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静华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嫌疑
  • 4篇嫌疑人
  • 4篇犯罪
  • 4篇犯罪嫌疑
  • 4篇犯罪嫌疑人
  • 2篇审讯
  • 1篇讯问
  • 1篇侦查
  • 1篇侦查工作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知
  • 1篇审讯工作
  • 1篇诉讼
  • 1篇诉讼程序
  • 1篇强奸
  • 1篇强奸案
  • 1篇强奸案件
  • 1篇人格特征
  • 1篇沉默权

机构

  • 4篇四川省公安管...

作者

  • 4篇马静华

传媒

  • 4篇四川省公安管...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审讯中的细节讯问法
1997年
侦查工作离不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讯问。众多充满智慧底蕴的讯问策略方法中,细节讯问法看似平淡无常,却是最为基本的一种方法。然而,对细节讯问法的理论探索并来因它在审讯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此,笔者略抒管见。
马静华
关键词:审讯工作犯罪嫌疑人侦查工作
强奸案件审讯理论研究
1998年
从整体上审视审讯理论研究的现状,不难发现其结构上有“头重足轻”之嫌——不针对特殊对象的一般性原则、方法的综合性研究被给以广泛的重视,而类案审讯理论的研究则出乎意料的清淡。
马静华
关键词:强奸案件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人格特征
论沉默权的确立与侦讯程式的调整被引量:1
1999年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刑事法律将确立以权利为本位的沉默权,取代以义务为本位的"拒绝回答权",由此对侦讯程序和侦讯对策的调整产生深刻的影响。侦讯程序应增加沉默权告知,讯问时律师在场、犯罪嫌疑人有权中止讯问等规条。"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劝服策略将让位于同情式讯问法和揭露式讯问法相结合的侦讯思想,直接式为主的讯问方式将为迂回式的讯问方式所替代,现代测谎技术则可有效地弥补讯问功能弱化的欠缺。
马静华
关键词:沉默权犯罪嫌疑人
论供述障碍形成机制被引量:2
1999年
如果对审讯理论进行辩证逻辑的划分,则它由供述障碍(认识论)和审讯对策(方法论)两大内容构成。传统审讯理论偏重方法论研究,解决“怎样审讯”的实践性课题。明显薄弱的认识论研究则集中在审讯过程拒供现象特征及其表浅解释,例如,认为供述障碍包括畏罪心理、侥幸心理和对立心理。供述障碍实非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本能反应和静态现象,它的形成是复杂漫长的社会心理过程。众所同知,审讯方法论研究在当前处于徘徊停滞状态。究其原因,当属供述障碍、尤其是供述障碍形成机制研究的欠缺。笔者认为,发展审讯方法论必须依托供述障碍形成机制研究,以改变供述障碍的存在条件为导向探索新的审讯手段。
马静华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审讯社会认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