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一龙
-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霍邱县三桥古墓葬被引量:1
- 2005年
- 霍邱县三桥古墓葬均为中小型墓,分为土坑墓、砖室墓两种,清理古墓葬21座,出土各类器物计160余件。这次发掘对研究西汉古墓葬分布规律和丧葬习俗有重要意义。
- 贾庆元任一龙师孝明丁新宋祠周水利何茂霞程京安
- 关键词:古墓葬
- 安徽宿州金山寨汉代画像石墓发掘简报被引量:1
- 2021年
- 金山寨画像石墓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金山寨村,M1为"中"字形墓葬结构,由墓道、甬道、中室、东耳室、西耳室、后室组成,出土器物十余件,出土画像石12块14幅。此次发掘为研究本地区的汉代画像石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任一龙邱少贝(绘图)杨妍丽(绘图)闵凡保(拓片)刘林刘林
- 关键词:画像石墓
- 安徽淮北邓山墓地汉代三座砖(石)结构洞室墓发掘简报
- 2023年
- 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为配合项目工程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淮北市文物部门对邓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古墓葬102座,其中汉墓101座,形制有竖穴土坑墓、洞室墓、砖(石)室墓,出土各类器物860余件(套)。以29座洞室墓较为重要,数量、规模较大,这在该区以往较为罕见,其中三座砖(石)结构洞室墓形制独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此三座墓葬形制及随葬品进行分析,发现该区汉代洞室墓无论形制还是随葬品均有南北方丧葬文化因素,反映了该区作为南北文化传播的通道与媒介,对南北方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张辉任一龙刘松林
- 安徽泗县前李墓地发掘简报被引量:2
- 2015年
- 2004年6~8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泗许高速公路建设对前李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墓葬48座,其中汉代42座,宋代6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出土各类器物100余件(套),对研究该地区汉宋时期墓葬分布规律和丧葬习俗有着重要的意义。
- 贾庆元任一龙周崇文潘颖瑞刘松林刘松林
- 关键词:汉代墓葬宋代墓葬
- 安徽濉溪县董楼宋墓发掘简报被引量:1
- 2009年
- 为配合修建合徐高速公路,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1年对濉溪县马桥乡董楼行政村蒋店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宋代墓葬51座,多为单室墓,双室和多室墓仅占少数。墓葬平面形制可分为腰鼓形、船形、蝉形、圆形及"中"字形,出土器物较少,仅见铜镜、瓷碗、铜饰品等。这批墓的大致年代当在北宋晚期。
- 贾庆元张拥军胡锐胡锐任一龙马自林任一龙高勇
- 安徽蚌埠市双墩一号春秋墓白土功用研究
- 2020年
- 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中对白土的大量使用,显示出别具一格的墓葬风貌,表现出较为独特的考古学文化现象。为了解并掌握双墩一号春秋墓所用白土的实际功用与使用目的,首先对白土形貌与微观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其次对白土成分(XRF)与物相(XRD)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白土的土力学性能进行了相关土工试验;再结合田野实地调查与实验数据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双墩一号墓地白土相关的物理与力学性能较差,不宜于作为防潮或结构材料。白土的使用是一种有意行为,具有明显的目的。白土很可能来自附近河流在历史上河漫滩或阶地,具有就地、就近、就便取材的特点。白土或出于尚白的文化意义而被用作装饰性材料。
- 孙升阚绪杭任一龙杨玉璋赵兰会
- 关键词:白土科技考古
- 安徽泗县刘圩汴河故道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6
- 2011年
- 2011年3~4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徽泗县刘圩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示一批汉至唐宋遗迹。其中,唐宋汴河北堤的发现,在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尚属首次;宋代踩踏面及相关遗迹的发现反映了汴河漕运的繁华;北宋末至南宋初土坑墓的发现印证了相关文献记载的汴河废弃时代。
- 贾庆元任一龙王志王志田松亭刘松林张晓荣李毛宁王忠启史少锋毛炳钧曹宽宁周崇文张伟杨钰侠
- 隋唐大运河安徽泗县段邓庄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4
- 2013年
- 2012年5~7月,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大运河(通济渠)泗县长沟镇邓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现将发掘情况汇报如下:一。
- 赵彦志任一龙刘松林夏连杰任鹏
- 关键词:遗址发掘简报大运河隋唐世界文化遗产考古发掘
- 安徽省濉溪县周大庄宋金墓葬
- 2002年
- 从墓葬的形制、葬式、排列情况和埋藏环境来看,周大庄宋金墓葬属短期内形成的规模较大的集体二次迁葬,为探讨当时的平民生活状况提供了生动的资料。
- 张拥军丁新任一龙王林丁新杨建华路琳李秀云赵彦志高雷
- 安徽灵璧小田庄大运河遗址被引量:1
- 2015年
- 小田庄大运河遗址位于灵璧灵城镇小田庄西侧。2015年4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发掘。目前发掘出土大运河南堤、河床、河道和北堤,南堤由于老303省道压占未能全部发掘,重点对北堤及堤外堆积进行解剖,发现了大运河早期完整隋代河堤及宋代两次大规模加固河堤的堆积。共发现各种遗迹17处,其中水井1眼、水沟5条、灰坑4个、脚窝2个、柱洞3个和脚印及车辙印痕。同时发掘出土唐至明代瓷器、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等138件和大量陶瓷片。
- 任一龙赵彦志张钟云
- 关键词:大运河遗址出土隋代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