惩罚犯罪,恢复正常秩序,减低交易成本;提供奖惩机制,打击机会主义动机;展示冲突的风险,促进合作;实现犯罪行为外部性的内部化,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增殖。
李波
关键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诉讼经济
海峡两岸危险驾驶罪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我国台湾地区于1999年将不能安全驾驶罪纳入"刑法",大陆在2011年2月出台《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危险驾驶罪。二者在理论基础、刑罚目的、法条设计、实施情况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较不能安全驾驶罪与危险驾驶罪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之异同,有利于预测大陆危险驾驶罪的未来发展趋向。
李波
关键词:犯罪预防犯罪控制
社区服务令: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的首选被引量:3
2012年
社区服务令为罪犯的惩罚和矫治提供了新的教育改造方式,体现了恢复性司法和行刑社会化的刑罚理念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尤其适合于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未成年罪犯心智、认知等方面都还不成熟,不应按成年犯的处罚方式对待,未成年罪犯通常人身危险性较小,也适合社区服务令的处罚方式。从教育、感化挽救的积极预防思想出发,社区服务令也应是刑法各种处罚方式的首选。
李波
关键词:未成年罪犯社区服务令社区矫正
少一些法律,多一些秩序——中西方犯罪预防策略的考察与批评
2011年
考察西方犯罪预防策略的变迁,可以发现法律和刑罚在预防策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另一种预防思维已经产生,这就是针对犯罪诱因的多机构协作模式,其特点是强调社会政策而非刑罚,强调非法律方法而非法律方法,强调社会秩序而非犯罪控制。考察西方犯罪预防策略的优缺点,可为我国犯罪预防策略提供借鉴。
李波
关键词:犯罪预防犯罪诱因法律秩序
论犯罪控制视野中的刑事诉讼监督
2011年
犯罪控制并非程序正义的对立面,其目的之一即是对公民人权的保障。但是,犯罪控制的"度"把握不好就会有害于程序正义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犯罪控制进行"度"的控制,刑事诉讼监督即为方式之一,其关注点是人权与正义。新时期实施刑事诉讼监督,应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吸取情境预防的经验,理顺法律监督内外部关系。
李波
关键词:刑事诉讼犯罪控制程序正义
风险社会、犯罪问题政治化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犯罪控制模式的变迁被引量:2
2014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犯罪控制模式经历了从矫治模式、正义模式到两极化模式的变迁过程,其实质是从规训机制向安全机制的转型。上述转型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英美社会逐渐风险社会化;其二,伴随着犯罪率的不断增长,民众对安全感的重视,犯罪问题目益政治化。两极化的犯罪控制模式将犯罪和犯罪人视为'社会危险',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最终将犯罪人分裂为理性和邪恶两种。应对犯罪问题政治化,必须时刻谨记'民众恐惧感不一定是犯罪率上升的真实反映'。政府在应对民众恐惧感时不能采取民粹主义体制,而应采取协商式民主的方式。
李波
关键词:犯罪控制模式风险社会风险管理
重刑化刑事政策之商榷
2011年
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2005年12月至2011年5月间司法解释进行分析,发现重刑化的实体法与微罪处分的程序法共同构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架构。刑事政策重刑化使我国刑罚体系水涨船高;在此情境下,程序设计的严谨不过是出于对严罚的合理化,而社区矫正等微罪转介措施则促使更广泛入罪化。其解决方法是:重新提倡刑法谦抑;对首重严刑的民意进行理性审视;以及推行恢复性司法,通过沟通实施控制。
李波
关键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刑事一体化架构刑法谦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