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婷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普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地方高校
  • 2篇美育
  • 2篇高校
  • 1篇地方应用型高...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应用型高校
  • 1篇韧性
  • 1篇生计
  • 1篇通识
  • 1篇团结
  • 1篇农业
  • 1篇文科
  • 1篇美育教育
  • 1篇民族
  • 1篇民族团结
  • 1篇教育
  • 1篇家庭生计
  • 1篇房型
  • 1篇高校美育
  • 1篇城镇化

机构

  • 4篇普洱学院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4篇文婷
  • 1篇于干千
  • 1篇刘应美

传媒

  • 2篇普洱学院学报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历史整体的推进与演变——从南诏德化碑到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的基础是边陲与中心各个族群之间的相互认同,这种认同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有不同的角度和政治分层。云南是中国历史整体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政权分合与政局变化,各族群间的认同也在不断发展。从南诏德化碑、民族团结誓词碑等碑文中,可以一窥中国历史整体在西南边疆的推进,亦可以考察云南从王朝到国家历程中的民族关系、边疆变迁与国家认同。
文婷
关键词:民族团结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通识美育改革目标与路径初探——以普洱学院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中国高校美育目前仍存在顶层设计缺失导致通识美育停留表层、专业划分泾渭导致通识美育功能失调、改革力度不足导致通识美育缺失主阵地等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明确自身的通识美育改革目标,以美育教育改革实现通识精神的回归,以通识美育改革服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普洱学院通过强专业引导艺术教育转型升级,建美育课程促德育发展,突出地方凸显特色编修通识美育教材,教学相长融通院墙内外建美育队伍,产教融合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产能转化,构建制度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等行动,全方位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通识美育改革的实践路径。
于干千文婷
关键词:地方高校
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韧性培育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培育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韧性,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行稳致远。文章通过R市田野调查发现,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作为庞大农业转移人口群体中的“关键少数”,其城镇化进程中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5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其复合型生计风险是传统刚性治理模式强调补缺型应急治理,治理主体单一,实施粗放治理方式和户籍化属地管理综合作用结果。而韧性治理新模式倡导家庭发展型理念,强调多元主体分工协作治理,实施精细化治理,采用流出地与流入地双向共治新手段,从源头上强化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韧性。在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进程中,培育购房型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生计韧性应由刚性治理向韧性治理范式转换。
刘应美刘应美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美育“三融通”教育模式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五育”并举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高校的美育工作旨在通过美育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欣赏美、阐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该文基于美育的性质特点与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下“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和理念,提出构建“专业艺术教育—普及艺术教育—艺术师范教育”的“三融通”美育模式,探讨拓展高校美育的新路径,以期提升美育的教学质量,强化美育的社会功能。
文婷胡艳津
关键词:地方高校美育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